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175名患儿,分为注意缺陷型(ADHD-I,n=82)、多动-冲动型(ADHD-HI,n=24)和混合型(ADHD-C,n=69),分别进行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共患疾病、智力水平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比较。结果:各亚型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和ADHD-C组分娩异常的比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比率高于ADHD-I组;3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智力发展不平衡比率高于其他两组;ADHD-HI组和ADHD-C组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共患率高于ADHD-I组,ADHD-I组和ADHD-C组学习困难的共患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高于ADHD-I组,而ADHD-I组学习问题最显著。结论:ADHD-C和ADHD-HI患儿对立违抗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率较高,多动-冲动等破环性行为突出,ADHD-I患儿学习问题和智力发展不平衡显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4-708]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以注意障碍为主型(ADHD-I)、以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9月至2004年4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就诊的符合DSM-Ⅳ中的ADHD诊断标准者748例分为ADHD-I型398例,ADHD-C亚型307例和ADHD-HI亚型43例,比较3个亚型的共患疾病,以及Rutter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中的行为问题。结果ADHD-C亚型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共患率显著高于ADHD-I和ADHD-HI亚型(P<0·01);ADHD-I学习困难的共患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亚型(P<0·001)。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中ADHD-C亚型伴有的总行为问题和A行为问题明显多于ADHD-I与ADHD-HI亚型;ADHD-I亚型伴有的M行为问题多于ADHD-C与ADHD-HI亚型(P≤0·001)。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ADHD-C和ADHD-HI亚型出现品行问题、冲动和多动、多动指数问题的比例均高于ADHD-I亚型(P≤0·001)。结论ADHD-C亚型的破坏性行为问题突出,而ADHD-I亚型的学习困难问题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促甲状腺激素(TSH)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发病中的作用。方法ADHD患儿32例。其中混合型(ADHD-C)19例,注意缺陷型(ADHD-I)9例,多动-冲动型(ADHD-HI)4例。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组TH、TSH水平,且与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ADHD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均正常,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a<0.01);ADHD-I组及ADHD-HI、ADHD-C亚型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均正常,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a<0.05);ADHD-I、ADHD-HI、ADHD-C组间相比,T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2.ADHD组及不同亚型组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FT3、T3可能参与ADHD的发病,TSH水平与ADH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患儿睡眠结构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综合征患儿的睡眠结构,睡眠中[XCJIANX5.tif]性放电及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的情况;比较ADHD各亚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 利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门诊就诊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58例ADHD患儿及30名正常儿童进行整夜睡眠结构监测。结果 ADHD组58例,其中4例睡眠监测未完成,实际完成54例。ADHD组中混合型(ADHD-C)31例(57.4%,31/54),注意缺陷型(ADHD-I)15例(27.8%,15/54),多动/冲动型(ADHD-H)8例(14.8%,8/54)。①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快速动眼期(REM)潜伏期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睡眠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HD-C患儿睡眠Ⅱ期百分比较ADHD-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DHD组PLMS发生率为37.0%(20/54),对照组PLMS发生率为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DHD组和对照组EEG未见[XCJIANX5.tif]性放电。结论 ①ADHD患儿存在REM睡眠结构的改变、入睡困难及睡眠效率降低;②睡眠Ⅱ期百分比的增多可使ADHD-C较ADHD-I有更多和更重的症状;③ADHD患儿睡眠过程中PLMS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LMS也是导致ADHD患儿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共患抽动障碍(T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 312 名 ADHD 儿童共患 TD 情况,分析 ADHD 共患 TD 类型、不同亚型 ADHD 患儿的 TD 共患率,并对 13 个 ADHD 儿童共患 TD 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12 名 ADHD儿童共患 TD 42 例(13.5%),ADHD 混合型(ADHD-C)TD 的共患率为 24.1%,高于 ADHD 多动-冲动型(ADHD-HI,10.9%)和 ADHD 注意缺陷型(ADHD-I,8.8%)患儿(P结论 ADHD 共患 TD 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早期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局灶性发作癫痫(FEP)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120例确诊为FEP患儿进行ADHD临床诊断及临床亚型分型,采用整合视听持续执行测试进行注意力及反应控制能力评估,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2例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20例FEP患儿中共患ADHD者21例(17.5%),其中ADHD-I型17例(81.0%),ADHD-C型4例(19.0%),无ADHD-HI型患儿。不同治疗阶段癫痫患儿其共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FEP患儿综合尺度注意力及综合尺度反应控制商数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60例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患儿上述指标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ADHD的FEP患儿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分项值均明显低于无共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P患儿ADHD的共患率颇高,其临床亚型呈现注意力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共患病及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相关性。方法 疑诊为ADHD 的31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由父母完成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VADPRS),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进行诊断及分型,根据VADPRS进行共患病筛查及功能损害评估。同时对各型ADHD患儿共患病和功能损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与核心症状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19例儿童中,196例诊断为ADHD,其中注意缺陷型(ADHD-I)84例,多动冲动型(ADHD-HI)35例,混合型(ADHD-C)77例。123例不满足ADHD诊断标准。ADHD儿童共患病(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DHD儿童(63.8% vs 37.4%, P<0.05)。ADHD-C组对立违抗和品行障碍发生率高于ADHD-I组(P<0.05)。对立违抗、品行障碍及情绪障碍的阳性条目数与两个核心症状群阳性条目数有弱相关性(P<0.01)。ADHD组总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DHD组(89.8% vs 74.8%, P<0.05)。ADHD-C组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ADHD-I组和ADHD-HI组(P<0.05)。注意缺陷阳性症状条目数与学习问题、同胞关系损害及组织活动问题有弱相关性(P<0.01),多动冲动阳性症状条目数仅与同胞关系损害有弱相关性(P<0.01)。结论 ADHD组儿童共患病及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以ADHD-C组最显著。ADHD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可以影响共患病及功能损害的发生。未达到ADHD诊断标准的疑诊儿童也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和功能损害发生率,临床上也要重视对此类儿童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功能状态,探讨HPA轴在AD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128例6~14岁ADHD男童根据DSM-IV ADHD诊断和分型标准,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44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32例,混合型(ADHD-C)52例,对照组为年龄匹配健康男童30名,于8∶00 am空腹采血。分别采用全自动微粒酶免疫分析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智力测验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ADHD组IQ(84.5±11.3)低于对照组(94.6±12.4,P<0.01),ADHD 3个亚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DHD-I 和ADHD-C 两个亚组IQ水低于对照组(P<0.01), ADHD-H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DHD组血浆皮质醇水平 (226.5±129.1 nmol/L)较对照组(384.5±141.4 nmol/L)明显降低(P<0.01),ADHD-HI组(154.4±71.6 nmol/L)下降程度较ADHD-I组(219.4±117.7 nmol/L)及ADHD-C组(258.3±136.4 nmol/L)为著(P<0.01),而ADHD各组血浆ACT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非应激状态下ADHD儿童存在着HPA轴调节功能障碍,这可能系HPA轴低反应性所致。低血浆皮质醇对认知行为影响较小,而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行为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92-995]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与ADH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 1月至2015年 1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ADHD诊断、分型标准的97例ADHD患儿为病例组,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型)46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型)10例,混合型(ADHD-C型)41例,以同期同年龄行健康体检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ADHD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 ADHD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17±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ng/mL)(P< 0.01);且各亚型ADHD患儿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DHD组患儿25(OH)D水平正常、不足及缺乏的比例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各亚型ADHD患儿25(OH)D水平的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HD患儿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OH)D水平与AD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冷执行功能(反应抑制、工作记忆)特征。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初诊的92例ADHD男性患儿及21名对照组男性儿童,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Stroop色-字干扰测验进行反应抑制功能评估,运用木块记忆任务、N-back任务、背数及字母-数字任务进行工作记忆功能评估。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其余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控制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智商(FIQ)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协变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儿童冷执行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在反应抑制(反应-反应任务及Stroop色-字干扰测验)及工作记忆(木块记忆任务、N-back任务、背数及字母-数字任务)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 ADHD儿童在冷执行功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注意缺陷型与正常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视觉记忆、Stroop效应、倒背数字、词汇流畅性、威斯康辛卡片分类、Temporal discounting等测验、分别测试12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包括85例混合型和39例注意缺陷型)和124例正常儿童的视觉工作记忆、反应抑制能力、语音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延迟满足能力。结果ADHD儿童完成字义与字色相矛盾的字色命名时间[注意缺陷型:84(20),混合型:98(31)]较正常组[70(28)]延长,错误数[注意缺陷型:3(3),混合型:6(19)]较正常儿童[2(5)]增多(P〈0.01);ADHD儿童倒背数字分数[注意缺陷型:3(3),混合型:3(4)]较正常儿童[4(4)]低(P〈0.01);延迟视觉记忆[注意缺陷型:19(5),混合型19(5)]也较正常儿童[20(5)]低(P〈0.01);ADHD儿童视觉工作记忆得分[注意缺陷型:21(3),混合型:20(5)]较正常儿童[20(3)]明显偏低(P〈0.01);ADHD儿童词汇流畅性错误数[注意缺陷型:1(1),混合型2(1)]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0)](P〈0.01);ADHD儿童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错误数[注意缺陷型:15(17),混合型:15(15)]显著高于正常儿童[13(13)],分类数[注意缺陷型:5(4),混合型:5(4)]低于正常儿童[5(3)](P〈0.01);ADHD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1)。ADHD的两种亚型之间在部分测试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的ADHD儿童受损更为明显(P〈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视觉工作记忆、语音工作记忆、延迟满足能力、反应抑制等多项认知功能缺陷,其中混合型的儿童受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冲动行为与其执行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部的187例ADHD儿童(均符合DSM-I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与126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IS)和威斯康星(WCST)卡片分类测验。结果 ADHD冲动组、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组间WCST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IS的3个因子及冲动总分与WCST卡片分类测验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呈显著的负相关(P < 0.05)。结论 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冲动行为越强烈,儿童出现随机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共患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探讨共患疾病对其行为的影响特点。方法 2007-200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收集105例ADHD患儿,年龄8~14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但不存在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于某学校选取66名同年龄段,无ADHD、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学生作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ADHD诊断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评定,对照组儿童经SCARED、DSRSC评定后选择正常的43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于分析。结果 105例ADHD中39例(37.1%)共患焦虑,66名对照组中13例(19.7%)共患焦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29,P = 0.016)。ADHD共患抑郁者33例31.4%),对照组10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04,P = 0.017)。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者16例(15.2%),对照组中未发现共患焦虑与抑郁者。ADHD患儿CBCL社会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得分除躯体主诉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 = 0.000~0.010、P = 0.000~0.007)。ADHD单纯共患焦虑组CBCL躯体主诉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单纯共患抑郁组CBCL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组CBCL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和内化性问题均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DHD患儿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共患情况,同时共患抑郁与焦虑的ADHD患儿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需要更多的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睡眠结构。方法2005-06—2006-04用多导睡眠监护仪(PSG)对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就诊的41例ADHD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全夜睡眠结构检测。结果41例ADHD儿童中混合型(ADHD-C)24例、注意缺陷型(ADHD-I)11例、多动/冲动型(ADHD-H)6例。其中男35例,女6例(ADHD-I3、ADHD-C2、ADHD-H1例)。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REM潜伏期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C儿童睡眠Ⅱ期百分比较ADHD-I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组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发生率为41·5%,正常组PLMS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组及正常对照组脑电图未见疒间性放电。结论(1)ADHD儿童存在REM睡眠结构的改变、入睡困难及睡眠效率降低;(2)PLMS也是导致ADHD儿童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3)ADHD儿童以男孩为主,女孩以注意力缺陷型为主。对学习困难的女孩应注意是否患有ADH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儿童和一般ADHD儿童临床特征及执行功能的差异。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集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社交反应量表(SRS)得分,选择ADHD伴ATs(ADHD-ATs组)80例和一般ADHD(ADHD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SNAP-Ⅳ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HD组比较,ADHD-ATs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核心症状、Conners问卷中的行为问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执行功能比较中,相较ADHD组,ADHD-ATs组的BRIEF得分均更高,心理理论(口语)得分和总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冷"、"热"执行功能与患儿社交行为问题有显著相关性[BRIEF行为管理指数:β=-1.17,P0.01,95%CI:-2.00~-0.34;心理理论(口语):β=0.72,P0.001,95%CI:0.51~0.93]。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的多动核心症状更为明显,执行功能上受损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儿童和一般ADHD儿童临床特征及执行功能的差异。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集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社交反应量表(SRS)得分,选择ADHD伴ATs(ADHD-ATs组)80例和一般ADHD(ADHD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SNAP-Ⅳ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HD组比较,ADHD-ATs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核心症状、Conners问卷中的行为问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执行功能比较中,相较ADHD组,ADHD-ATs组的BRIEF得分均更高,心理理论(口语)得分和总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冷"、"热"执行功能与患儿社交行为问题有显著相关性[BRIEF行为管理指数:β=-1.17,P0.01,95%CI:-2.00~-0.34;心理理论(口语):β=0.72,P0.001,95%CI:0.51~0.93]。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的多动核心症状更为明显,执行功能上受损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工作记忆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方法 纳入原发性遗尿症(遗尿症组)与正常儿童(对照组)各14例,采用学习-再认任务测试,对两组儿童识别旧图(学习过的)及新图(未学习过的)时Fz导联ERP成分P2、N2、P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遗尿症组识别旧图时P2、N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识别旧图时P2、N2、P3潜伏期及P3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遗尿症组识别新图时P2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5),N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识别新图时P2、P3波幅及N2、P3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比正常儿童记忆分类信息提取能力下降及反应时延长,记忆容量负荷减少、记忆巩固减弱及冲突监测能力下降,导致工作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依恋特点以及依恋与ADHD的关系。方法2006-05在济南和濮阳的5所小学2~4年级共2045人中用DSM-Ⅳ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和诊断,对89例ADHD儿童与150例正常儿童实施儿童依恋量表测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DHD组儿童的母亲依赖度、父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亲亲近度及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临床亚型间,ADHD-C儿童母子依恋总分低于ADHD-H儿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DHD-I组儿童的父亲依赖度、父亲亲近度和父子依恋得分又显著低于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和母子依恋得分;父亲依赖度为ADHD的危险预示因子。结论ADHD儿童对父母依恋安全性低于正常儿童,且ADHD-C儿童的母亲安全性依恋最差;ADHD-I儿童的对父亲依恋安全性低于对母亲依恋安全性,父亲依赖度为ADHD的危险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与单纯BECT患儿或单纯ADHD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选取初次诊断的BECT共患ADHD患儿80例、BECT患儿91例及ADHD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儿童保健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同龄儿童7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3种评估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儿童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ECT+ADHD组、BECT组、ADH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言语理解指数(verbal comprehension index,VCI)、知觉推理指数(perceptual reasoning index,PRI)、工作记忆指数(working memory index,WMI)、加工速度指数(processing speed index,PSI)、总智商(full scale IQ,FSIQ),以及听觉反应控制商数(auditory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ARCQ)、视觉反应控制商数(visual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VRCQ)、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ull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FRCQ)、听觉注意力商数(auditory attention quotient,AAQ)、视觉注意力商数(visual attention quotient,VAQ)、综合注意力商数(full attention quotient,FAQ)分值降低(P<0.05);与BECT组比较,BECT+ADH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VCI、PRI、WMI、PSI、FSIQ及FRCQ分值降低(P<0.05);与ADHD组比较,BECT+ADH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VCI、PRI、FSIQ及ARCQ、FRCQ、AAQ分值降低(P<0.05)。 结论 BECT共患ADHD患儿,与单纯BECT或单纯ADHD患儿比较,其认知功能损害领域基本一致,但有些领域的损害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TAC)和霉酚酸酯(MMF)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肾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C组和MMF组。收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期间IgAN的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4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TAC组15例,MMF组28例。治疗1月时两组患儿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月及6月时TAC组缓解情况优于MMF组(P < 0.05)。治疗1月时TAC组血清白蛋白高于MMF组(P <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3);两组治疗3月及6月时肾小球滤过率(GFR)均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3)。研究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TAC组有1例发生真菌感染。结论 TAC联合GC治疗儿童原发性IgAN有良好的减低尿蛋白的作用,近期疗效优于MMF,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