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霍星宇  耿婕△ 《天津医药》2020,48(5):460-464
心血管疾病作为目前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有 报道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参与到心血管疾病(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发生发展的过程 中。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组成,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进程,而这种治疗方法也成为了一个治疗心血 管疾病的新方向。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心 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关系,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进行疾病治疗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肠道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并与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主要从氧化三甲胺的致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相关研究及基于此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道内庞大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参与机体生理代谢和营养物质的消化。肠道菌群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研究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毒素都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因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CVD的发生、发展中肠道特定菌群的改变已被确定为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何产生及影响CVD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肠道菌群通过肠心轴调节CV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总结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CVD发生发展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变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与CVD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4.
王洁  高静 《天津医药》2020,48(12):1244-1248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关探索肠道菌群在调节心血管生理和疾病进展中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源代谢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已经成为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TMAO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血浆TMAO水平未来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预测。本文就TMAO作为心血管疾病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与其重要的靶器官心血管系统关系尤为显著。肠道菌群对胆固醇、胆汁酸的代谢直接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胆固醇的水平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依赖性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lylamine oxide,TMAO)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引起血栓前状态心律失常,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众多危险因素,且相互联系,参与AF的发生及进展。AF的发病及进展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AF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存在差异,且其一些代谢产物可能通过炎症途径、激活心房自主神经丛、诱导心房电—结构重构等参与AF的形成及发展,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未来预防及治疗AF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对AF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人体内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在参与人体代谢、抵御外来致病菌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营养吸收、短链脂肪酸生成、调节机体免疫、影响机体代谢等多种途径调控骨代谢,影响骨量变化。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骨代谢中骨量变化的潜在途径及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调控骨代谢的相关进展,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性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肠道菌群紊乱与机体多种免疫失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代谢综合征等。正是由于肠道菌群的稳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肠道微生态药物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与发展的热门产业。本研究挖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现可用于治疗Treg缺失免疫缺陷病的益生菌和天然产物。方法利用16S r DNA测序技术对Treg缺失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检测;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模型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组谱的变化;用分子生物学、基因敲除小鼠等研究益生菌和代谢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在Treg缺失介导的免疫缺陷病模型小鼠上,肠道菌群发生了严重的紊乱。根据肠道菌群和代谢组谱的变化,选择罗伊氏乳酸杆菌(L. reuteri)和代谢产物肌苷处理Treg缺失小鼠,L. reuteri和肌苷通过激活腺苷受体A2AR抑制了Treg缺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肠道菌群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以及产生的许多独特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新型天然药物的重要源泉,用于发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新型益生菌和活性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NAFLD患者13例作为患者组,选取体检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健康组,患者组服用降脂方3月后,通过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的变化考察降脂方的治疗效果,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考察粪便标本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粪便标本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NAFLD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巨单胞菌属占优势,服药3月后,降脂方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肝脏硬度并改善其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肠道中布劳特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调(P<0.05),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拟杆菌属较占优势。与降脂方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者粪便中代谢产物68个显著上调,43个显著下调(P均<0.05),嘧啶代谢等功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方对NAFL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调控NAFLD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是一种在肝脏中由肝酶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生成的肠道菌群代谢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TMAO水平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TMAO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以及它通过氧化应激、炎症等途径对骨质疏松发生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血浆TMAO水平受饮食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这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2.
梁燕  高静 《天津医药》2024,(1):107-112
随着临床、基础医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热点并用于部分肠道疾病的诊疗。乳酸杆菌可产生并调控多种肠道代谢产物,参与脂质代谢、血栓形成、炎症及氧化应激,甚至铁死亡等,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就乳酸杆菌调控代谢、参与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辉  秦雪梅  刘月涛 《药学学报》2022,(12):3487-3493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直接或通过细胞核作用间接对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产生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与短链脂肪酸(SCFAs)、硫化氢(H2S)和一氧化氮(NO)等菌群代谢产物有关。这些代谢物参与线粒体相关的能量代谢过程和线粒体活性氧(mtROS)的产生,甚至整个机体的免疫反应。大量研究也显示,肠道菌群代谢物和线粒体已成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热点,但二者的关联机制研究尚不深入。本综述就肠道菌群代谢物对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调控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进行总结,为中药靶向作用于肠道微生物与线粒体进而整体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洁  徐焱成  吴玉文 《天津医药》2019,47(6):667-672
摘要: 近年来,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肠道菌群认识的深入, 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在调节免疫及代谢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逐渐被大家认识。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关注肠道菌群影响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也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够从食物难以消化的成分中获取能量, 从而影响人体的能量平衡和代谢。人们通过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揭示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 丰度等, 并在动物体内进行验证, 明确和糖尿病相关的细菌功能。肠道菌群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新突破口。关于2型糖尿病 (T2DM) 及1 型糖尿病 (T1DM) 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多, 但妊娠期糖尿病 (GDM) 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 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徐嘉琦  林以宁 《药学研究》2023,42(7):489-494
肥胖是全球性健康问题,与多种代谢疾病相关。肠道菌群的特定改变是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肥胖潜在的治疗靶点。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富,其参与宿主脂质代谢机制复杂。本文介绍了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菌种,概述了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时刻影响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衍生物三甲胺N-氧化物,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采取不同措施干预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其代谢活动,可以改变循环中三甲胺N-氧化物的水平,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异去氢钩藤碱在人和大鼠肠道菌群中代谢产物的异同,阐明肠道菌群对异去氢钩藤碱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UHPLC/Q-TOF MS技术,鉴定异去氢钩藤碱在人和大鼠肠道菌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采用色谱柱为HSS C18(100 mm×2.1 mm,1.8μm)柱,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 L·min-1,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通过与标准品比对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鉴定了异去氢钩藤碱在人和大鼠肠道菌群培养液中9个代谢产物。其中异构化和还原为异去氢钩藤碱在肠道菌群中的主要代谢途径,水解、羟基化和氮氧化为微量代谢途径。结论建立采用UHPLC/Q-TOF MS方法鉴定异去氢钩藤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为四环氧化吲哚类生物碱在体内吸收和代谢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肠道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对药物等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机体"隐形器官"被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对机体中肠道菌群的分类、功能及其对中药化学成分和化学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解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明确药物转化过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毒理学评估及推动药物发现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期研究高原环境下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的弥漫性肝病。在参与肝硬化进展的因素中,肠道菌群可能是代谢和免疫等全身因素以及肠道和肝脏等器官的枢纽。肠道菌群失调参与肝硬化发展的机制可能包括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内毒素增多、肠壁通透性增加、宿主代谢紊乱等。肠道菌群可与其他器官通过不同的轴工作,其中肠-肝轴是最相关和研究最多的轴。肠-肝轴主要包括肠道菌群、细菌产物、肠道屏障以及肝脏。发生肠道菌群紊乱时,不仅肠道感染会加重,还会进一步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并使肝组织破坏增多,促进肝脏炎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肝硬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目前,基于肠-肝轴机制调治肝硬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水凝胶、碳纳米颗粒、噬菌体、粪便微生物移植、后生元、FXR激动剂、中医药等。现主要就肠-肝轴在肝硬化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马驰  杨涓  郑盛 《现代医药卫生》2023,(19):3349-3353+3359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新型虚拟代谢器官”,广泛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维持肠道稳态及免疫调节之间的动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