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对胸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袭性胸腺瘤23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有不同程度胸膜和/或心包膜增厚、受侵,其中15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非侵袭性胸腺瘤20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实质部分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对胸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5例侵袭性胸腺瘤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分别对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结构侵犯及种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表现为边缘分叶、不规则,密度不均,平扫CT值40~50HU,其中坏死囊变11例,点状钙化4例;15例均有纵隔结构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其中大血管侵犯9例,心包侵犯(心包积液)5例,胸膜肺界面不清8例,胸腔积液6例;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CT值增加10~20HU,坏死囊变不强化.结论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螺旋CT能显示肿瘤内部改变,又能显示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B型胸腺瘤的CT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AB型胸腺瘤患者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5例中,肿瘤位于左前纵隔10例,右前纵隔10例,跨越左右前纵隔2例,异位3例.6例稍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局部与纵隔脂肪组织分界模糊,其中1例侵犯心包.平扫23例呈软组织密度,2例为稍低密度,3例见钙化,8例见少许坏死,增强扫描均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其中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并见低密度分隔15例,17例病灶内见细小动脉血管影穿行.结论 AB型胸腺瘤平扫少有特征性,当增强扫描发现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并见低密度分隔及细小血管影穿行时应考虑AB型胸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多层螺旋CT影像与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与病理学分型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腺瘤患者的MSCT征象并与相应病理学分型之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肿块最大径<5cm,轮廓光整、规则,密度均匀,肿块周围脂肪线存在并呈中等均匀强化的胸腺瘤多分布在A型和AB型中;而肿块最大径>10cm,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肿块内有坏死、囊变及钙化,周围组织侵犯和远处转移并呈显著强化者多分布在B型和C型胸腺瘤中。结论MSCT对A型、AB型胸腺瘤与B型、C型胸腺瘤之间的分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B型胸腺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AB型胸腺瘤,术前11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11例AB型胸腺瘤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右侧4例,中线区3例,左侧4例。CT表现主要为前纵隔起源的不规则状肿块,增强后以中度至明显强化为主,8例见线样纤维分隔(8/11),2例见实质内钙化(2/11),2例见小片状坏死(2/11)。结论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显示肿瘤形态、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内部线样纤维分隔的出现可提示AB型胸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瘤螺旋CT影像特征与其WHO病理学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4例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T影像特征与其WHO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螺旋CT征象上表现有分叶、胸膜、心包及大血管受侵犯及尖角征/锯齿征的胸腺瘤,A型、AB型与B型、胸腺癌两大类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肿块大小、肿块密度均匀与否、纵隔脂肪线存在与否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对A型、AB型与B型、胸腺癌可以做出较为正确的分类,但较难区分A型与AB型、B型与胸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胸腺瘤并评价其侵袭性。资料与方法:对CT诊断为胸腺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个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为前纵膈内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其有否侵袭性主要取决于是否侵犯胸膜,是否累及邻近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腺瘤的诊断及对其侵袭性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胸腺瘤CT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以利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胸腺瘤的CT影像特征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分型.扫描采用Siemens SomatonVolume Zoom4层CT,平扫层厚5mm,增强扫描:层厚3~5mm,螺距为4~6.延迟时间40s,造影剂采用典必乐或碘海醇100ml.病理学分型参照WHO1999年分型法.结果:40例胸腺瘤中A型3例、AB型8例、B型21例、C型8例.肿块最大径>10cm共6例,其中AB型1例(1/8),B型3例(3/21),C型2例(2/8);5~10cm共28例,其中A型1例(1/3),AB型6例(6/8),B型16例(16/21),C型5例(5/8);<5cm6例,其中A型2例(2/3),AB型1例(1/8),B型2例(2/21),C型1例(1/8).3例A型、8例AB型及4例B型包膜完整,17例B型及8例C型包膜不完整,18例B型及8例C型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B型中有14例侵犯胸膜,13例侵犯心包;C型8例均侵犯胸膜及心包.结论:轮廓光整且包膜完整的多为A型胸腺瘤,肿块最大径大于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和C型多见;但CT较难区分此两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CT征象与Masaoka临床-病理分期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患者术前的CT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并对7例复发患者的CT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例中,非侵袭性胸腺瘤11例,侵袭性胸腺瘤34例,CT上二者在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不清、肿瘤内有囊变/坏死或钙化、纵隔脂肪层浑浊/消失、大血管浸润、心包受侵以及不均匀强化中有显著差异(P<0.05).7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与边缘毛糙/不清、淋巴结肿大、胸膜受侵、大血管浸润及其他脏器受侵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有助于术前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为设计合理治疗方案以及术后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通过对病变的密度、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肿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的观察进行分期,并和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主要有: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局灶性钙化;邻近结构的脂肪层消失;侵及心包、胸膜、肺及其他器官。CT对临床分期判断准确性为87.5%,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83.3%。结论:CT对侵袭性胸腺瘤术前分期及病变范围的显示准确,对确定手术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胸腺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CT征象,提高胸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告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27例(87.1%)位于前中上纵隔,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肿块与心脏血管接触面(MCI)呈凸出型8例,平坦型1例,凹陷型2例.恶性胸腺瘤20例,MCI呈灌铸型18例,凹陷型2例;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结构11例,心包积液6例,心包、胸膜多发结节状转移2例,胸腔积液4例,肺内炎症2例,肺内、骨、纵隔淋巴结转移各2例,肝、胰腺转移各1例.结论 CT对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腺瘤MRI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天发  吴美仙  张家云  宋亭   《放射学实践》2009,24(5):484-486
目的:探讨胸腺瘤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分型作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胸腺瘤中A型3例、AB型6例、B型15例、C型6例;肿块最大径〉10cm6例,其中AB型1例、B型2例、C型3例;5~10cm18例,其中A型1例、AB型4例、B型11例、C型2例;〈5cm6例,其中A型2例、AB型1例、B型2例、C型1例。3例A型、6例AB型及2例B型包膜完整,13例B型及6例C型包膜不完整,13例B型及6例C型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B型中12例侵犯胸膜、10例侵犯心包;C型中6例均侵犯胸膜及心包。结论:包膜完整、轮廓光整多为A型、AB型胸腺瘤,肿块直径〉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型C型多见,但MR难以区分B型和C型。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腺瘤WHO病理分类及其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类、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法:分析2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分类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恶性胸腺瘤WHO分类B1型3例,B2型6例,B3型4例,C型(胸腺癌)8例。CT表现:心脏大血管受侵11例,主要表现肿块的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ass-cardiovascular inferface,MCI)呈灌铸型生长。纵隔胸膜-肺受侵13例,主要表现为肿块-肺接触面(mass-pulmonary interface,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胸膜种植3例。肺门、肺内转移4例。C型(胸腺癌)更具侵袭性,远处转移多见。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准确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腺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8例侵袭性胸腺瘤及9例胸腺癌的CT、MRI所见,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密度、边缘改变,对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结果:18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胸腺癌CT、MRI均表现为前纵隔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前者肿瘤直径大于8cm者15例(83%),病灶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12例。心血管受侵16例,后者肿块直径在8cm以上者7例(77.8%),肿块内密度及信号不均6例,心知管受累8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肺内转移3例,双侧肾上腺及肝脏转移1例。结论:虽然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相似,但胸腺癌更具有侵袭性,胸外转移常见,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 2 9例侵袭性胸腺瘤和 2 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单独评价 ,分析CT诊断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胸腺瘤的可靠性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 ( 2 1例 ,占 72 %)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7例 ,占 2 9%)有明显的分叶 (P <0 .0 5 )。侵袭性胸腺瘤囊变率 ( 2 3例 ,占 79%)较非侵袭性胸腺瘤 ( 6例 ,占 2 3 %)高 (P <0 .0 1) ;侵袭性胸腺瘤增强后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边缘分叶或不规则、囊变或坏死、增强前后CT值相差 2 0HU、纵隔脂肪线消失等CT征象提示侵袭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对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侵袭性胸腺瘤CT均显示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 10例密度不均 ,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结构 11例。主要表现在胸膜种植 3例 ,心血管结构侵犯 9例 ,以及腹腔受侵 1例。结论 常规CT扫描在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腺类癌的CT影像特点,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胸腺类癌CT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初始诊断1例为胸腺类癌,7例为胸腺瘤,其中4例为侵袭性。结论:胸腺类癌的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学,但CT能很好地显示胸腺类癌的形态、范围,指导手术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右上纵隔增宽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或CT增强扫描、心脏超声证实的右上纵隔增宽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6例;侵袭性胸腺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胸内甲状腺肿瘤2例;升主动脉或无名动脉迂曲14例;胸主动脉瘤3例;肺动脉狭窄致主肺动脉扩张1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淋巴瘤4例;右肺纵隔型肺癌16例;隐匿型肺癌2例;食管下段癌致胸上段食管明显扩张2例;食管异物继发上纵隔脓肿2例。经CT平扫 增强扫描、手术、病理、心脏超声证实病例数分别为33、10、12、1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右上纵隔增宽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