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工合成的人巨细胞病毒DNA片断为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查早孕绒毛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50例人工流产的早孕绒毛组织标本进行PCR基因扩增,40例绒毛标本中捡出HCMV。与同一绒毛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比较,PCR技术为早期、快速进行产前诊断,决定处理原则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采用自行设计和合成的三条引物(一条为两型共同引物,两条为两型特异引物)蛆成一个反应扩增体系,对63例羊水或绒毛、14例畸胎组织、100例宫颈分泌物及50例宫颈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的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4.8%,14.3%,16%及10%。阳性标本中90%是HSV—Ⅱ,10%为HSVⅠ型或Ⅰ Ⅱ型混合感染。提示:HSV—Ⅱ感染与胎儿先天性畸形有关,与宫颈组织炎性浸润、细胞过度增生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早孕绒毛和子宫蜕膜中galectin-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滋养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对70例(分为7个孕周组,每组10例)正常早孕绒毛和蜕膜中gal-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在整个孕早期绒毛和子宫蜕膜中均有gal-3基因表达,且在绒毛和蜕膜中随着孕周的增加其表达总体呈上升趋势,两者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gal-3基因在滋养细胞和蜕膜表达中随孕龄增长而呈上调趋势,提示该基因在调控早孕滋养细胞的浸润行为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检测宫颈感染HSV—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键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了355例生殖道感染的妇科门诊患者宫颈分泌物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erpessimplexvirustype2,HSV-Ⅱ)总阳性率为32.6%(116/355),并比较了不同种类的生殖道感染与HSV-Ⅱ感染的关系。结果提示;宫预感染HSV-Ⅱ可能是妇科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PCR技术在HSV-Ⅱ的临床检测中具有简便、敏感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其对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455例孕妇及其胎婴儿Ⅱ型HSV感染状况及垂直传播途径.结果异常组孕妇Ⅱ型HSV感染率(61.01%)明显高于对照组(27.04%);孕妇生殖道Ⅱ型HSV无症状排毒率为3.07%;羊水、胎盘及胎儿组织中均可检出Ⅱ型HSV DNA;母婴间Ⅱ型HSV垂直传播率为4.24%.结论孕妇Ⅱ型HSV感染与异常妊娠关系密切.Ⅱ型HSV可经羊水、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婴儿.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酶健反应(PCR)技术对387例女性淋病患者进行宫颈HCMVDNA和HSV-ⅡDNA检测,并对比观察156例孕女宫颈HCMV和HSV-Ⅱ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女性淋病患者宫颈HCMVDNA阳性率为25.06%,HSV-ⅡDNA阳性率为15.24%;孕妇宫颈HCMVDNA阳性率为7.05%,HSV-ⅡDNA阳性率为0.64%。提示女性淋病患者多有非婚性接触史而发生HcMV和HSV--Ⅱ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作为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特异性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43例的外周血样本,其中妊娠晚期孕妇标本40例、健康未妊娠女性标本3例,以及早期妊娠行流产的绒毛组织样本5例。利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PCR(MSRE-PCR)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血细胞、绒毛和血浆DNA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健康未妊娠妇女血浆及孕妇血细胞中均未检出甲基化RASSF1A基因;绒毛组织中甲基化RASSF1A基因检出率为100%;孕妇血浆中甲基化RASSF1A基因检出率为92.5%。妊娠晚期孕妇血浆RASSF1A基因含量Ct平均值为30.43±2.37。结论在母体和胎儿DNA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明显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对孕妇血浆RASSF1A基因进行定量,提示了RASSF1A基因是无创产前诊断的一个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FQ-PCR检测女性生殖道HSVⅡ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娟  潘玉武  刘浩  常东 《免疫学杂志》2007,23(1):115-115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嗜神经性的DNA病毒,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二类:Ⅰ型(HSV-I)主要侵犯口、咽、扁桃体、皮肤等部位;Ⅱ型(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部位,引起人的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HSVⅡ是GH的主要病原体,约占生殖器疱疹的85%[1].由于几乎所有的感染是通过性行为感染,并且感染后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随着HSV对人类危害被揭示与阐明,对女性生殖器官HSVⅡ感染进行监测,显得很有必要.我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对我院妇科门诊735例可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的生殖道标本做HSVⅡ-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以了解哈尔滨地区女性生殖器官HSVⅡ感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明确该地区诺如病毒的主要基因型别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婴幼儿医院及南京市婴幼儿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49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RNA及其基因组别,并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以明确基因型.结果 498份粪便标本中,GⅠ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为2例,阳性率为0.4%,GⅡ组诺如病毒为190例,阳性率为38%,对本地区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2份GⅠ标本中,一株为GⅠ1型,另一株为GⅠ3型;测序的23份GⅡ标本中21株为GⅡ4型,2株为GⅡ3型.结论 诺如病毒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以诺如病毒GⅡ4型为主,同时也存在其他型别的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检测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调查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9例男性和40例女性生殖器溃疡和疱疹患者进行HSVⅡDNA检测.结果男性平均年龄35.07±10.77,女性29.35±5.91,t=2.55,p=0.014;男性HSVⅡDNA阳性率为27.12%,定量拷贝对数为7.725±1.474,女性HSVⅡDNA阳性率为17.5%,定量拷贝时数为6.927±1.842(χ2=1.237,P=0.266;t=1.101,P=0.280).结论男性年龄高于女性年龄,男性和女性间感染阳性率无差异,急性感染的发生率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葡萄胎中c-myc和ras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探讨葡萄胎中c myc、ra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 4 2例葡萄胎和10例早孕绒毛标本中c myc、ras基因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正常早孕绒毛组和葡萄胎不同病理分级组间c myc、ras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 myc、ras阳性信号表达在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Ⅰ Ⅲ级各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葡萄胎中c myc、ras癌基因表达情况与病理学分级无关 ,与正常绒毛也无统计学差异 ,支持以下观点 :即大多数葡萄胎只是流产的一种形式而非真正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宫内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人类生殖道感染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孕妇感染HSV后,可能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产及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等系列问题[2]。用血清学可将SHV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3].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是HSV-Ⅱ型感染。在围产期新生儿受到HSV-Ⅰ感染后死亡率很高[1],所以.预防或减少孕期的HSV感染是保护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了203例孕妇血清和233例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SV-Ⅰ型IgG和IgM抗体,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收集在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PCR分子生物学方法产前诊断Down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方法 取产前诊断病例:羊水100例,绒毛16例。提取DNA,PCR扩增21号染色体的6个多态位点,电泳,膜转移,等位基因位点分析,诊断。结果 正常人为两种带型:杂合型显示两条带,纯合型一条带。Down综合征患者为三种带型:完全杂合型显示三条带,半杂合型两条带(信号增强的2:1带),纯合型一条带。100例羊水中2例阳性,16例绒毛标本中1例阳性,3例患者,至少有2个位点检出三个等 基因,患者为2个位点时,表现2:1带型;无一例正常检出三个等位基因。所有结果均与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相符。结论 本分子生物学方法产前诊断DS简便、快速、可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PCNA和Caspase-3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CNA和Caspase-3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滋养细胞疾病标本50例,其中葡萄胎10例(均为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20例。正常早孕绒毛标本1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和Caspase-3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0.24%、20.70%、50.92%、53.65%,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先升高又降低,分别为1.25%、2.60%、6.40%、1.9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及Caspase-3表达异常,增殖/凋亡失衡是引起GTT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苏州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419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RNA及其基因组别,并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 419份粪便标本中,GⅡ组诺如病毒为122例,阳性率为29%,未检测出GⅠ组诺如病毒,对本地区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A区(RdRp区)测序的25份GⅡ标本中25株均为GⅡ.4型;C区(N-S区)测序的26份GⅡ标本中17株为GⅡ.4型,8株为GⅡ.3型,1株为GⅡ.2型;D区(P区)测序的25份GⅡ标本中16株为GⅡ.4型,9株为GⅡ.3型.结论 诺如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以诺如病毒GⅡ.4-2006b亚型为主,此外发现有GⅡ.4-2010亚型(GⅡ.4 New Orleans株)的流行,这是国内首次对该亚型毒株进行报道,同时还检测到部分重组毒株,提示诺如病毒在本地区的遗传变异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克隆人单纯疱疹病毒I、Ⅱ(HSV-I、Ⅱ)型共同性抗原gD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AL-c2/gD,诱导融合蛋白MBP-gD的表达。方法 提取病毒DNA,PCR扩增出gD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插入的gD基因序列正确后,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MBP-gD,并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 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MAL-c2/gD在大肠埃希菌中能高效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35.5%,其中39%以可溶蛋白形式存在于胞质中,61%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 构建了pMAL-c^2/gD表达质粒,Western blot证实,HSV-I gD单克隆抗体DL6可特异识别表达的gD蛋白,该蛋白具有天然gD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组织中TORCH病原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肌组织中TORCH各病原体(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2;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方法 通过收集42例先天性心脏病及38例对照组的心脏组织石蜡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病毒基因的检测。结果 在42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检测到CMV、HSV、TOX的阳性率分别为26.2%、4.7%和16.7%,而例对照组中CMV、HSV2、TOX的阳性率分别为21.1%、2.6%和2.6%,丙组比较TOX在两组中的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0.0378),而CMV、HSV2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先天性心脏病中RV的阳性率为23.3%,而20例对照均有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28)。结论 从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脏组织中发现有TORCH病原体TOX、RV、CMV和HSV2基因存在,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进行TORCH病原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HOXD13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中国山东一个并多指(趾),又称Ⅱ型并指(趾),畸形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中国人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是否存在HOXD13基因突变;通过检测突变HOXD13基因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根据家族史、临床体征和手足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及受检孕妇羊水和绒毛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内多聚丙氨酸链编码序列;PCR扩增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异常扩增片段经TA克隆后测序鉴定;产前诊断中,通过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查HOXD13基因内及基因两侧共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本家系4代54人,患者16人(男6人,女10人);手足共同表现为:3/4完全并指伴软组织蹼内多指,4/5并趾伴软组织蹼内多趾.外显率为100%,表现度变异明显。上述表现符合典型常染色体显性并多指(趾)的表型特征。对家系中18人(患者9人)进行HOXD13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多聚丙氨酸链中丙氨酸残基数由正常的15个延长为24个。通过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检测和单体型分析,对家系中1女性患者两次怀孕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均携带突变HOXD13基因。结论首次在中国人典型并多指(趾)大家系中发现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联合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检测和单体型分析,首次完成2例并多指(趾)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9.
自然流产绒毛中Bax、Bcl-2表达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促 /抑凋亡基因Bax/Bcl- 2在自然流产绒毛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对自然流产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对 4 0例早孕人工流产病例 (对照组 )和 4 0例早孕自然流产病例 (观察组 )的绒毛组织进行分析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P法 )检测促 /抑凋亡基因Bax和Bcl- 2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绒毛组织中Bax表达率为 2 0 2 1%± 3 70 % ,Bcl- 2为 2 0 91%±7 6 9% ;观察组绒毛组织中Bax表达率为 5 0 4 6 %± 11 70 %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Bcl- 2为 2 3 34%± 7 78%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即 :人工流产组和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都有一定量的Bax、Bcl- 2表达 ,自然流产组中Bax基因的表达增强。结论 Bax基因对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HCMV)的致病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6例早孕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HCMV抗体IgG、IgM的检测,对抗体阳性者的绒毛及蜕膜进行了HCMV的PCR检测,对DNA阳性者进行了绒毛蜕膜的病理切片分析。结果 HCMV免疫抗体阳性的31例患者仅有10例DNA阳性者绒毛蜕膜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绒毛细胞滋养层增生过长,蜕膜变性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绒毛蜕膜的病理改变可能参与了HCMV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