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30例离体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及20例离体培养的正常人骨髓细胞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前后的SCE率改变,结果表明:登革Ⅱ型病毒可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的SCE率,说明该病毒对人体这两类细胞的染色体均具有损伤作用。实验还观察到不同个体的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在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后,其SCE率的升高有个体差异,说明了染色体或DNA损伤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2.
四物汤与十全大补汤的抗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检测中药方剂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发现其能明显降低环磷酰胺所致的SCE值升高,表明有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对由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引起的染色体损伤的修复作用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通过AA患者服用SB前后SCE率的变化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差别 ,观察生白片对再障患者遗传物质的保护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结果 AA患者在服用SB前的SCE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P <0 .0 5 ) ,服用SB后SCE值显著降低 (P <0 .0 5 ) ;淋巴细胞转化率 (cpm)在服药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 .0 5 ) 。结论 ①AA患者具有染色体不稳定性 ,SB对AA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②SCE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可作为观察指标来研究中药的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白血病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遗传室对 2 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 (AL)患儿进行骨髓细胞培养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技术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染色体各组之间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较 ,经方差分析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急性白血病 (AL)组与正常组相比 ,SCE频率经方差分析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不同浓度人白细胞干扰素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SCE频率的动力学变化,研究人白细胞干扰素对慢乙肝患者DNA损伤修复的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慢乙肝患者实验组SCE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实验组SCE频率低于大剂量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人白细胞干扰素具有诱导慢乙肝患者离体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作用;大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诱导慢乙肝患者DNA损伤的修复未必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试验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大豆皂甙(soyasaponin,SS)抗突变性。方法设计A、B、C、D四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Ame8试验结果显示,SS试验组回变菌落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抑制(P〈0.01),其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随SS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SS在基因水平的体外测试中,显示出明确的抗突变作用。SS既存在可灭活所用突变剂的细胞外对抗作用,同时又存在促使DNA损伤修复的细胞内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精患者是指临床上进行二次以上精液常规检查均未见到精子的患者。在临床方面最先最早表现为原发性不育,是男性不育中最常见的问题。无精患者的病因学研究因而也日益受到临床及遗传、优生等方面的关注。现将我们对260例无精患者所进行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及血清激素的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证实,用半致死量的1/6的商陆煎剂灌胃,导致38只孕早期大鼠胚胎在三天内全部死亡,并于灌药后一周,基本上已完全消失,抗早孕率达100%。为进一步了解商陆煎剂的毒性,以健康未孕雌鼠作对照,灌药后杀死,取其主要脏器和内生殖器官,经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改变。另对第一批9只实验鼠,在灌药后49天,再次进行交配,又全部怀孕。可见商陆煎剂灌鼠虽可杀死胚胎,但对子宫和卵巢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未造成任何损伤,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商陆煎剂有可能成为安全、简便、高效且易被接受的一种抗早孕药物。  相似文献   

9.
抗解浸膏是由黄柏、黄苓、栀子、金银花、板兰根等中药组成,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本文对其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小鼠灌胃给药0.84、1.68和252g(生物)/kg,每日一次连续三天,末次给药后1.0小时,以二甲苯小鼠耳廓致炎,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分别作阳、阴性对照,结果显示抗解浸润膏三剂量组耳肿胀度分别为10.3±3.0、8.8±2.3和9.3±2.7m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3.0±2.5mg)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0.01),另以相同剂量给大鼠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相似文献   

10.
因中药免疫组学而进行的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中药多以复方为主,多种单味中药的不同组合构成了数量浩瀚的中药方剂,为此我们提出中药免疫组学(Immunom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试图通过对单味中药的免疫效应推测和阐述任意中药组合(方剂)可能存在的免疫调节作用。显然,对单味中药免疫特点的研究是中药免疫组学研究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骨质疏松症(OP)作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寻求有效防治OP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化学药物的治疗伴随众多副作用,中药的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除药物治疗外,力学刺激(如运动)也可有效地缓解OP的发生.将药物与力学刺激联合应用于OP的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中药与力学刺激联合应用于治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OP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通过睡眠认识人体身心状态的方法.方法 以一种自然睡眠检测技术为平台,通过对2 000余例受试者睡眠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睡眠周期反映经脉循行的假说,并初步探索夜间睡眠参数趋势中的气血阴阳信息.结果 睡眠周期是睡眠过程中气血依时辰在不同经脉间循行的表现;经脉或相关脏腑的疾病状态下,睡眠的周期性以及睡眠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夜间睡眠过程中的心率、呼吸率等动态变化同样反映了阴阳的交替、推移.结论 可将睡眠过程参数判读作为中医辨证手段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CMCC整合版)、中医药在线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中药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试验、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RCT评价中药与西药在偏头痛疗效方面的差异,Meta分析显示:有效率[RR=1.22,95%CI(1.15,1.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评价结果稳定。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纳入评价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药治疗偏头痛有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长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脉象发生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工程学方法形象客观地模拟人体各种脉象。方法构建了一个符合人体构造的运动的流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针对中医诊断教学的模拟系统——中医脉象发生仪。该系统将中医学与仿生学、机械学、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工程学方法结合起来。结果它成功模拟了人体常见的26种脉象,体现了各种脉象的指下特征,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测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结论借助于这种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深入进行血液流变学、脉诊学、脉象特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药注射液体外类过敏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对其严重不良反应之一类过敏反应的研究凸显出重大意义。本文就检测方法中细胞株、阳性药、检测指标及ELISA试剂盒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优化中药注射液体外类过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硫酸镁加中药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67例,硫酸镁治疗61例,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硫酸镁加中药的有效率高于硫酸镁,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加中药是治疗IUGR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栅藻延迟发光定量化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的方法进行优化,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YPMS-2生物光子测量仪检测栅藻激发延迟发光强度,对测得的激发延迟发光强度用Statistica 10.0软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表征栅藻性质的可靠参数K,用产自于道地产地的经典寒性中药黄芩作为样本,验证本研究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并进行空白实验。栅藻最佳使用K值波动范围是2.81~3.89,本研究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空白溶剂无干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神经生长液对百草枯(PQ)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10)、PQ模型组(n=10)、多巴丝肼片(美多芭)治疗组(n=10)、中药治疗组(n=10)。腹腔注射PQ制备PD模型,通过灌胃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中药和美多芭治疗,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治疗前后通过转棒实验、旷场实验和滚筒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记录大鼠的体重;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染色检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模型制作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动物体重显著降低(P0.001)。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的体重不断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动物的转棒时间和滚筒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路程减少、静止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灌胃1周后中药组和美多芭组在转棒实验、旷场实验和滚筒实验较模型组均有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灌胃2周后中药组和美多芭组在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的路程比模型组显著增加,旷场实验中的静止时间比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灌胃1周时中药组TH阳性细胞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减少(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1),与美多芭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灌胃2周的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H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01),与美多芭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中药组的TH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形态比模型组和美多芭组要多且完整,纤维多且长,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神经生长液对PQ诱导的PD模型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雪君  施诚 《医学信息》2006,19(6):945-947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主要方法、步骤和医学数据挖掘的特殊性、关键技术,以及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在中医药领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20.
所谓抗癫(癎)"中成药"中暗地添加抗癫(癎)西药成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所谓抗癫癎“中成药”制剂中是否有西药成分。方法:对北大医院癫癎门诊1995-2005年口服“中成药”制剂就诊的癫癎患者进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四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监测的患者服用的76种“中成药”中,暗中都添加了上述4种西药成分,其中含有一种西药成分有45种,含有二种西药成分有22种,含有三种西药成分有7种,含有四种西药成分有2种。有44种中药添加了苯巴比妥,占的比例最大,其余依次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结论:在所谓抗癫癎的“中成药”中暗地里加西药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妨碍抗癫癎的正规治疗,损害了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