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的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6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即首次采用传统注射法(A组),第2次采用改进注射法(B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的瘀斑及疼痛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B组方法注射疼痛及瘀斑明显少于A组方法注射。结论:B组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减少疼痛及瘀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缩小出血面积,减轻疼痛。方法选择普外科接受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的47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进行注射,实验组24例患者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法进行注射,观察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结果改良注射法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小出血面积,减轻患者的疼痛(P0.01)。结论应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皮下瘀斑的形成,减轻患者因皮下注射治疗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法对皮下瘀斑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外科术后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在腹部皮下注射肝素钠,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的瘀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皮下瘀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过程及方法的优化,有效降低了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观察集束化护理在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情况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最佳部位,以减少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4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例。于预组实施循证护理,确定循证护理问题是选择皮下注射部位.以减少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检索到1994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相关文献41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选择脐周左右10cm部位交替注射,每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常规组注射部位选择脐周左右10cm和脐周上下5cm进行顺时针交替注射,注射点间距大于2cm。对两组注射局部疼痛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皮下出血及局部疼痛程度比常规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应用循证方法选择合理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能有效减轻皮下出血和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方法 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塞、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法,改进组采用改进法(即从心理、体位、部位、排气、穿刺方法、注射和拔针、按压、用药后观察等方面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改进组较常规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通过改进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皮下出血及较大面积出血率,对减轻老年患者恐惧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低分子肝素注射和按压方法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注射和按压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16例,将其等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和平行按压,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注射和垂直按压,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皮下注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情况明显轻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按压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减少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且方法简单,便于在临床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4例需要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将低分子肝素钠每日2次注射分为两组,早上8:30注射左侧腹部为对照组,晚上20:30注射右侧腹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皮下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旨在寻求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48.1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8.83%),两组患者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注射部位轻度出血及中度出血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的(P<0.05).结论 综合改进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且避免出现较大面积出血,提高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而且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住院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0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每12 h注射1次。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选择正确的部位、角度、适宜按压时间及力度等,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皮下注射法安明与传统腹部皮下注射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例,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方法,法安明腹部皮下注射,每日注射2次,早为传统腹部皮下注射法,注射于脐周上下;晚为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法,注射于脐周左右,并观察两组局部疼痛程度、肿胀及瘀斑大小。结果发现改良腹部皮肤注射组的疼痛、肿胀及瘀血程度显著低于传统腹部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的法安明腹部皮下注射方法可减轻病人的局部疼痛及减少瘀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疼痛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可减少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患者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较大面积瘀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不仅影响了药物的吸收,降低了药物的疗效,而且造成患者心理紧张,不利于患者康复。我们对其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5年9月-2006年9月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住院脑梗死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传统注射方法和改良注射方法进行皮下注射,观察2组病人疼痛及注射部位淤血情况。药物:低分子肝素钙水剂、低分子肝素钙粉针,规格:5000U/支。1.2方法对照组应用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优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流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PCI术后患者97例分为2组,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入院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流程;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入院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优化注射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Z=-2.907,P=0.004)。 结论 优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流程可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七儿茶散防治因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瘀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者40例,随机分为4组,1~3组注射后均采用三七儿茶散按压针眼,按压时间分别为1 min、2 min、3 min.4组应用普通棉签按压3 min.每例注射14次,共560次.观察记录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将出血面积≥2 cm×2 cm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三七儿茶散外敷,对照组采用自然消散法.结果 采用三七儿茶散按压针眼预防皮下出血,1、2、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3组与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7.6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治疗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71,P<0.05).两组平均治愈天数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18.75,P<0.001).结论 三七儿茶散可防治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瘀血,可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消除紧张心理,有利于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每12 h腹壁皮下注射1次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6400 IU,同一患者8∶00注射后不按压,20∶00注射后按压3 min,注射后12 h测量皮下出血面积,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结果:72例患者共接受腹壁皮下注射569次,不按压283次,按压3 min 286次,共有4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后不按压与按压3 min效果相同,临床建议注射后不按压,在不增加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减轻了护士不必要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方法的技巧,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提高药物吸收速度。方法:选取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需要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患者30例(30眼)为研究对象,将每月单号注射设为对照组,双号注射设为试验组(疗程跨过大月份,即月尾有31号的不入选),两组疗程各7 d,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能明显减轻患者颞部皮下注射时的疼痛,加快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肿胀的消退,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颞部皮下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在注射依诺肝素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行依诺肝素钠注射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注射方法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改良后的注射方法配合加强护理,比较两组皮下瘀瘀血、疼痛程度、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瘀血、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依诺肝素钠注射时,使用改良后的注射方法配合加强护理,能明显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皮下注射流程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建立流程改良小组,通过循证,改进操作流程,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操作,运用改良后的方法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的例次、出血程度的轻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良,规范了护士操作,有效降低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减轻了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2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4.083,P=0.000;P=0.000),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t=7.267,P=0.000)。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明显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