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较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本院从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2例患,同时段的上海新华医院成人泌尿外科收治8例患,作对10例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噻替派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随访6个月~4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瘤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结果的36例IPB患者的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合并有尿路上皮细胞癌成分,术后27例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9例仅作定期随访,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者术后3年复发。结论 IPB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良性肿瘤,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TURBT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法,术后应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5.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B 超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invertedpapillomaofurinaryblad der;IP)是一种罕见的膀胱肿瘤。我们总结和分析了从 1 968至 1 998年 30年间我院收治的 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B超图像 ,目的是从中得到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 ,得到比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从而为外科手术提供术前预备方案。1 材料与方法本组 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5~ 68岁 ,平均年龄为 54岁。临床表现 :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 ,血尿时间不等 ,分别为 3~ 8年。仅 2例有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 (…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例尿路内翻乳头状瘤的诊断、治 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术前6例均行腔内B超检查,确诊3例(50%),5例行膀胱镜检十活检,全部确诊(100%),所有病例 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无1例复发或恶变。结论:腔内B超,膀胱镜栓 活检是 诊断该瘤的必要步骤,其中后者可确立诊断,治疗首选TUR-BT,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此例术后予以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但为预防肿瘤复发,仍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8.
9.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腔内声像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膀胱肿瘤,通过对其经尿道膀胱腔内超声声像图的研究,发现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锯齿状强回声,内部呈不均质或均质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认为它与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声像有明显区别,可以作为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的认识,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999年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a-10a,手术加放射治疗17例,复发2例,单纯手术治疗5例,复发2例。结论:手术治疗(鼻侧切开术或窥镜下广泛切除)并放射治疗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膀胱内翻性乳突状瘤临床少见 ,作者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了6例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8~68岁 ,发病时间3d~1年2个月 ,平均3个月。临床表现 :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严重尿频、尿急及尿痛1例[本例以前列腺肥大(BPH)并膀胱结石入院]。肿瘤部位 :1例位于前列腺部尿道、1例位于膀胱颈口7点处、1例位于三角区右侧、3例在三角区左侧。瘤体大小 :0.5cm×0.5cm~6cm×4cm。其中前列腺部尿道肿瘤 ,后尿道粘膜广泛充血呈毛茸状。所有病例均行BUS检查 ,5例行膀胱镜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膀胱镜检查、术中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24例均行经腹超声检查,发现24个肿块,最大径1.0~3.4 cm,其中1~2 cm者17例,大于2 cm者7例;17例呈乳头状,7例呈菜花状;18例无蒂,6例带蒂,其中2例可见肿块在膀胱腔内摆动;结节呈略强回声(14例)或高回声(10例).按照内部回声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14例),回声均匀;Ⅱ型(7例),回声不均匀,边缘或内部散在细点状强回声;Ⅲ型(3例),回声不均匀,周边回声强,内部回声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17例肿块内部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4例测及点状血流信号,3例测及点条状血流信号或条状血流信号.肿块局部膀胱壁均显示连续,肿块后方无衰减.发病部位分别为膀胱三角区(6例)、左后壁(5例)、尿道内口(4例)、右侧壁(3例)、右后壁(3例)、后壁(2例)、左侧壁(1例).超声误诊为膀胱癌5例,提示实性占位或实性肿瘤者17例,仅有1例考虑乳头状瘤,1例提示良性病变.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声像图特征为单发,有蒂,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表面光滑,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膀胱颈口处与膀胱三角区.超声检查可作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主要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对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对89例经临床诊断为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均行横断及冠状位鼻窦CT扫描。结果本组病例CT扫描均可见鼻腔、鼻窦内占位病变、经组织学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结论CT扫描检查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6岁.无任何不适,查体见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后壁增厚,范围约4.5 cm×0.8 cm,表面不光滑,其中前列腺上方局部膀胱壁见多个略高实性回声突起,呈"珊瑚"状(图1),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膀胱实性占位. 相似文献
15.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88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13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间鼻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7例。结果:经鼻内窥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术后随访15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复发1例,复发部位为前筛顶、额隐窝,再次手术,随诊12个月无复发。本组手术无眶眼、颅底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彻底切除瘤体,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同时避免了鼻侧切开等人为手术人路创伤,术后面部无切口瘢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声像表现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位置、最大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病灶的纵径与最大横径比值(L/T)、基底宽径与最大横径比值(B/T)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形态均较规则,边缘相对光整或稍毛糙,内部回声较均匀。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周围(43/54,79.63%),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43.59%(51/117,χ2=19.388,P<0.05),患者年龄[(56.0±14.7)岁 vs (63.1±14.5)岁,t=2.759,P<0.01]、病灶B/T比值[0.84±0.21 vs 0.94±0.15,t=-3.452,P<0.01]小于膀胱移行细胞癌,而L/T 大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多呈高回声(42/54,77.78%),乏血供。3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超声检查误诊为膀胱癌。结论 膀胱病灶部位、形态、回声、血流是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