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等。本病以具有明显的灼痛感、缠绵难愈为特征。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口疮”范畴,多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笔者采用火针治疗4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疳范畴。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口腔粘膜病。多见于青壮年。女略多于男,老年较为少见。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火毒为主;内因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且易复发。耳是全身脏腑经络“经气”之所汇。笔者自1976年以来,应用耳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卢艳文 《四川中医》2020,38(9):32-3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特点为周期性、自限性。形态表现为"红、黄、凹",即溃疡周边有充血红晕带,表面覆盖浅黄色假膜,呈中央凹陷型。症状虽小,但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免疫、遗传、心理社会、营养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则认为其发病是由于情志不遂,素体阴亏,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脾胃湿热,脾胃受累,脾胃虚弱,郁热化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患溃疡。本文主要从脾胃湿热方向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医17年,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147例,患者从五六岁幼儿至七八十岁老翁都有。根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症状,将复发性口腔溃疡分为四种类型,即外感时毒、肝火上炎、肝郁脾虚、心肾阴虚。采用耳针分型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数首次治疗即可止痛,3~5次痊愈。现将临床经验略述如下。中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情志劳倦、热  相似文献   

5.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多由饮食不节、酒食热毒、劳倦过度、七情刺激等致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上熏于口而发病,我科从2004年来运用三才封髓汤合甘露饮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其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以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为特点。临床上彻底治愈有一定困难。张民庆教授从事临床近 40载 ,学验俱丰 ,擅长治疗疑难杂证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学习 ,现将导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探求病机 脾热阴虚为本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早在《素问·气交变大论》已有记载 :“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张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本病以内因为本 ,外因是引发本病的条件。体质虚弱、劳累过度、情志不遂、喜食烧酒炙■椒…  相似文献   

7.
答: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的范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且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本文对项凤梅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心得体会,为今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乾构教授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益匪浅,特将其治疗口腔溃疡经验总结如下。1口疮多因火邪上炎,热腐肉膜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为口腔粘膜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属中医“口疮”范畴。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情缠绵 ,常反复发作 ,治疗和控制复发均较为困难。笔者根据中医“脾开窍于口”、“脾属土 ,易为湿困”、“湿蕴久生热”等相关理论 ,以益气健脾 ,佐以清热立法配伍了四君子汤合封髓丹加减 ,对 3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了临床观察 ,收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我院病人 ,门诊 2 1例 ,住院 9例 ,其中 ,男 1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4 2 ( 8~ 6 7)岁 ,病程 3月~ 10年。溃疡均为多发性溃疡 ,大小不一 ,口腔局部疼痛难忍 ,饮食难下 ,全部病例都经过西药、中药等治疗 ,…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黏膜灼痛,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尚不清楚其病因,治疗也无特效药。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显示出了一定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消化不良性胃炎,主要以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的交接活动频多,偏嗜过饮食饮酒或肥甘厚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增多,损伤脾胃或“情志”所伤,“过思”或“劳倦”过度也会导致消化不良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多发口腔黏膜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临床治疗除口服药物及外敷药物治疗以外,近年来探索出很多治疗方法,如激光、液氮、火针疗法等,现临床治疗中发现线香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可大大缩短溃疡面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内服药物摄入。线香灸联合中药内服标本兼治,线香灸外治标,高温杀菌,促进溃疡面愈合,辨证选用中药内服治本,现通过临床典型案例,以临床试验为依据,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出发,阐述线香灸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补肾活血为主治疗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等,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疾病.该病在口腔黏膜病变中发病率最高,尤其好发于 20~ 45岁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平衡失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内分泌紊乱、微量元素和叶酸、维生素 B1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口疮"范畴,其发病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蕴积热,或为思虑过度,伤及情志,气机不畅,郁而化火,或为湿热邪气侵淫,熏蒸肺胃,或为素体虚弱,劳倦过度,耗气伤精等均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而发病.通常采用清热解毒、清化湿热、滋阴降火、益气养血等方法治疗,虽然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本病延绵反复,易于复发,往往难以根治.针对本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极易伤肾损血的特点,我们采用标本兼治,以补肾活血为主治其本,合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清化湿热、益气养血等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其特点为口腔粘膜经常发生园形椭园形溃疡。迄今原因未明,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与病毒或细菌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属难治之症。笔者临证,偶有所得,今述之于后。口腔溃疡祖国医学谓之“口疮”,“口疳”,多因心脾两经火热所致。急性发作时属  相似文献   

16.
中药方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单纯溃疡药膜局部治疗为对照,观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结果:中药方剂治疗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溃疡药膜局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结论: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剂可有效地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口腔溃疡多由饮食不节、酒食热毒、劳倦过度、七情刺激等致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上熏于口而发病,我科从2004年来运用三才封髓汤合甘露饮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3例,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23-70岁;病程1~6a。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口腔溃疡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中医多归入"口疮"的范畴,认为外感六淫燥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脏腑内伤功能失调为主因,其病理机制为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注重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色,多从虚火与实火两个角度辨治,分型多样。一些医家自拟经验方也取得了很好疗效。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有中药煎剂口服、局部贴敷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对口腔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复发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谢昌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彬彬 《中医杂志》2006,47(10):739-740
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肠郁”、“气腹痛”、“脾约”、“久泻”等病范畴,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体虚、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肠郁”一病,即指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为常见表现的郁病类脾胃疾病,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属“口疮”、“口疡”、“口破”等范畴。目前西医多为对症治疗,疗效欠满意,且复发率高。我院近几年来对该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系住院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