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作为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大量的文献均以报道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者居多,关注的是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次数、损伤率、种类、科室发生率、锐器伤发生时护士操作情况,以及护士自我防护和普遍预防实施的情况.而缺乏对护士心身损害的研究,本次调查主要是研究锐器伤发生后对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的损害程度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预防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伤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12人(441次)发生过针刺伤,人均刺伤3.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107名临床护士针刺伤认知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0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针刺伤认知情况及格率为59.8%.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得分情况与工作年限相关,79.4%护理人员认为加强针刺伤相关知识培训十分必要。结论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以及被针刺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在职、轮转的急诊科室护士60名,采用前瞻性问卷调查针刺伤害暴露情况、针刺伤害后预防控制情况以及针刺伤的心理危害等。结果10名急诊护士在抽调时间的前1年之内有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时仅有40%护士戴手套;75%的抽调对象认为HIV感染是针刺伤最可怕的后果,其次是感染肝炎病毒(18.33%);发生针刺伤后多数的护士出现了紧张(60%)、焦虑(50%)、恐惧(30%)等心理反应,90%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多数护士遭受针刺伤的心理压力,加强针刺伤害安全管理并采取普及性预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铜仁市四家县级医院551名临床护士2014年1-12月的针刺伤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调查发现31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57.17%。其中2014年1-12月份有158例次临床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28.68%,针刺伤的发生与临床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显著相关,针刺伤主要依次发生在配制药液、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操作注射、处理用物等操作环节上。结论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发生血液感染的概率大;主动上报不积极,工作环境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应积极采取措施干预,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确保临床护士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护士处置医疗废物时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为临床护士预防针刺伤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9~10月在我院感染科等六个病区对护士处置医疗废物的过程进行“三现”调查,找出可能发生针刺伤的要因及真因,采用5W1 h方法拟定对策、选择实施时间,并予以实施,比较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严格执行预防针刺伤管理制度和预防针刺伤操作规范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实施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针刺伤高危因素特点的综合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并加以实施,能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原因及感染情况,探讨减少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调取本院2007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分布、暴露源种类、暴露部位及暴露后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生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31人次,其中针刺伤29人次,占93.55%;体液溅入眼内2人次,占6.45%.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手术室、急诊室.暴露原因以拔针操作、静脉输液操作、静脉抽血最常见.暴露部位手及手指占90.32%.暴露源乙型肝炎最常见.31人次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正确,零感染发生.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预防教育,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危险工作行为,早期、规范伤口处理,建立暴露后上报和及时反馈的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 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刺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内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程度及伤后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基层医院由于设备简陋,加上护士对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知识的缺乏,针刺伤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护理HIV、乙肝等传染性疾病时,发生针刺伤对护士产生极大的健康危害。基层医院内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程度及伤后的心理状态,笔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被调查的对象为周边四个县乡镇医院的内科护士,年龄19~46岁,工作年限1~25年,其中护士107人,护师82人,主管护师1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针刺伤情况、疾病诊断、对针刺伤的认知程度及刺伤后的心理状态,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法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追踪方法学的理论基础,成立针刺伤追踪管理小组,对护理不良事件中的针刺伤事件进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应用FMEA进行护理操作流程的风险评估,完善流程、再造流程,有效预防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比较实施前后护士RPN评分、针刺伤发生率及上报情况。结果:实施后RPN评分、针刺伤发生率及上报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管理法应用于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可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剌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医院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500名在岗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6.20%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64.40%的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的相关操作引起,47.56%的护士知道伤后正确的处理流程。结论:护士锐器伤普遍存在,注射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械,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爱  芦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61-2961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事件发生原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每月收集针刺伤事件呈报资料,对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事件以每年7、8月份发生率最高,占全年针刺伤的35.48%。护士拔针后未及时将针头分离放入锐器盒,所发生的针刺伤占58%。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夏季为多发季节,拔针后操作不正确发生率最高,应当提倡随身携带利器盒。  相似文献   

19.
护生针刺伤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而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针刺伤的比例远远超过临床护士。我们对护生针刺情况、认知、伤后心理状态及伤后处理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对2004年在我院实习6个月的402名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刺伤后心理状态及伤后处理情况,发放问卷402份,全部收回有效率100%。2结果本组268名被针刺伤过,占66.67%,141名被扎2次以上,占39.31%,17名被扎3次以上,占4.23%。仅有32%的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很大,55%…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监测上报的68例针刺伤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针刺伤护士中,以实习护士和工作时间2~5年的低年资护士为主,占79.42%;血源病原体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最为多见;针刺伤发生最多见的操作环节是拔除静脉输液;主要发生在上午治疗集中时段。结论 针刺伤主要发生在低年资护士群体,应加强规范操作,执行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