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的现象,在此基础上1953年Medawar提出胎儿作为异体抗原的载体,为何能在母体子宫内存在、发育而不被排斥,免疫学界虽已经从多方面对免疫耐受机理进行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至今妊娠期间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详细机制尚未阐明。究竟妊娠的免疫耐受机制如何,笔者对  相似文献   

2.
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妊娠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对Fas和FasL相互作用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免疫特赦部及外周免疫耐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后,Fas/FasL系统在妊娠免疫耐受中是否发挥作用日益引起学者的兴趣。研究表明,妊娠期,FasL在胎盘中高度表达,且体外实验证实滋养层细胞可诱导表达Fas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为妊娠免疫耐受现象的最终阐明提供了另一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 ,妊娠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对Fas和FasL相互作用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免疫特赦部位及外周免疫耐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后 ,Fas FasL系统在妊娠免疫耐受中是否发挥作用日益引起学者的兴趣。研究表明 ,妊娠期 ,FasL在胎盘中高度表达 ,且体外实验证实滋养层细胞可诱导表达Fas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为妊娠免疫耐受现象的最终阐明提供了另一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于整个妊娠期间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TNF-α与妊娠病的关系,阐述TNF-α对蜕膜细胞重塑机制的调节作用,从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细胞凋亡、胎盘血管重铸等角度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BV感染后容易形成慢性化,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机制是宿主对HBV各种抗原产生免疫耐受。宿主在对HBV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形成免疫耐受。此文就近年来慢性HBV感染的患者体内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易形成慢性化,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机制是宿主对HBV的各种抗原产生完全或不完全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发展过程中有三个连续的免疫病理阶段,宿主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可能形成免疫耐受。近几年对HBV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机制的研究为确定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结束慢性HBV感染或降低肝细胞损害的免疫治疗措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妊娠是对母体免疫系统的一项重大挑战。从生殖免疫学观点来看,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胚胎的成功种植依靠母体及胎儿的共同作用[1],其有赖于妊娠妇女对妊娠半同种抗原所表现的一种免疫耐受,而正常的妊娠免疫耐受涉及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一旦这种母-胎免疫调节失衡,母体对胚胎产生排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辅助性T细胞因子IL-4、IL-6及IFN-γ在子痫前期患者及血压正常的晚期妊娠妇女(NLP)胎盘母体面与胎儿面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孕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胎盘的母体面与胎儿面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进行标记并通过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检测并作比较。结果:①胎盘母体面滋养细胞IFN-γ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在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及正常妊娠组分别为0.2034±0.0148、0.2688±0.0278、0.2075±0.0154,子痫前期重度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6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在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及正常妊娠组分别为0.1864±0.0009、0.1579±0.0070、0.1862±0.0127,子痫前期重度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在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及正常妊娠组分别为0.2026±0.0163、0.1994±0.0163、0.2011±0.0124,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胎盘胎儿面滋养细胞IFN-γ、IL-6、IL-4在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及正常妊娠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③子痫前期重度组滋养细胞IFN-γ、IL-6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在胎盘母体面与胎儿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在胎盘母体面与胎儿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母体面中表现为免疫杀伤的Th1型细胞因子表达增强,表现为免疫保护的Th2型细胞因子则表达减弱,而在胎盘胎儿面则无上述表现,提示胎盘母体面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易形成慢性化,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机制是宿主对HBV的各种抗原产生完全或不完全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中有三个连续的免疫病理阶段,宿主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可能形成免疫耐受。近几年对HBV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机制的研究为确定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结束慢性HBV感染或降低肝细胞损害的免疫治疗措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参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处于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其不但具有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还可以下调免疫应答或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在胸腺,DC通过阴性选择诱导中枢耐受;在外周和母胎微环境中,DC则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和凋亡、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方式参与母胎耐受的维持和调控。  相似文献   

11.
蜕膜组织是母胎界面间重要免疫微环境。正常妊娠是同种移植的成功典范,其取决于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型细胞因子之间精确的动态平衡。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系统平衡失调可能与妊娠失败及某些妊娠并发症有关,如:流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等。  相似文献   

12.
蜕膜组织是母胎界面间重要免疫微环境。正常妊娠是同种移植的成功典范,其取决于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型细胞因子之间精确的动态平衡。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系统平衡失调可能与妊娠失败及某些妊娠并发症有关,如流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等。  相似文献   

13.
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参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处于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其不但具有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还可以下调免疫应答或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在胸腺,DC通过阴性选择诱导中枢耐受;在外周和母胎微环境中,DC则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和凋亡、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方式参与母胎耐受的维持和调控.  相似文献   

14.
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是构成妊娠早期子宫蜕膜最主要的淋巴细胞,表型CD5 superbrightCD16-CD9+,功能明显区别于外周血NK细胞,通过分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局部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以维持胎盘正常生成,进而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综述了利用人类标本观察到的子宫NK细胞所特有的功能,重点论述了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蜕膜基质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的配体相互作用,介导dNK处于活化状态,而这种活化并不表现为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分泌调节因子和各种生长因子,在维持健康妊娠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导致母胎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携带二分之一父方基因和二分之一母方基因,因而可看作是移入母体内的半异体移植物,成功妊娠中胎儿之所以不被母体排斥,是由于妊娠期母体存在免疫耐受机制,其包括独特的HLA表面分子、补体调节蛋白的特异表达、系统性及局部的免疫改变等。该文就导致母胎免疫耐受的各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是构成妊娠早期子宫蜕膜最主要的淋巴细胞,表型CD56superbrightCD16-CD9 ,功能明显区别于外周血NK细胞,通过分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局部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以维持胎盘正常生成,进而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综述了利用人类标本观察到的子宫NK细胞所特有的功能,重点论述了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蜕膜基质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的配体相互作用,介导dNK处于活化状态,而这种活化并不表现为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分泌调节因子和各种生长因子,在维持健康妊娠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胎儿携带二分之一父方基因和二分之一母方基因 ,因而可看作是移入母体内的半异体移植物 ,成功妊娠中胎儿之所以不被母体排斥 ,是由于妊娠期母体存在免疫耐受机制 ,其包括独特的HLA表面分子、补体调节蛋白的特异表达、系统性及局部的免疫改变等。该文就导致母胎免疫耐受的各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胚胎对于母体来说是半同种移植物,成功植入的胚胎之所以不被母体排斥,是由于母胎界面存在一系列免疫耐受机制。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可通过影响滋养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母体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因子(Th1/Th2型细胞因子、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等)的功能,破坏母胎界面免疫耐受机制。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对早中期妊娠女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孕妇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117例妊娠6-24周的孕妇,按孕周分成5组,两次顿服150mg米非司酮后24,48h各采集肘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2、P,β-hCG,hPL,PRL水平,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E2显著上升(P<0.001),P在6-7孕周组有下降趋势(P>0.05),余组呈上升趋势(P>0.05),β-hPG在早孕组呈上升趋势,中孕组无明显变化(P>0.05),hPL在各组均呈上升趋势(P>0.05),PRL各组均上升,在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中孕妇中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受到影响,米非司酮对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据此推测米非司酮的作用位点在蜕膜和黄体。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母体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对带有父源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胎儿形成免疫耐受。其中特异性表达在胎盘绒毛外细胞滋养层上(直接连接子宫蜕膜层与母体血液、子宫组织)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及维持正常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HLA-G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母胎耐受。对HLA-G的结构特点、受体、功能及其表达特点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