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细胞形态、珠蛋白类型及造血部位,可将红系造血分为原始型红系造血(primitive erythropoiesis)和定向型红系造血(definitive erythropoiesis)两个不同的发育时期,前主要在卵黄囊的血岛内进行,产生有核红细胞,后则集中于胎肝、骨髓和脾脏,产生无核红细胞。如果从红系分化角度出发,则可将红系造血分为红系早期分化(由造血干细胞到红系祖细胞)和终末分化(由红系祖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两个阶段。现对调控胚胎期红系造血的主要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是目前免疫学、肿瘤学及实验血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在造血生成、免疫调节以及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等多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胞因子调控造血的独立性与网络性、对立性与统一性、特异性与双向性以及细胞因子调节体系与机体之间的协同性与可变性等几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观察细胞因子对逆转录病毒载体介质的Neo^R基因在小鼠造血祖细胞及人K562细胞中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以探求最有效地促进造血细胞基因转移的细胞因子或其组成。Il-1α/IL-3/SCF联合应用可提高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移效率,SCF可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时基因标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及中药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因子不仅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而且通过促使干细胞入血、净化干细胞收集物、发挥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并发症、促进干细胞扩增,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等,直接或间接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调节。中医通过对相关细胞因子(IL-2、IL-3、IL-6、IL-12、IL-15、TNF-α、CSF等)的影响,可望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效应。 相似文献
5.
6.
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基质细胞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以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本文就BMSCs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中,干细胞群对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成体干细胞(SSC)已经在多种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组织器官中得到鉴定,如肠上皮、表皮及造血系统等。定植在骨髓中的成熟造血干细胞(HSC)是SSC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各谱系的造血细胞并释放入外周血[1]。HSC具有干细胞的两大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HSC的自我更新通过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对称分裂,即两个子代细胞均保持干细胞特性,理论上这种分裂方式有助于维持干细胞池中HSC数量的恒定,当机体造血系统受到损害或移植术后这种分裂方式对于补充HSC的数量尤为重要;另一种方式是不对称分裂,即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维持干细胞特性,另一个子代细胞则多向分化成造血细胞成分。自我更新是维持HSC壁龛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发挥长期造血功能的先决条件。本文就HSC的调控及相关细胞因子、骨髓微环境和信号通路在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机体的正常造血依赖造血细胞和支持造血细胞生长发育的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增殖、分化、成熟、进人血窦,并最终进人血液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BM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是一种原始多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基本特征.为了克服干细胞数量少的不足,众多学者已经在积极探索干细胞的扩增方法.目前国内外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的组合方案来进行干细胞的扩增,但其扩增的结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扩增的时间短,倍数低,扩增体系难于调控,扩增后的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可塑性及造血重建的功能均较扩增前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对人HSC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104/ml分别将人脐血CD34 细胞接种于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以不含MSCs的培养系统为阴性对照,按3U/ml分别加入重组人EPO(rhEPO).于接种10 d后,取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71,以CD71阳性细胞率作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分化率.结果 人MSCs支持下的人CD34 细胞在扩增的同时,(86.15±0.69)%细胞向红系分化;猪MSCs支持下的(82.46±1.46)%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阴性对照(44.62±1.20)%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P<0.01).结论 与阴性对照相比,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均能显著促进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12.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B Huang W Da W Zhang Z Yao S Gao C Han X Wu X Wang Q Yu L Zhang M Ji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23-126
目的 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后 1年内进行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分次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 ,其中 9例加用卡氮芥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4~ 10个月进行第 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为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马法兰。结果 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 2次 ,无1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 10 78(5 79~ 382 1)d ,存活 12例 (6 3 2 % ) ,复发、死亡 7例 (37 5 % ) ,DAHSCT后 3年无病生存率为 6 3%± 10 % ;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第 2次移植时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或原始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第 1次移植的患者易于复发。结论 DAHSCT移植患者相关死亡率低 ,无病生存率较高 ,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胚胎干细胞系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稳定和优化诱导胚胎干细胞(ES)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方法:应用体外胚胎干细胞分化系统,观察了多种因素对原始细胞成集落细胞(BLast Colony-Forming,Cell,BL-CFC)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植入不同数量的3.5d胚体衍生的细胞与BL-CFC集落生成数量之间呈高度相关,大约每植入100个3.5d胚体衍生的细胞,能生成1.08-1.2个BL-CFC集落;20%与30%浓度的D4T条件培养液促BL-CFC集落生成作用的效率最高 ;单用D4T条件培养液,EPO或KL对BL-CFC集落的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P>0.05);但单用VEGF对BL-CFC集落的生成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01)。但当这四种因素两两组合使用时,均比单用VEGF具有明显的促BL-CFC集落生成作用。在VEGF+KL+D4T合用的基础上加用EPO,则促BL-CFC集落生成作用大大增强,与其它各组,BL-CFC集落数极显著地增多(P<0.001)。大约每植入100个3.5d胚体衍生的细胞,能生成1.5-1.6个BL-CFC集落。结论:影响BL-CFC生长的主要因素可能为VEGF;D4T条件培养液具有强大的协同作用;EPO和KL为诱导BL-CFC向造血细胞系分化的主要因素;3.5d胚体衍生的细胞比3.25d胚体衍生的细胞对各种刺激因子反应更敏感,生成BL-CFC的能力更强。原始细胞成集落细胞实验(BL-CFC)可能代表了最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Oct4是一种POU转录因子,属于Ⅴ类POU蛋白,在小鼠全能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系干细胞表达.在早期鼠胚中,只有在ICM变成滋养层阶段,Oct4为维持其全能表型而发挥作用.Oct4表达可能是由位置效应引起的,还与特异调节Oct4活性的元件,如近端、远端增强子元件有关.Oct4对转录的调节分为抑制转录和转录激活两种.Oct4的激活有3种模式:远端依赖性共激活,构象依赖性共激活,Oct4聚合体依赖性共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可以在体外稳定地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获得细胞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的鉴定.方法 取健康C57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 造血干细胞;使用SCF IL-3进行体外扩增,在此基础上使用GM-CSF IL-4 IL-10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而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功能,并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的表达,对其鉴定.结果 SCF IL-3可以分别在3、5、7 d时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达10.34±1.43、22.65±2.71、54.39±3.08倍;小鼠HSC可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后者具有吞噬功能,表面树突较为短小,呈毛刺状,表面标志表达情况为CD11c 、I-A/I-Elow、CD40-、CD80-、CD86-.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及在体外将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肌样细胞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的骨髓干细胞,培养增殖,用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使其向肌细胞定向分化。结果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原代骨髓间质干细胞约10 d可达90%以上融合,平均3 d左右传代,C57BL/6J小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1周内可迅速增殖,1周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且细胞集落很少,难传代。SD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含5-氮杂胞苷、两性霉素B和5%马血清的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以分化为肌肉特异性抗原desmin和-αsarcomeric actin染色阳性反应的肌样细胞。结论不同种系的骨髓干细胞在体外用相同的培养基培养,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增殖能力;5-氮杂胞苷可以促使骨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卢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8(2):1-4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在体内外不同的微环境下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和种类不同.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为决定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的微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嗅鞘细胞、雪旺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神经胶质细胞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卵黄囊干细胞向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的定向诱导分化,稳定和优化检测卵黄囊CFU-GM的方法。方法:应用体外琼脂培养法,观察多种因素对小鼠卵黄囊干细胞形成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应用染色压片法对所生成的集落性质作鉴定。结果:植入不同数量的E7.5~8.5 d的卵黄囊干细胞与CFU-GM生成数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在接种相同数量的卵黄囊细胞数的情况下,DMEM培养体系生成的CFU-GM数明显多于IMDM培养体系生成的集落数(P<0.01);马血清(HS)组优于胎牛血清(FBS)组(P<0.01);与GM-CSF相比,WEHI-3条件培养液(W3-CM)能明显促进卵黄囊CFU-GM的生成(P<0.01)。采用完整琼脂凝块压片法对卵黄囊细胞所形成的集落进行鉴定表明为粒-单系细胞集落。结论:卵黄囊干细胞具有向CFU-GM分化的能力;卵黄囊干细胞CFU-GM诱导体系中各组分变化均可影响CFU-GM的集落生成率;以DMEM,GM-CSF或W3-CM,HS为组分的体系可稳定地检测卵黄囊细胞CFU-GM的集落生成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进行第1次DAHSCT移植,以洛莫司汀(CCNU)+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其中5例加用洛铂;以上患者在第1次DAHSCT术后4~6个月进行第2次DAHSCT,预处理方案为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其中有7例加入洛铂。结果所有患者经DAHSCT治疗后均获造血重建,第1次DAHSCT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2次,经24~63个月随访,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度感染),2年无病生存率为91.7%。结论 D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高,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