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探寻HLD肝硬化程度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7例HLD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门静脉内径(Dpv)和脾静脉内径(Ds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p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pv),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①HLD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静脉血流量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②门静脉血流量在Child A、B级组比正常人增加,而在ChildC级组比正常人减少。结论 HLD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不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LD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其中A级36例,B级34例,C级24例)和30例健康成年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断加重,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逐步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步下降,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逐渐增加.结论 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是临床检测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肝硬化腹水、无腹水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同时检测肝功能,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组门静脉血流速度小于腹水组和无腹水组(P<0.05),肝硬化腹水组和消化道出血组门静脉血流量小于无腹水组(P<0.05),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组脾静脉血流速度大于无腹水组及腹水组(P<0.01).结论脾静脉血流量的增多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导致肝功能预后不良,脾静脉血流速度增快的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成EVB阳性组和EVB阴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测定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脾静脉血流速度(SVV)、并计算出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门静脉淤血指数(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结果 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阴性者(P〈0.01),PVCI及SVCI显著大于阴性者(P〈0.05),SVV显著小于阴性者(P〈0.05),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Child-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PughA级和Child-PughB级患者(P〈0.01),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阻力增大,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坏程度的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液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而血流速度减慢。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病人胃冠状静脉血流量增加,Child C级病人较Child A级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而Child B级病人无改变。提示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循环呈高动力状态,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F)和淤血指数(CI)。结果 肝功能Child—Putgh C级患者门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PYD)、血流速度(PVV)和淤血指数(PVCI)与A级、B级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PVD、PVV、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脾静脉血流速度(SVV)与无EVB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受肝功能损害程度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流速、流量及淤血指数 (CI)。 结果 :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直径 (PVD)、流量 (PVF)、淤血指数 (PVCI)和脾静脉直径 (SVD)、流量 (SVF)、淤血指数(SVC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组的门静脉流速 (PVV)、脾静脉流速 (SVV)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肝硬化组内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1)。PVCI及SVCI亦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5 ) ,SVV显著小于阴性者 (P <0 .0 5 )。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 ,Child 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 PughA级和B级患者 (P <0 .0 1) ,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 (P <0 .0 5 )。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 ,阻力增大 ,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 ,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验/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蓉  赵健雄 《重庆医学》2011,40(11):1110-1111,封3
目的 探讨彩超对肝硬化门、脾静脉血流量检测与电子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76例肝硬化患者均在行彩超检测前后1周内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 根据门、脾静脉血流量的超声测值结果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门静脉血流量大于脾静脉血流量,B组为门静脉血流量小于脾静脉血流量.电子胃镜检查B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或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3例门脉高压症和40例对照组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计算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QSV/QPV)比值。结果:门脉高压时脾门静脉增宽,血流量增大,但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以上参数在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典张破裂出因组与无出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阂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 65例肝硬化患者 (A组 1 3例 ,B组 2 2例 ,C级 30例 )和 2 4例正常人的门静脉内经(Dpv)、门静脉血流速度 (Vp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内经 (Dsv)、脾静脉血流速度 (Vsv)及脾静脉血流量 (Qsv)。结果 :A ,B ,C级肝硬化患者Dpv,Dsv按A ,B和C顺序逐渐增宽 (P <0 .0 5) ,Vpv ,Vsv逐渐减慢 (P<0 .0 5) ,Qsv及Qsv/Qpv值明显加大 (P <0 .0 1 ) ,Qpv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汤红 《世界感染杂志》2009,9(2):122-123,1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根据本院收治的85例重型肝炎患者,包括45例临床治愈者(治愈组)、40例临床恶化或死亡患者(恶化或死亡组)和对照组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愈组与对照组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愈组、恶化组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缓,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1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组(A组)60例、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B组)60例和单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组(C组)60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收集3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生化指标、肝硬度值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等。  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肝硬度值均明显改善;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血生化指标恢复、肝硬度值、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C组(P < 0.05);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A组ALT和AST下降、肝硬度值下降、部分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DPV 、VPV、 Qpv)恢复优于B组(P < 0.05)。  结论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能够更好地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功能、纤维化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富巴酸替诺福韦酯或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药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将64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内镜套扎术+普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对照组31例(普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分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变化、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和再出血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Dpv、Dsv、Qpv、Qs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Vpv、Vsv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液动力学监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治疗组有3例(9%)、对照组有6例(19.4%)再次发生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12个月时治疗组共有4例(12.1%)对照组共有11例(35.5%)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64例进行胃镜复查,治疗组6个月时食管静脉曲张轻度或消失为51.5%(17/33),12个月时为48.5%(16/33),对照组6个月和12个月均为3.2%(1/31),由中度变为轻度。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药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效果明显,病人易接受,可作为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汤红  唐德萍 《安徽医学》2010,31(2):124-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诊断及程度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81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内径(Dpv)、肝静脉内径(Dhv)、脾静脉内径(D 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D sv、Dhv、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血流的正确检测,对其变化规律加以分析。方法  42例病人结合肝功能Child Pugh改良法分级标准分组,对各组病人准确量取门脉主干流速剖面,检测pv、upv、rpv的平均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级别组pv、upv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显著 (P<0.05 ),而rpv的流速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Vpv与Vupv差异无显著性 (P>0.05 ),Vpv与Vupv,Vupv与Vrpv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05 );Qpv的各级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Qpv,Vpv,Vupv在不同级别门脉高压症中变化显著,而Vrpv变化略显迟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超声无创性指标在食管静脉曲张(EV)及其破裂出血(E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112例,应用胃镜检查EV程度,并分为无曲张组(n=15)、轻度组(n=25)、中度组(n=35)、重度组(n=37);并根据临床有无出血及出血程度分为无EV组(n=15)、EV无出血组(n=41)与EVB组(n=56)。采用B型超声进行检查,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 1 12例肝硬化患者中,97例(86.61%)有不同程度的EV。随着EV程度的加重,PC/Dpv、PC/SD、PC/SI呈下降趋势,而Ppv则呈升高趋势(P<0.05)。EVB组PC/Dpv、PC/SD、PC/SI均低于无EV组(P<0.05);而EV无出血组、EVB组Qpv、Ppv高于无EV组(P<0.05),且EVB组Qpv高于EV无出血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及MeCalc软件分析,将PC/SD作为EV的预测指标,其≤9.05×109·L-1·cm-1时诊断EV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99.6%,阴性预测值63.1%;将Qpv作为EVB的预测指标,其≥1098.36 ml/min时诊断EVB的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93.1%,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88.0%。结论 PC/SD可较好地预测EV的严重程度,且Qpv可有效预测EVB。  相似文献   

18.
寇海燕  梁莉  苏金花  陶丹丹 《医学综述》2014,20(17):3264-326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武警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并且对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对Dpv、Qpv及Vpv的检测,肝硬化组分别为(14.4±1.2)cm、(1123.3±175.5)mL/min、(11.4±1.3)cm/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3±1.0)cm、(1023.4±212.6)mL/min、(19.8±3.5)cm/s。肝硬化组的Dpv和Qpv值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Vpv值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Dpv、Qpv及Vpv值结果显示:A级患者分别为(12.4±1.6)cm、(1064.2±200.5)mL/min、(16.8±2.4)cm/s;B级患者分别为(14.6±1.3)cm、(1123.4±211.8)mL/min、(12.4±1.5)cm/s;C级患者分别为(16.3±1.5)cm、(1180.5±221.8)mL/min、(10.5±1.1)cm/s。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Dpv、Qpv均呈正相关(r=6.231,P<0.05),与Dpv、Qpv均呈负相关(r=-2.424,P<0.05)。结论临床中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也能够判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属于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ChiI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3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测定门静脉的血管内径D(cm),最大血流速度Vmax(cm/s),平均血流速度V(cm/s),根据公式Q=π(D/2)20.57Vmax计算血流量Q(ml/min),并将31例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hild A、B、C三级肝硬化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按Child A、B、C三级顺序,门静脉流速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门静脉血流量,Child B级较A级血流量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C级血流量较A和B级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hildA、B、C级门静脉逆流发生率分别为0%,18.8%,85.3%.ChildA、C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