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多层次除皱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效果。方法 56例患者取颞部和额顶部小切口,应用皮下浅筋膜层,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层和骨膜下层分层剥离行除皱术。结果 56例患者术后满意,疗效良好,2例手术后小血肿,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轻、中度的中青年皮肤松垂患者,多采用面上中部皮下浅筋膜层和SMAS层两层平面除皱,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对于年老较重的患者,则需要增加骨膜下除皱,能有效改善鼻唇沟及眶颧颊皮肤皱纹。小切口多层次除皱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除皱效果确切,是面部除皱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由于病人皮肤松弛和皱纹出现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病人对除皱的要求各异,临床将除皱术分区域施行。通常分为额颞部除皱、颞部除皱、颞面颈部除皱、全面部(额、颞、面)除皱、全面部颈部除皱,在除皱术的同时还可施行眼袋整形术。作者总结了自1990年以来用上述方法施行除皱术的31例病例,其中全面部颈部除皱术5例,全面部除皱术16例,颞面颈部除皱术5例,额颞部除皱术2例,单纯颞部除皱术3例。手术采用眶上部骨膜下剥离及面颈部SMAS移位固定技术结合传统的切除部分额肌、皱眉肌、降眉肌等手段。术后效果明显,其中20例经1~6年随访,病人满意率达100%。作者还对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提出了讨论,对并发症的发生提出了预防意见。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骨膜下除皱术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除皱术在达到除皱效果的同时难以避免产和一些不良瓜如较长的头皮瘢痕、麻木、脱发、出血多、恢复期长等。为避免上述不良反应,我们在除皱术中应用了内窥镜技术独到具有的优点。方法 额部在骨膜下分离,颞部在颞深筋膜层分离,贯通额颞部形成袍腔,在内窥镜直视下切除皱眉肌、降眉肌以及额肌,同时切开眶缘骨膜,通过纠正肌肉间的不平稀而达到手术目的和效果。结果 1996 ̄1997年间开展的内窥镜骨膜下除皱术,共10  相似文献   

4.
联合眼睑整形的外眦鱼尾纹除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青年眼睑整形受术者提供同期外眦鱼尾纹除皱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28~45岁上下眼睑整形受术者同期施行真皮切割外眦鱼尾纹除皱术,按28~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四组观察和评价手术前外眦鱼尾纹表现及手术后效果,提出手术操作要点.结果:手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40岁以下受术者外眦中细鱼尾纹消除取得满意效果,但40岁以上受术者外眦中粗鱼尾纹消除效果不甚满意.结论:真皮切割重塑皮肤结构除皱术是效果优良的中细皱纹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除皱术中应用眶外侧眼轮匝肌切除联合SMAS折叠悬吊法去除鱼尾纹及改善中面部衰老的效果.方法 采用颞部及耳前切口,进行眶外侧眼轮匝肌下分离并切除,彻底去除鱼尾纹;在颊部进行皮下脂肪层分离,将SMAS树状折叠并悬吊缝合于颧骨骨膜上,矫正中面部松弛下垂.结果 此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36例,随访1个月~2年,所有患者鱼尾纹改善明显无复发;中面部皮肤紧绷有弹性,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眶外侧眼轮匝肌切除联合SMAS折叠悬吊法效果稳定持久,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除皱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辅助额颞部除皱术26 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额颞部除皱术中的应用。方法26例患者局麻下发际内小切口,内窥镜下用特殊器械帽状腱膜下及颞浅筋膜上剥离,彻底松解眶上缘,处理产生面部皱纹的肌肉、筋膜,最后整体向上提紧额、颞部。结果随访6~12个月,26例手术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内窥镜下的额颞部除皱术具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额颞部除皱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发际线内小切口,应用微切口除皱器械治疗额颞部皱纹.2002年6月~2009年12月对52例较轻额颞皱纹者行微切口除皱术.结果:术后6个月~1年随访,受术者额部及眉间皱纹消除满意,颞部皱纹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恢复快,术后满意度高,是针对轻度额颞皱纹比较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颧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防腐固定标本和5例新鲜标本,解剖观察面神经颧支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分析颧支的分布特点及预防其损伤的手术操作方法。结果(1)颧支从腮腺上缘或前缘穿出,发出2~3支,分为上、下部分支。(2)上部颧支细小、表浅,由颧弓内1/3处斜行跨越颧弓或走行在颧弓下缘,穿经颧骨韧带基部;下部颧支略粗,位置深,位于上部分支下方(1.0±0.3)cm。(3)颧支上、下部分支在颧大肌表面和深面相互吻合。结论经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下平面分离到颧大肌外缘时,或在骨膜下分离颧骨韧带时,是颧支易损伤部位,操作中避开神经分布的组织层次,勿使用锐性分离及过度牵拉等,可预防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面部除皱术一期修复部分面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且面部皱纹明显的患者5例,实施面部除皱手术,同时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修复面部缺损,术后随访6个月,除皱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利用面部除皱术一期修复局部面部小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不仅可以修复部分面部的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还可以同时有效改,善面部的皱纹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面中部骨折临床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和疗效。方法:58例多发性面中部骨折病例,年龄20~68岁,术前螺旋CT明确诊断、定位。手术采用头皮内冠状切口,切至骨膜下,沿骨面剥离,翻转前额头皮瓣至眶上并剥离眶上神经血管束,继而剥离显露鼻骨、眶外缘额骨眶突、颧骨、颧弓、上颌骨等部位。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结果:58例多发性面中部骨折患者术后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骨折全部愈合,面部形态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头皮内冠状切口+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疗效可靠,面部不留瘢痕,是治疗多发性面中部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上颌窦提升手术对上颌后牙区牙槽嵴发生萎缩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种植科2010-2011年的临床病例。采用闭式和开窗两种上颌窦提升手术方法,对36例患者45颗牙槽嵴萎缩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行上颌窦提升术,之后行种植体植入术。6个月后拍摄数码曲面断层片,观察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术后种植体骨结合情况,测量手术后6~24个月期间内牙槽骨高度变化。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以及上颌窦炎症发生。 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结论两种上颌窦提升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均为良好。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在上颌后牙牙槽嵴萎缩的患者中有广阔的前景,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87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其中66例窦底牙槽嵴高6~10 mm者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手术,其余21例骨高2~5 mm者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术,均同期植入ITI种植体.手术3~6个月后拍X光曲面全景片,确定骨结合后行上部修复.修复后6~52个月观察评价骨结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上颌窦炎症,在98枚种植体中,1枚种植失败,其余97枚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影像.种植体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提升上颌窦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ITI种植体在临床上是可行的.由于ITI种植体本身的特点,同期植入,可以保证其初期稳定性,利于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左室流出道血流速率时间积分(VT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液体复苏和PLR试验,同时采用外周动脉压心排量(APCO)对扩容及PLR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进行监测记录,根据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心排血指数(CI)分为反应组(增加率≥15%,n=76)和无反应组(CI增加率<15%,n=44)。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VT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及每搏变异度(SVV)变化。采用Pearson法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及VTI对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反应组患者PLR后和液体复苏后VTI、CVP指标明显升高,SVV明显降低(t/P=9.610/<0.001、6.152/<0.001、9.386/<0.001、7.729/<0.001、6.259/<0.001、12.762/<0.001)。对液体复苏前及PLR前VTI、CVP、SVV与△CI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VTI与△CI呈负相关(r/P=-0.593/<0.001、-0.573/<0.001),SVV与△CI呈正相关(r/P=0.565/0.001、0.459/0.005)。SVV和VT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和0.879,当SVV的cut-off值为13.5时,预测液体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9.65%,特异度为84.63%,约登指数为0.743;当VTI的cut-off值为18.6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3.34%,特异度为98.69%,约登指数为0.820。结论SVV和VTI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反应性,指导患者临床液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面部提紧术围手术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和疏导方法,以促进对这一手术的正确理解和取得最佳手术效果.方法 接诊和咨询的护士反复和求美者沟通,将谈话内容延伸到婚姻家庭等以外范围以求获得真实信息,并对求美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求美主要目的 、面部主要解决的问题、术前对手术结果的预期等项目加以统计分析,进行相应的个性化心理疏导护理.结果 无业或家务、离异单身、企图通过手术后解决婚姻问题、对面部主要解决的问题模糊和期望值过高的人群交叉存在,其中上述因素有3项以上重复存在的15例(占31.9%),被作为易出麻烦的潜在问题特质型的人群,给予格外的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后,47例中46例对手术满意(97.9%),1例对结果不满意的女性,不能明确提出任何问题.结论 围手术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有效地加强了医患特别是潜在特质者的沟通,增强求美者对手术的认知度和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上颌磨牙区的牙列缺失造成牙槽骨吸收,上颌窦的中空结构加之其增龄性下降,造成该区牙槽骨量常常不足,限制了种植义齿在此区的应用。除去病源性、废用性等因素导致牙槽骨萎缩意外,长期后牙缺失上颌窦腔逐渐扩大也是造成剩余牙槽骨量不足一个重要原因,以致上颌后牙区牙种植临床上常遇到上颌窦底与牙槽嵴顶间距不足,使得种植手术不能实施。上颌窦底植骨提升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口腔种植技术的适应证。本文对上颌窦提升中提升幅度,植骨材料,影像学应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手托下颌法对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无痛胃镜的受检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受检者麻醉后行胃镜检查,观察组麻醉后行双手托下颌,然后行胃镜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和出现呛咳、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咽喉不适、追加丙泊酚的情况以及检查者和受检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受检者在T2和T3的MAP、HR、Sp O2和R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 <0. 05或P <0. 01),观察组受检者在T3时的MAP、HR、Sp O2和R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受检者呛咳、体动反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检查者对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手托下颌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可以减轻受检者呛咳反应、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非典型面部痛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不同、诊断及需鉴别的疾病,详细介绍面部区域阻滞为重点的治疗方法,强调在临床疼痛工作中需共同关注本病。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