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常老年人嗓音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正常老年人嗓音变化的特征,方法:以喉声图仪采集权、分析146例正常老年人嗓音声样。结果:老年人嗓音基频下降,80岁以上男性基频升高,老年期共振峰低频谐波规则,声能强,男女声之间差异减少,老年男性谐嗓比随增龄有下降趋势,而振幅微扰商则升高,老年女性以上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老年期嗓音变化属老年人正常生理变化。通过喉声图仪测得其嗓音参数的变化,可作为正常老年期嗓音的客观指标。以鉴别病理嗓  相似文献   

2.
嗓音频率微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对60例20-40岁正常人嗓音和45例患者的病态嗓音进行了频率微扰检测。结果:正常人嗓音频率微扰Jitter值,男性均值为0.036ms,女性为0.027ms;JR值,男性均值为94%,女性为98%。Jitter值和JR值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嗓音频率微扰的特点是:周期间频率相同者较多,不同者甚少,频率微扰值较小。病态嗓音的Jitter值和JR值,慢性喉炎与正常嗓音无显著性差异,声带癌、喉癌术后明显高于正常嗓音(P<0.01)。提示频率微扰可作为喉病声学常规检测中的一项定量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常青少年嗓音的元音发音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所发元音的声学特性,为临床嗓音测试及评估提供参考标准。方法采集103例8~20岁儿童及青少年分别发/e/、/a:/、/i:/三个元音的嗓音资料,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用praat嗓音分析软件进行语音分析,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性从8~11岁开始进入变声期,元音基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步下降,男性下降速度大于女性。基频值在性别和各年龄段间存在明显差异。各元音的F1/F2、基频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在同一年龄组男女性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少年的嗓音各参数变化范围大,应根据年龄、声样、性别而使用不同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正常与病态下嗓音的客观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8例正常人和136例各种喉疾病患者连续元音[i]发声时的平均气流率、声强、频率、频率微扰商和发声效率同步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测定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频率微扰商是表示连续元音发声时声带振动相邻周期间的微细变动量;发声效率反映平均气流率与声能的有效转换率.在低、中和高强度发声时.随发声强度的提高,平均气流率.频率和发声效率随之提高而频率微扰商则变小.中等声强发声时.平均气流率与声强,声强与频率均呈正相关;而平均气流率与发声效率.声强(男性)和频率(女性)与频率微扰商均呈负相关.多数喉疾病患者显示出较正常人高的平均气流率和频率微扰商,发声效率则降低.当声强和频率作为参考指标时,平均气流率,频率微扰商和发声效率可作为评价喉发声功能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语音作为一个特殊语音群体 ,随着年龄增大 ,发音器官逐步发生老化 ,具有其特有的发音特征。这也就是为什么仅听一个人讲话 ,就可知道这个人的大概年龄。黄强等〔1〕提出的P数问题 ,作为一般的分析是无可非议的 ,我们完全同意其观点。现代语音学P数的选取是参照文成义等 (1 990 )P =f/1 0 0 0 +γ的公式选取 (P =阶数 ,f =采样频率 ,γ=系数 ,γ为 2或 3 )。实际P数的选取也可根据被分析语音的条件、分析目的和特殊需要作适当调整 ,设置不同的P数是为了逼近我们要分析获取的结果。在“正常老年人嗓音变化的观察与分析”一文中 ,…  相似文献   

6.
正常儿童嗓音参数的电子计算机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正常青年人基频及嗓音参数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掌握正常青年人的嗓音数据,为病理嗓音提供参考标准。方法:收集 153 例正常青年人的嗓音资料,用 Dr. Speech 嗓音及语言分析、训练系统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示频率微扰(0.18±0.07)% 、振幅微扰(1.60±0.74)% 、谐噪比(25.34±3.12)d B、信噪比(25.39±3.09)d B、声门噪声能量(- 16.95±3.57)d B。男性基频平均值(160.81±24.27) Hz、女性(297.42±35.89) Hz、总平均值(206.35±70.77) Hz。结论:嗓音的基频,男女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 0.01)。男性分别在基频的4.5倍、8.64倍、17.04倍处产生三个共振峰,女性在2.07倍、4.96倍、7.28倍处产生三个共振峰。这些数据的取得,对我们评价正常及病理嗓音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前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嗓音的声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成人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嗓音的特点,为这类患者的植入及嗓音矫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28例语前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18例语前聋者和10例正常听力者的元音[a ]3s稳定段进行声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基频、第一、第二共振峰、嗓音声学参数频率微扰商、振幅微扰商、谐噪比。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耳蜗组的基频为(175 42±25 31)Hz,较耳聋组的(210 84±54 30)Hz有下降(P=0 02)。人工耳蜗组共振峰位置[F2 =(1264 64±152 19)Hz]比耳聋组[F2=(1422 44±232 37)Hz]更接近于正常听力组(P=0 02)。频率微扰商在人工耳蜗组(2 09±1 15)较耳聋组(5 32±4 29)更接近于正常听力组(P=0 006)。人工耳蜗组和耳聋组的嗓音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结论从嗓音声学特点的角度而言,成人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可以有限地获益于人工耳蜗植入。由于他们的语言识别能力远远差于儿童和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其总体效果有限,对这类患者的植入应该慎重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嗓音功能情况及变化趋势,以探讨不同术式与患者术后嗓音质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计算机嗓音声学测试系统(Dr.Speech Science for Windows软件,美国泰亿格公司产品)对30例正常对照者及55例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其中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20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18例,喉扩大垂直切除术组17例),于术后5年内不同时间进行嗓音声学测试,并对所测得的平均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第一共振峰频率(F1)、第二共振峰频率(F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种术式F0均较正常对照组低,jitter、shimmer、NNE均较正常对照组高.jitter、shimmer、NNE数值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喉扩大垂直切除术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组/a:/、/i:/、/u:/的第一共振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喉水平部分切除术后嗓音功能恢复最佳,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最差.嗓音声学分析可作为评价喉癌术后发声质量的定量指标,有助于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术后嗓音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腭射频消融对轻中度OSAHS成年男性患者嗓音共振峰的影响。方法 30名轻中度OSAHS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40±9岁,均于局麻下行软腭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月行嗓音声学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基频(F0)和第一、二、三共振峰(F1、F2、F3)的变化。结果 30名患者的/a/、/e/、/i/、/o/元音F0、F1、F2、F3手术前后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腭射频消融对轻中度OSAHS患者的嗓音共振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essac-Madsen共鸣嗓音疗法(LMRVT)对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切除术后患者嗓音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且行喉显微手术后1个月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LMRVT组(32例)和仅手术组(32例),LMRVT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Lessac-Madsen共鸣嗓音疗法,仅手术组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对成年男性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8例II度、III度扁桃体肥大或慢性扁桃体炎成年男性患者,在全麻下行等离子刀双侧扁桃体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行嗓音声学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发长元音/a/的嗓音基频(F0)、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第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扁桃体手术前后咽腔的改变对患者嗓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术前1d及术后4周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扁桃体体积分为2组:一度和二度患者为A组(18例),三度患者为B组(15例)。运用多维嗓音分析软件进行嗓音频谱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第一共振峰(F1、B1)、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的变化。结果:①33例患者扁桃体手术前后F1、B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手术前后B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B1、F1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3例患者扁桃体手术前后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谐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手术前后共鸣腔的变化会引起患者嗓音的变化,主要改变为共振峰频率及带宽的改变,并且扁桃体体积越大,改变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核心单韵母共振峰随着年龄增长的发展规律以及性别的差异;为言语共鸣障碍的评定及治疗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随机选择2492例被试者,男1318例,女1174例;被试者均接受/a/、/i/、/u/的标准普通话跟读录音。采用D1200数字录音机进行标准录音,并将声音文件导入实时言语测量仪提取共振峰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单韵母共振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显著的变化(P<0.05),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变化主要体现在F1方面;在性别方面,主要反映F2以及共振峰幅度差(ΔA)差异的显著性;核心单韵母间的共振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1、F2受到年龄、性别及核心单韵母(a、i、u)因素的显著影响;②F1、F2随年龄的增长与F0的发展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下颌、唇及舌不同构音运动位置及其相应单元音共振峰之间关系的研究,来验证第1共振峰(F1)与下颌运动,第2共振峰(F2)与舌、唇运动之间的关系,探究第3共振峰(F3)与唇运动的关系,揭示F1、F2和F3在构音运动中的临床含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提取30例听力正常成年男性不同构音位置的单元音/a/、/i/、/e/、/u/、/ü/的F1、F2和F3,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来验证F1与下颌运动,F2与舌、唇运动的关系,探究F3与唇运动的关系.结果:/a/、/i/、/e/的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ü/的F2、F3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u/的F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发现,F2(a)和F2(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舌位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1能检测下颌构音运动,下颌的3种运动位置为诊断和治疗下颌的精细分级运动提供了依据;F2能检测舌构音运动,对诊断和治疗舌的前后运动障碍提供了依据;F3能检测唇构音运动,圆唇和展唇运动对诊断和治疗唇运动障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发育过程中嗓音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利用我室自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嗓音分析系统,检测7~22岁两性嗓音声样,以求综合分析变声期嗓音变化的特征。结果发现:嗓音基频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作为变声期开始的标志,但对变声期的结束基频(F0)的改变则无明显标志。然而两性变声期均有明显的基音扰动及噪声水平的增加.这些指标可作为变声期的客观标志,同时提示变声期发声器官有一过性功能障碍,应加以适当维护;在嗓音病诊断中也应考虑变声这样一个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92名12~19岁的男女戏曲学员用放射免疫法和声谱分析法,分别于1993年3月和1994年6月进行了两次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和嗓音基频、音域的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最高音频男、女各年龄组皆上升,女性最为明显;最低音频女性逐年上升,男性各年龄组皆显著下降;男女的音域皆逐年增宽,但17岁后男女音域变量值则互相接近。不论男女,T和嗓音基频呈负相关,而E_2和嗓音基频则呈正相关,但前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嗓音频谱分析中/a/,/i/音采样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486微型计算机和北京邮电大学通用信号谱分析系统分别对30例青年女性喉病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组的/a/、/i/音嗓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比较其相对信噪比,结论是在频谱分析中用/a/音采样较/i/音更易检出病态嗓音.  相似文献   

19.
艺术嗓音中不同唱法的元音共振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艺术嗓音(美声、民族、京剧)在声谱图上的重要参数--共振峰的表现特征.方法:使用MATLAB软件,对上述3类艺术嗓音稳态元音样本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及声图分析.结果:美声歌手按其声部的不同,其歌手共振峰有不同的表现;民族歌手声图上显著的特点是第一、第二、第三共振峰,即F1、F2、F3非常连续,能量变化十分均匀.京剧唱腔共性特点是可见共振峰频谱相当宽,各共振峰间过渡柔和,谐波非常丰富,出现类似西方美声的歌手共振峰的峰群(一般是2个峰).结论:歌唱艺术嗓音在声图的共振峰参数上有其不同的属性及各自存在的特征,在客观评价和预测鉴定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嗓音震颤(EVT)的嗓音变化及声学特征。方法:对18例EVT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嗓音进行了观察及声学分析。结果:18例EVT的患者中。女性占72%(13/1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89%(16/18)无神经系统异常。临床表现为嗓音颤抖、发声困难,甚至频繁出现语音中断。喉体出现不自主的规律性颤动,双声带、室带及杓状软骨呈规律性开闭样颤抖,同时均伴有构音器官(软腭、舌及咽侧壁)的颤动。嗓音震颤的频率为4~6Hz。嗓音的声学分析特征为振幅微扰明显升高,软发声指数、无声度、嗓音中断度及嗓音震颤等参数出现特异性改变。结论:EVT的嗓音变化是一种频率较低的规律性震颤,严重者表现为发声困难、频繁出现语音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