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目前糖尿病创口的难愈性给临床的治疗增加了极大地困难。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状态下非收缩性难愈伤口的动物模型。方法:高脂饮食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背部造成圆形创面,用硅树脂固定伤口,模拟人类创面愈合过程,病理切片检查创面周缘肉芽组织皮肤厚度、微血管密度、胶原纤维及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链脲佐菌素注射72h后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创伤后第1,3,5,7,14天,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相比皮肤厚度、微血管密度、胶原纤维及胶原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提示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的方法简便有效;创伤后检测指标均证明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大鼠创面难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在给予高脂高糖不同时间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造模方式。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血液流变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5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脂高糖2,4,6周组、普食6周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各8只。①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②高脂高糖2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14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③高脂高糖4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28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④高脂高糖6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1次。⑤普食6周组:灌胃生理盐水42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⑥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后+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⑦单纯高脂高糖组: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不注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间隔4d,注射前均禁食不禁水14h。每日高脂高糖乳剂/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10mL/kg。各组均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检测各组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h,腹主动脉取血,测量各组大鼠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同时取胰腺作病理检查。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标准:大鼠禁食12h服糖后血糖峰值16.7mol/L、且120min血糖11.1mmol/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比较: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12.20±0.87),(3.90±0.27)mmol/L(P<0.01)],随机血糖也显著高于正常组[(27.31±1.82),(5.01±0.41)mmol/L(P<0.01)],均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提示造模成功。其余各组大鼠血糖值均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②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75%出现糖耐量异常,0.5h血糖达到(17.51±1.23)mmol/L,超过16.7mmol/L,2h后下降为(6.83±0.89)mmol/L,未回复到正常水平。然而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为(5.98±1.59)mmol/L,随机血糖为(12.53±4.03)mmol/L,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③各组大鼠实验后血脂水平比较:除高脂高糖2周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脂高糖6周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先高脂高糖6周后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1次,可成功制备空腹和随机血糖均升高,且糖耐量低减、高血脂的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高糖高脂膳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高糖高脂膳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雄性大鼠4周,然后用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结果: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大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链脲佐菌素注射后大鼠出现高血糖症。结论:本研究通过饮食方法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成功制备了2型糖尿病模型,并可作为研究T2DM及其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诱导构建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大鼠的造模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在给予高脂高糖不同时间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造模方式.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血液流变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5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脂高糖2,4,6周组、普食6周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各8只.①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②高脂高糖2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14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 2次.③高脂高糖4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28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2次.④高脂高糖6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 1次.⑤普食6周组:灌胃生理盐水42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2次.⑥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2次后+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 d.⑦单纯高脂高糖组: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 d,不注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2次间隔4 d,注射前均禁食不禁水14 h.每日高脂高糖乳剂/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10mL/kg.各组均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检测各组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 h,腹主动脉取血,测量各组大鼠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同时取胰腺作病理检查.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标准:大鼠禁食12 h服糖后血糖峰值16.7 mol/L、且120 min血糖11.1 mmol/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比较: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12.20&;#177;0.87),(3.90&;#177;0.27)mmol/L(P<0.01)],随机血糖也显著高于正常组[(27.31&;#177;1.82),(5.01&;#177;0.41)mmol/L(P<0.01)],均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提示造模成功.其余各组大鼠血糖值均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②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75%出现糖耐量异常,0.5 h血糖达到(17.51&;#177;1.23)mmol/L,超过16.7 mmol/L,2 h后下降为(6.83&;#177;0.89)mmol/L,未回复到正常水平.然而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为(5.98&;#177;1.59)mmol/L,随机血糖为(12.53&;#177;4.03)mmoL/L,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③各组大鼠实验后血脂水平比较:除高脂高糖2周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脂高糖6周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先高脂高糖6周后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1次,可成功制备空腹和随机血糖均升高,且糖耐量低减、高血脂的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肥胖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方式,但高脂饮食仅能诱导50%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因此还需寻找更理想的2型糖尿病大鼠建模方法.目的:选择食源性肥胖大鼠进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更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4周后,据大鼠体质量将高脂饮食组分为食源性肥胖组和食源性肥胖抵抗组.8周后,所有大鼠均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将注射10d后空腹血糖>7.8 mmol/L 且稳定2周以上者纳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评价各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各组大鼠的2型糖尿病成模率.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食源性肥胖抵抗组相比,食源性肥胖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增加、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P<0.01).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食源性肥胖组2型糖尿病成模率高达100%,食源性肥胖抵抗组成模率仅为12.5%.由结果可知选择食源性肥胖组大鼠作为2型糖尿病造模对象,是2型糖尿病造模方法的成功改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的影响及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2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完成。选择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采用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链脲佐菌索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60.0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当血糖浓度大于20.0mmol/l。并伴有多尿等其他糖尿病症状定为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精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然后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葛根素+胰岛素治疗组,每组5只。葛根素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葛根素10.0mg/(kg&;#183;d);胰岛素治疗组给予正规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30U/(kg&;#183;d);葛根素+胰岛素治疗组混合治疗,大鼠腹腔注射葛根索10.0mg/(kg&;#183;d);然后皮下注射胰岛素30U/(kg&;#183;d);治疗4周后断髓法处死大鼠,解剖取出大鼠肾周脂肪组织。经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并用Sigmagel软件对X射线胶片上阳性条带实施扫描。加样量误差由β-actin矫正。 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将糖尿病模型组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吸光度没定为1,葛根素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葛根素+胰岛素治疗组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吸光度分别为2.70&;#177;0.23,2.14&;#177;0.28,3.49&;#177;0.47,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葛根素治疗组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含量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加,大约增加2~3倍。胰岛索治疗组也比糖尿病模型组增加,大约增加1~2倍,不如葛根素治疗组明显。葛根素+胰岛素治疗组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加,大约增加2~3.5倍。②Western blot条带结果显示,以β-actin作为对照,葛根素治疗组和葛根素+胰岛素治疗组大鼠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葛根素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够增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尤婷婷  吴铁  张志平  邹丽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06-107,i0001
目的:用高脂饲料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其骨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组胚教研室和骨生物研究室完成。取24只雌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9),糖尿病组(n=15),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加生理盐水5mL/kg灌胃.糖尿病组予普通饲料加脂肪乳剂灌胃5mL/kg,1次/d。连续16周后,糖尿病组腹腔注射2g/L链脲佐菌素30mg/kg,继续用脂肪乳剂喂养6周;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继续普通饲料喂养6周。实验结束后测体质量,取血测血糖和血脂,取胫骨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结果:1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血糖和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②糖尿病组大鼠胫骨上段骨小梁面积百分数、数量、厚度及骨小梁荧光周长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和破骨细胞数目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合并有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糖尿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3周后将各组动物复合背部1.3 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结果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大鼠伤口愈合明显延迟,创伤后第4,8,12 和16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术后第8天,糖尿病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熟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正常对照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呈时间递增趋势,而糖尿病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整个创面愈合过程的后期(第12天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结果提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期创面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相对正常对照组减少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糖尿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3周后将各组动物复合背部1.3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结果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大鼠伤口愈合明显延迟,创伤后第4,8,12和16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8天,糖尿病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熟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呈时间递增趋势,而糖尿病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整个创面愈合过程的后期(第12天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期创面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相对正常对照组减少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链脲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Wistar大鼠分别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6、8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30m/k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7d后再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5),但血糖无变化,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皿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小剂量(30mg/kg)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所建札的2型糖脲病模型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成模率较高,死亡率较少。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含有20多种生长因子,对于创伤尤其是难愈性创伤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以糖尿病SD大鼠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难愈合创口模型,用于评价冻干血小板对难愈性创伤修复的治疗作用。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对大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取正常大鼠10只,糖尿病大鼠20只,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DR)、糖尿病对照组(DR)和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TLP);在各组大鼠背部造成直径2cm圆形创面,分别于第l、3、5、7、12天进行创面照相和透明膜描计法计算创面愈合速度。结果显示,注射STZ72小时后糖尿病组血糖明显高于16.7mmol/L。1周后糖尿病大鼠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糖尿病对照组创口的愈合速度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创口(p<0.05),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创口愈合速度显著快于糖尿病对照组。第12天时,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口再上皮化率分别达到88.1%和81.8%,而糖尿病组只有62.8%。结论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的糖尿病大鼠能成功制备难愈合创口模型,冰冻干燥血小板对该难愈性创伤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洁  罗羽 《山西护理杂志》2014,(9):3093-3095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4%硼酸溶液、0.5%碘伏+3%过氧化氢3种临床常用护理换药方式对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以期探索最适合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护理换药方式。[方法]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30只,设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小鼠各15只,糖尿病小鼠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在背部制作3个同等大小的全层皮肤创面后,每日1次分别以生理盐水(A处理)、4%硼酸溶液(B处理)和0.5%碘伏+3%过氧化氢溶液(C处理)对创面换药,记录创面结痂及感染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在同一时相点、A处理换药方式下,糖尿病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对照组小鼠在3种不同换药处理方式下,其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小鼠应用B处理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应用A和C处理法(P〈0.05)。[结论]正常小鼠创面应用3种换药方式对创面的愈合率无显著影响;糖尿病小鼠创面使用硼酸溶液换药较其他换药方式更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背景: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成分之一胰岛素可以促进溃疡愈合。目的:观察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中的疗效。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外科方法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根据皮肤溃疡处干预方式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②一般制剂组应用甲硝唑+山莨菪硷1+普通短效胰岛素处理创面。③单纯微囊组创面外敷不含有效药物成分的微囊化载体膜。④微囊化有效制剂组溃疡处外涂微囊化载体制剂膜,内含药物成分与一般制剂组相同。定时测量溃疡面积,记录溃疡愈合时间,取创面全层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微囊化有效制剂组大鼠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微囊化有效制剂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和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4.
邹滢 《全科护理》2012,10(9):777-778
[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后发生高渗出性伤口的护理。[方法]评估伤口后应用一件式造口袋收集漏出液,或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合理换药及保护伤口周围皮肤,以促进伤口愈合。[结果]18例病人伤口周围皮肤完整无损,局部无感染,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合理换药,选择正确的引流方式,加强伤口换药,采用皮肤保护膜避免渗出液刺激皮肤等相关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护伤口周围皮肤,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蛆虫生物清创疗法在糖尿病足、压疮等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11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治疗上主要应用蛆虫清创疗法对其创面进行生物清创,护理上针对各自的基础疾病及蛆虫清创治疗进行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11例患者的难愈性创面经生物清创疗法平均痊愈时间为(25.0±3.8) d,患者得到了科学周到的护理,心理上接受并认可了生物清创疗法。结论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蛆虫生物清创疗法是一个效果肯定且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胶原已经被证实能够促进受损组织创面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目的:观察凝胶型活性胶原敷料对糖尿病皮肤缺损愈合的影响,以及在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方面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160只,其中40只为正常对照,另1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9周后将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连同正常对照组在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创面外敷灭菌凡士林,实验组外敷凝胶型胶原敷料,阳性对照组外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观察各组创面愈合面积及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给药第1周,除正常对照组动物愈合较快外,其余各组动物创面愈合速度差异不大;给药第2周,正常对照组愈合速度最快,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未愈合面积小于模型组;给药第3周,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创面未愈合面积小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第4周,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未愈合面积小于模型组和实验组;并且实验组给药第2,3周的创面愈合效果好于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给药第1,2,3周的毛细血管数均多于其余3组。结果表明凝胶型胶原敷料可促进糖尿病缺损创面愈合速度并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成分之一胰岛素可以促进溃疡愈合。目的:观察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中的疗效。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外科方法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根据皮肤溃疡处干预方式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②一般制剂组应用甲硝唑+山莨菪硷1+普通短效胰岛素处理创面。③单纯微囊组创面外敷不含有效药物成分的微囊化载体膜。④微囊化有效制剂组溃疡处外涂微囊化载体制剂膜,内含药物成分与一般制剂组相同。定时测量溃疡面积,记录溃疡愈合时间,取创面全层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微囊化有效制剂组大鼠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微囊化有效制剂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和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Diabetes mellitus inhibits wound-induced angiogenesis, impairing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and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wounds. Impaired healing of diabetic wounds is caused by persistent pro-inflammatory macrophages recruited to the granulation tissu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henotype of the macrophages involved in diabetic wound healing.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nvolvement of macrophages in impaired wound healing using streptozotocin (STZ)-induced diabetic mice.MethodsFull-thickness skin wounds were created on the backs of mice treated with STZ or vehicle.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s, wound healing and angiogenesis were suppressed in STZ-treated mice, with attenuate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2 in wound granulation tissue. STZ-treated mice exhibited enhanced recruitment of classically activated macrophages (M1) expressing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suppressed recruitment of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 (M2) express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 Treatment of diabetic mice with TGF-β1 restored wound healing and angiogenesis and normalized M1/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the granulation tissue.Conclus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imbalance of macrophage phenotypes contributes to impaired wound healing in STZ-induced diabetic mice, and treatment with cytokines derived from M2 macrophages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to increase angiogenesis and promote healing of diabetic woun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 PDGF BB)凝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13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面积 2 .5 4 cm2 ,将创面分成5组 ,即 rh PDGF BB凝胶剂高剂量 (14 .0μg/ cm2 创面 )、中剂量 (7.0μg/ cm2 创面 )、低剂量 (3.5μg/ cm2 创面 ) 3组 ,凝胶剂基质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制剂 14 d,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伤后 14 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至 (0 .2 2±0 .30 ) cm2、(0 .0 5± 0 .0 6 ) cm2和 (0 .32± 0 .32 ) cm2 ,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2 3± 0 .2 2 ) cm2 (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2 2± 0 .2 5 ) cm2 (P<0 .0 5 )。伤后 7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 .0 4± 0 .0 3) m l、(0 .0 2± 0 .0 2 ) ml和 (0 .0 6± 0 .0 3) ml,只有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0 6±0 .0 3) m l(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0 7± 0 .0 5 ) m l(P<0 .0 5 )。组织学检查显示 ,经 rh PDGF BB中剂量治疗的创面伤后 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 ,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 ,伤后 14 d r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