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其特点为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易于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本病以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为两大基础病因 ,而在发病的不同阶段 ,其病理变化又各有特点。笔者近 5年来尝试从风、瘀、虚入手 ,分期论治本病 ,取得一定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考张源祥等 [1,2 ] 制定的标准 :1反复发作性眩晕 ,发病突然 ,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缓解 ,每天数次或数天 1次 ,或持续性头昏沉感 ,发作或病情加重与头位及体位变动有关 ;2眩晕时并伴有以下 2~ 3个症状 ,平衡失调 ,跌倒发作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笔者用中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5 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 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应的诊断标准 ,并经 TCD及临床确认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配伍结合西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服自拟的定眩汤.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总有效率92.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法德主任医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法德主任医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因病机是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脑失所荣。治则以发作期平肝熄风、化痰活血为主,佐以补益肝肾;缓解期以补益肝肾为主,佐以熄风化痰活血;强调辨病辨证结合。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西比灵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活血祛瘀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为1995年7月~1998年7月本科收治患者。其中女30例,男2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0岁,平均62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和高压氧治疗,疗程2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最大流速(Vp)、脉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脑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性等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为优。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 1 995~ 1 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患者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 5~ 59岁者 2 8例 ,≥ 60岁者 1 2例 ;病程 2个月~ 3年。 3 2例在发作期间有头重 ,行步不稳感 ;3 6例伴有耳鸣 ;2 8例有恶心、呕吐 ;1 2例有头颈部 (枕部多见 )疼痛和颜面、肢体麻木 ;3例有短暂意识丧失。伴眼震者 1 2例 ,高血压 1 8例 ,低血压 5例 ,视力减退、弱视或复视 1 0例 ;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 2 2例。 4 0例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给予宁晕通络饮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盐酸倍他司丁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0d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之58.33%;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以针刺风池等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等病症。经对102例观察统计,总有效率为88.7%。临床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推-基底动脉硬化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86.0%。经对本症40例针刺前后TCD对比观察,表明该疗法能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15.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王琦常州市中医院(常州213003)笔者从1991~1992年用脉络宁穴位注射,口服中药加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48例,治疗前均经过中、西医常用方法治疗不满意,改用本法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常见症状为阵发性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多因动脉硬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和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5%,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流速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李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245-245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80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口服眩晕宁为治疗组,口服培他司啶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眩晕程度评级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