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病窦停(Bingdouting,BDT)胶囊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用20%甲醛液外敷窦房结区制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观察BDT胶囊对家兔病窦模型的心率及窦房结电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BDT胶囊可以提高窦性心率,明显缩短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及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结论BDT胶囊对家兔病窦综合征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1968年首先由Ferrer氏命名。它主要是由于窦房结的起搏功能或是窦房传导功能减退,而出现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停搏为主的心律失常,从而呈现迟脉或结脉;有的病例则是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系指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包括心房、房室交界区及其它部位)器质性的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和(或)冲动传导障碍而产生心律失常(主要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窦房传导阻滞)和由此而引起的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心血管疾病的疑难病之一,尤其中老年人更为常见。本文就病窦综合征近十多年来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1979~1986年间,我们治疗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下称病窦)31例,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31例病窦患者,皆按北京地区诊断标准(陈可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各种病理过程累及窦房结及邻近组织 ,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 (或 )窦房结传导障碍 ,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 ,属心血管疾病之危重症。西医认为安装永久性体内起搏器为最适宜的方法 ,但价格昂贵 ,难以普及 ,有些还有副作用〔1〕。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法 ,在辨治病窦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 中医对病窦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病窦以脉迟、头晕、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喜温恶寒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属祖国医学之“脉迟症”、“脉结代”、“心悸”、“头晕”、“胸痹”、“厥证”等。对其病机古代…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窦房结起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甚或衰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在窦性心动过缓伴各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供血不足的症状,甚至晕厥猝死。根据临床表现,与中医之胸痹心痛、心悸证忡、眩晕厥脱等病有关,其脉象以迟缓结代促为主。目前西药治疗不够理想,安装起搏器难以普及,而中医辨证施治有一定的优势。现将39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实)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造成起搏及(或)冲动传出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见有病窦的病名记载,但据其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当属于怔忡、心悸、胸痹等范畴。它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该综合征最大的特征是一种持续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郭维琴教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 ,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窦房结起搏功能和 (或 )窦房传导障碍 ,继而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 (主要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窦房传导阻滞 )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郭维琴教授 ,业医 30余载 ,学贯中西 ,临床经验丰富 ,尤其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现将郭师对病窦综合征的中医认识与治疗介绍如下 :1 对病窦综合征的认识病窦综合征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迟脉证”“眩晕”“胸痹”“厥证”“脱证”等范畴。《诊…  相似文献   

9.
程飞  张军  刘炜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23-112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功能减退而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综合表现。病窦的基本疾病是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临床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征,常见于特发性退行性硬化、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病窦多见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杨晓光 《河南中医》2003,23(11):62-6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窦房结的起搏和冲动、传出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的总称。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心悸、胸痹、眩晕等范畴。笔者在临床中,在辨证的基础上,着眼脉迟,注重益气以强心增率;活血以通利血脉,取得较好疗效,今举3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亚平  王明惠 《新中医》2006,38(2):82-8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产生心律失常,并伴有心脑供血不足的疾患,临床上常见于老年患者。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心宝丸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产生心律失常,并伴有心脑供血不足的疾患,临床上常见于老年病例.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心宝丸治疗病窦综合征1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常见病因为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亦见于结结缔组织病、代谢或浸润病,不少病例病因不明,病理基础包括窦房结部分或全部破坏、窦房结一心房不连续区、窦房结周围神经节神经炎症,或退行性变和心肌壁病理改变,可有纤维化和脂肪侵润,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笔者收集了自2002年以来,对病窦的中医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芪附子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属于窦性心律失常的范畴。多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6.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悸”、“厥心痛”等范畴。本征呈持久性的脉来迟缓,且伴有促、结、代脉交替出现,临床常见眩晕或晕厥、气  相似文献   

17.
年龄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年龄(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病人群正逐年递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为心血管科常见病,因其发病缓、进展慢而常被临床忽视,多年前认为病窦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缺血,近年来病理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而且最新研究表明Klotho基因是一个与衰老有关的基因,在小鼠心脏的表达局限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交界处的心外膜下细胞内,恰对应于心脏窦房结区域,基因表达与窦房结功能相关,若Klotho基因缺失必致窦房结病变,可见病窦的发病与衰老相关。中药抗衰老机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热点,中医认为人的衰老由肾开始,肾精的亏损、气血的不足,脏腑功能的衰退,最终引起机体阴阳失衡而衰老,肾虚衰老是核心,阴阳两虚是衰老的重要生理基础;病窦的病机即为阳气衰微,鼓动无力,阴寒内结,血脉塞滞,久病则伤阴,致阴阳两虚,病位在心,根于肾;病窦的病机关键与衰老相同。中医与现代医学对病窦的病因认识上存在内在联系,故在治疗上也有共同之处,从中药补肾、调脏腑气血盛衰抗衰老治疗角度研究中药治疗病窦的机制对临床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简称“病窦”)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加重此障碍。主要特征为心动过缓。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心悸”、“眩晕”、“胸痹”、“寒厥”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眩晕、舌淡或紫暗、脉迟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笔者在临床中 ,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心、脾、肾阳虚衰 ,阴寒痰浊之邪凝聚不解 ,使阳气失于敷布 ,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心气不足 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  相似文献   

1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起搏或传导功能减退,产生以心动过缓为基本临床症状的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中医属“胸痹”、“心悸”、“厥证”、“眩晕”等范畴,笔者临床用附桂丹参汤加减治疗病窦32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中,男12  相似文献   

20.
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窦房结或周围组织因缺血缺氧炎症等所致器质性病变 ,使窦房结冲动形成 ,传导障碍所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此类患者常出现缓慢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交替 ,故又称为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综合征 ,简称慢 -快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的“心悸”范畴。笔者从 1990~ 2 0 0 1年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病窦综合征 33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33例中 ,门诊病人 2 5例 ,住院病人 8例 ;男 19例 ,女 14例 ;6 0~ 70岁及以上者 10例 ,4 5~ 6 0岁 19例 ,2 2~ 4 0岁者 4例 ;病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