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严重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感染早期诊断快速、可靠的方法和测定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严重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的121例新生儿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自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分为重症感染、局部感染和非感染3组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感染时,血清PCT、CRP和IL-6浓度均明显升高,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在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早期即升高,可作为新生儿重症感染早期诊断的标志物.PCT的动杰蛮化可作为严雷感染预后的指标.持续升高据示预后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90例入ICU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在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水平,同时监测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进行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死15例,治愈75例。病死组在治疗后第5、7天PCT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CRP炎症反应参数,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24)
目的探讨尿脓毒血症患者联合监测血小板(PLT)计数和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及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尿脓毒血症的43例病例,分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组(血压低于90/60 mm Hg),共11例;脓毒血症非感染性休克组(血压高于90/60 mm Hg),共32例。比较两组患者第1、3、5天PLT计数、血浆PCT浓度的变化;比较PLT和PCT对尿脓毒血症诊断的敏感度、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根据PLT、PCT水平分别分为轻、中、重组,比较不同组之间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性休克组各个时间点的PLT计数明显要小于非感染性休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性休克组各个时间点的PCT计数明显要大于非感染性休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CT重度增高组的血压平均值比轻度、中度增高组明显低(P<0.05);PLT轻度降低组的血压平均值比中度、重度降低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重度降低患者中66.7%(2/3)预后不佳。结论在尿脓毒血症的诊断上,PCT敏感度要优于PLT计数,PCT过高或PLT降低均可提示病情不佳。PLT计数虽敏感度不佳,但一旦出现明显下降,则提示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4.
赵玉玲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6,(4)
脓毒症与非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和预后不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2003年8月至今市医院及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脓毒症及SIRS诊断标准参考199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学会提出的标准。脓毒症患者55例,2 d内死亡16例,存活39例,其中肺部感染14例,感染性休克9例,泌尿系感染5例,肠道感染3例,术后感染7例,脑炎1例。SIRS患者40例,脑血管病15例,安眠药中毒8例,肝破裂1例,多…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脓毒症与非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和预后不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判断急性中毒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后入院的54例急性中毒患者(实施后组)的PCT,并与管理办法实施前63例未检测PCT患者(实施前组)比较。结果两组年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住院天数、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抗菌药使用率低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中使用抗菌药组PCT水平较未使用抗菌药组PCT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的高表达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及指导抗菌药的分级管理等均有较高的价值,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28例急性胰腺炎但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照比较,并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能够有效判定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但脓毒症很难和其他非感染性炎症区别开来。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一个新的炎症指标,在脓毒症的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脓毒症研究的深入,危重患者中抗凝治疗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浆PCT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中通过测定PCT的变化,探讨PCT对评价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病人和放化疗病人的增加 ,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出现不断升高。尽管现代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 ,但上述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 ,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 ,本文就此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非感染性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院的脑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及有无合并感染将90例患者分为3组,轻度脑外伤且不合并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60例中、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再根据有无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每组各30例。入院12~24h内检测3组患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受伤2~4h、12~24h、第2天、第3天及第6天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6天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在脑外伤未感染情况下也会升高,不能确定为感染;对中、重度脑外伤患者PCT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更准确地反映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原对细菌性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细菌性脓毒症患儿和21例非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各自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等传统炎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脓毒症组的PCT阳性率及PCT≥2ng/ml例数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传统炎症指标均显示细菌性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浆降钙素原测定及在感染和脓毒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染和脓毒症是目前ICU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特别是由其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已成为ICU危重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 ,对感染和脓毒症及其并发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危重病人全身性炎症反应 ,感染与非感染临床表现相互混淆 ,而感染和脓毒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如体温(TEMP)、白细胞计数 (WBC)、血沉 (ESR)、C -反应蛋白 (CRP)等都是非特异性的且可靠性不强。在常规诊断中能够检测感染和脓毒症 ,并监控其治疗过程的指标几乎没有。近年来发现血浆降钙素原 (Proc… 相似文献
13.
创伤是导致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反应和感染是创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由此所致的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是创伤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的早期诊治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许多感染监测指标如体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诊断感染缺乏特异性,而血培养阳性率低、耗时长且较难区分细菌定植或感染,在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临床医师对于创伤后感染的诊断更加困难。近年来降钙素原(PCT)是被认为是诊断细菌感染有效的生物学指标。诸多研究认为PCT可以作为诊断创伤后并发症的工具,其水平的高低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现就PCT与创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W BC)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监测作用。方法333例患儿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再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革兰阳性菌(G )组和革兰阴性菌(G-)组。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PCT,采用CD 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W BC。结果以血清PCT≥0.5μg/L为阳性标准,细菌感染组76例PCT检测中,有20例结果小于0.5μg/L,病毒感染组257例PCT检测中,有180例结果小于0.5μg/L(P<0.01);细菌感染组W BC均值为10.91±2.86(×109/L),病毒感染组W BC均值为5.58±1.32(×109/L)(P<0.01)。G 菌组42例PCT检测中,有5例结果小于0.5μg/L,G-菌组34例PCT检测中,有15例结果小于0.5μg/L(P<0.01);G 菌组W BC均值为13.61±2.85(×109/L),G-菌组W BC均值为9.21±2.16(×109/L)(P<0.01)。结论PCT与W BC的测定,都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脑出血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脑出血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重度脑出血患者42例,在入院第1、2、3、5、7 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脑出血患者感染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各时段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入院第10天为界将合并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其中存活组与死亡组各时段PCT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PCT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脑出血患者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指导肺部感染抗菌治疗策略及优化抗生素使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ICU肺部感染60例,分为PCT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PCT指导组血清PCT≥0.5μg/L时使用抗生素,PCT<0.5μg/L则停用抗生素;常规治疗组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给予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治疗30 d内未使用抗生素时间、感染复发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0 d内未使用抗生素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χ2=30.24,P均<0.05);两组临床有效率、30 d内死亡率、感染复发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59、19.89、23.21,t=0.25,P均>0.05)。结论PCT指导抗菌治疗策略在肺部感染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抗生素过度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暴露时间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ICU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诊断为脓毒症的第1、3、5、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水平的动态监测,并同时检测CRP、WBC和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 111例患者中存活92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死亡组血清PCT水平第3、5、7天分别是(16.2±5.2)、(14.3±3.6)、(13.9±2.7) 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4±2.3)、(3.8±1.2)、(2.2±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死亡组的CRP、WB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并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上述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脓毒症患者65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中PCT和血乳酸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CT、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PCT和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和血乳酸表达水平升高,在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监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脓毒血症患者分别在人ICU第1、3、5、7天进行PCT和PLT检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60例)和死亡组(n=30),比较两组间PCT、PIJT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CT明显增高,且持续保持较高水平(P〈O.05);PLT明显下降,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5)。PCT、PIJ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PCT、PLT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