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虎行  白云 《中外医疗》2009,28(23):66-6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2组,ARB组30例、对照组30例。ARB组给予缬沙坦(代文)干预,观察代文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RB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P〈0.01),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代文可减少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Pd,Pmax,同时可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P波离散度对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心房内不同部位电活动的不均匀性可引发房颤,而体表心电图P波的离散度可反映心房内电活动的不均匀性,并提出该指标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但对持续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尚无报道。为进一步探讨该指标对阵发性房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对持续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对我院1996-2000年收治的发作前有常规心电图记录的1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和2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了P波离散度的回顾性测定,并随机抽取20例无房颤病人(且无房颤常见的易患因素)的常规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测定作相互对比,以期客观地评价P波离散度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尼非卡兰联合厄贝沙坦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尼非卡兰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房颤发作情况及P波变化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厄贝沙坦150mg/日降压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对照组接受非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的降压药,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房舒张期内径大小(LADd)及血压;并计算每组在随访期间房颤复发的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Pmax、Pd、LADd的比较,及组间治疗后房颤复发次数、平均每例复发次数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max、Pd、LADd分别为(110.32±7.91)ms、(38.33±8.27)ms、(31.33±2.16)mm较对照组治疗后(126.33±7.78)ms、(46.57±8.20)ms、(36.25±2.28)mm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总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55次、1.83次)较对照组(175次、5.83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缩短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并减少Pd,缩小LADd,并能进一步减少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5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30人;对照组为29人。实验组给予卡托普利干预,观察卡托普利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ACEI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沈钧乐  史若飞  王渝佩  徐幸  岳瑞华  张红 《重庆医学》2004,33(12):1817-1818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特发性房颤(Ⅰ组),51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55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 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 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其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2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特发性房颤(Ⅰ组),85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80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两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胺碘酮0.2g/d,随访一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性间隙: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叭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体表心电图检测研究P波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并与42例冠心病无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左房内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1.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1,23(5):1044-1045
目的:为探讨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规律;方法:观察32例阵发性房颤(AF)及40房性心律失常(AR,含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F组和AR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波离散度可用于预测AF和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房颤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房颤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且使心功能恶化,如不治疗大部分转变为持续性房颤。胺碘酮是维持窦律的主要药物,但有效率仍较低[1]。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观察组,n=35)、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对照组,n=35),随访1.0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第9、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房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复律后复发的效果及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常规抗凝及口服胺碘酮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30例和氨氯地平组30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降压疗效、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房内径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厄贝沙坦组房颤复发14例,占46.7%,氨氯地平组22例,占7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房颤转复12个月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血压,并可逆转左房扩大,对房颤复律后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 32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 、Pd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Pmax: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2 0 8± 12 6 )ms比 (10 1 2± 11 9)ms,P <0 0 1〕 ;Pd :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47.6± 13.4 )ms比 (2 7 9± 9 8)ms,P <0 0 1)〕 ;Pmin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Pmax>110ms、Pd≥ 4 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Pd可作为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钿  金钊 《中国医学创新》2023,(23):115-118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左心房内径(LAD)、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LAD、Pmax、Pd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血压水平、LAD、Pmax、Pd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压水平、LAD、Pmax及P...  相似文献   

17.
P波离散度 (Pdisp)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 ,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的简捷生理指标 [1 ,2 ] 。本文通过分析 PAF患者及正常人的最宽 P波持续时间 (Pmax)和 Pdisp的变化 ,探讨 Pmax、Pdisp对 PAF的预测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选择上海第二人民医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6月间 5 3例 PAF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性 40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0~ 72 (5 2 .6± 11.0 )岁。本组心房颤动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持续 72 h内并自行终止。经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或动…  相似文献   

18.
李如松 《中外医疗》2009,28(25):83-83
目的为探讨胺碘嗣和替米沙坦联合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5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威2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给予胺碘嗣和替米沙坦联合干预,观察其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胺碘酮和替米沙坦联合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4人.A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治疗;B组胺碘酮加非洛地平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左心结构的变化及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经过52周治疗后,治疗后每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LA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9例(60.4%)房颤复发,B组有34例(73.9%)房颤复发.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房功能,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20.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