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组织肿瘤的MR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MR灌注成像各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阐明MRI各灌注参数对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意义.方法 27例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PWI,采用GRE-EPI-T2*WI序列成像,取肿瘤T1WI增强最显著的部分为感兴趣区(ROI)得到时间-信号曲线、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以及最大下降斜率(MSD)、最大上升斜率(MSI)值,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MR灌注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的BV、BF、MSD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TT、MSI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微血管数量丰富,肿瘤血管血流灌注量较良性肿瘤大,有助于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含有实质成分的86例卵巢良恶性肿瘤(良性15个、恶性71个)的DCE-MRI资料。评价标准包括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分为Ⅰ、Ⅱ、Ⅲ型)和3项半定量参数:增强幅度(enhancement amplitude,EA)、最大斜率(maximal slope,MS)及达峰值一半时间(time of half rising,THR),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中,TICⅢ型59例(83%)、Ⅱ型12例(17%),未见Ⅰ型;良性肿瘤中,TICⅠ型5例(33%)、Ⅱ型10例(67%),未见Ⅲ型;TIC类型在良恶性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肿瘤的平均EA及MS值均大于良性肿瘤[(267.4±86.2)vs.(220.2±90.5),(11.0±6.3)vs.(6.1±4.7),P值分别为0.05和0.001],而THR值则低于良性肿瘤[(32.8±7.6)s vs.(55.5±15.4)s,P0.001)]。THR值是诊断效能最高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89%。当THR45 s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0%、92%、96%和75%。结论:DCE-MRI的TIC类型及其3个半定量参数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 kg,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各约0.2 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再经耳缘静脉注入Gd-DTPA(0.2 ml/kg),注射流率为1.5 ml/s。行GRE-EPI序列的T_2*MR灌注扫描,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后分别于第7、10天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PWI扫描,扫描参数与术前一致。观察术前与术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术前肿瘤实质与正常肌肉组织时间信号曲线的变化;灌注参数值:负性增强分数(NEI)和最大下降斜率(MSD)的对比;术后第7天、10天肿瘤中心灭活组织与术前肿瘤实质时间信号曲线的对比;灌注参数值的对比。及术前术后肿瘤病理特征的对比。结果术前肿瘤组织T_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呈明显的高信号,时间信号曲线图(TIC)显示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在对比剂首过时迅速降低。正常肌肉组织的TIC则变化较平缓。PEI术后第7、10天,肿瘤中心的灭活组织的TIC显示信号强度在对比剂首过时缓慢降低,但比正常肌肉组织下降明显。术前肿瘤组织的NEI及MSD(1145.53±69.79,536.69±17.69)较正常肌肉(763.26±72.57,355.24±25.58)大(P0.05),术后7 d、10 d肿瘤中心灭活组织的NEI及MSD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PWI用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有意义,治疗早期肿瘤实质的灌注参数就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量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值和EDC在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了23例软组织肿瘤DWI。DWI采用SE-EPI序列,弥散敏感系数b分别取0、300s/mm2,同时在3个方向施加弥散敏感梯度场,获得其ADC值和EDC值。结果:①在b=300s/mm2时,良性肿瘤组的ADC值为(1.64±0.15)×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1.86±0.19)×10-3mm2/s,恶性肿瘤组的ADC值大于良性肿瘤的ADC值,良、恶性肿瘤组间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②在b=300s/mm2时,良性肿瘤组的EDC值为(136.89±44.60)×10-3,恶性肿瘤的EDC值为(160.02±83.23)×10-3,恶性肿瘤组的EDC值大于良性肿瘤的EDC值,良、恶性肿瘤组间的EDC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b=300s/mm2时,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大于良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良、恶性肿瘤组间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恶性肿瘤组的EDC值大于良性肿瘤的EDC值,良、恶性肿瘤组间的EDC值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91例肝肿瘤患者(良性肿瘤37例43个病灶,恶性肿瘤54例79个病灶),观察注射造影剂SonoVue后良恶性肿瘤结节的血流灌注特征,绘制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定量参数变化.结果 肝血管瘤的增强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硬化结节和不均性脂肪肝的增强与肝实质同步;肝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良性肿瘤的时间一强度曲线呈单峰或多峰,上升支及下降支多缓慢且部分有转折;恶性肿瘤的曲线呈单峰,上升支陡峭,成角明显,下降支相对缓慢.良恶性肿瘤的始增时间(14.19±6.26)s vs(10.36±2.80)s、峰值时间(51.33±25.76)s vs(20.88±5.71)s、斜率(0.08±0.03)vs(0.19±0.28)、增强速率(0.67±0.69)dB/s vs(1.86±0.95)dB/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定量分析肝肿瘤时间一强度曲线能明显提高超声对肝肿瘤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肝内不典型表现病灶的良恶性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最常见良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灌注参数,发现不典型病灶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肝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典型表现病灶的TIC曲线表现均为速升速降型,而不典型表现病灶表现均为平台型,两者的TIC曲线转折点之后直线的斜率(Kup)<0。肝血管瘤典型表现病灶的TIC曲线表现为持续上升型,而不典型表现病灶表现为平台型;肝细胞腺瘤典型表现病灶的TIC曲线表现为慢上慢下型,而不典型表现病灶表现为平台型;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腺瘤的Kup>0。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典型病灶与不典型病灶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51、0.93、1.36、0.39,P均>0.05)。肝内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典型与不典型病灶的Tin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95、0.45,P均>0.05),而其Tout和Ku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40、7.80、6.08、5.42,P均<0.05)。肝内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典型与不典型病灶的Tin和Tou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21、1.70、0.38、0.43,P均>0.05),而其Kup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2、8.51,P均<0.05)。肝内恶性肿瘤组(肝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Ktrans平均值与良性肿瘤组(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腺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P<0.05)。结论传统MRI的根据病灶TIC曲线和ADC值鉴别不典型表现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结合灌注参数鉴别良恶性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Kup的正负对良恶性鉴别最具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与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间60例肝占位性病变病例为研究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测肝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92.7%、符合率92.9%、约登指数78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χ2=8.8000,9.9068,9.3544,P<0.01);肝脏良性肿瘤行超声造影的始增时间(18.25±3.04)、达峰时间(35.73±8.43)、减退时间(55.42±0.89)、持续强化时间(84.96±1.57)均大于恶性肿瘤(t=5.3487,5.4924,37.0273,82.0934,均P<0.01);而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峰值强度(19.57±3.43)低于恶性肿瘤(t=4.3096,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对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年龄28~80岁(平均46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术前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和DWI扫描,绘制肿瘤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获得相关参数(峰值时间Tpeak、600 s时的廓清率),在表观弥散参数(ADC)图上显示测量的肿瘤ADC值,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之间的TIC参数及ADC值,并分析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4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28例,主要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恶性12例,病理类型较多。多形性腺瘤以A型(缓慢上升型)、C型(快进缓降型)曲线为主,且A型曲线只存在于多形性腺瘤中,其中1例为多形性腺瘤恶变,可将多形性腺瘤与其他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腺淋巴瘤以B型(速升速降型)曲线为主,较具有特征性,恶性肿瘤以C型曲线为主,但是C型曲线也存在于部分良性肿瘤中,两者之间存在部分重叠。腮腺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恶性肿瘤的ADC值(1.13×10-3 mm2/s vs 0.84×10-3 mm2/s),其中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腺淋巴瘤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腺淋巴瘤和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常规扫描结合动态增强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联合ADC值可进一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析乳腺肿瘤的成像特点,定量及定性评价SWE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女性患者52例,共69个病灶,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采集肿瘤二维及SWE图像,获得乳腺肿瘤的弹性模量值E(kPa):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最大值(Emax)和标准差(SD),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良、恶性肿瘤SWE成像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弹性模量值。比较二维与弹性图像测量良、恶性肿瘤最大径。结果 (1)乳腺良性肿瘤SWE典型表现:蓝色为主,颜色较均一;恶性肿瘤SWE典型表现:红色为主,颜色较杂乱。(2)乳腺良性肿瘤的Emean、Emax及SD均低于恶性肿瘤,Emin高于恶性肿瘤,P<0.05。(3)弹性图像测量良性肿瘤的最大径与二维图像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图像测量恶性肿瘤的最大径大于二维测量,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有各自典型的SWE成像特点,鉴别良、恶性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94个病灶,其中良性75个、恶性19个。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分析各病灶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绘制ROC曲线,比较ADC值、TIC及两者联合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瘤的ADC值[(1.02±0.2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38±0.44)×10-3 mm2/s;t=5.170,P<0.001]。将表现为A型(流入型)、B型(廓清型)和D型(平坦型)曲线判为良性肿瘤、C型(平台型)曲线判为恶性肿瘤时,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0.62,特异度为0.92;C型曲线患者中,以ADC<1.36×10-3 mm2/s诊断恶性肿瘤时,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5。结论 良恶性腮腺肿瘤间ADC值存在重叠,鉴别诊断时不应单纯依赖DWI;TIC表现为A、B、D型多提示良性肿瘤,C型常提示恶性肿瘤;TIC曲线为C型时,联合ADC值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肝脏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超声造影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价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 方法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I)技术实时观察50例肝肿瘤CEUS动脉相血流灌注增强方式,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对肝肿瘤血流灌注进行定量评估。 结果整体不均匀型、整体均匀型为30例肝脏恶性肿瘤动脉相主要灌注增强方式,周围向心型为20例肝血管瘤动脉相主要灌注增强方式。恶性病灶TIC形态快升快降,波峰尖锐;良性病灶TIC形态缓升慢降,波峰圆钝;恶性病灶较良性病灶增强时间(AT)明显缩短,TIC斜率(β)增大,A(峰值强度变化)·β值恶性病灶(55.01±42.36)较良性病灶(22.89±19.60)显著增高(P〈0.001)。 结论CEUS定量参数AT、β、A·β值能够反映肝肿瘤微小血管血流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特点,可用于肝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价值,以期为腮腺肿瘤术前精准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指标。材料与方法 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分析肿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并计算K~(trans)、V_e、K_(ep)值,探讨K~(trans)、V_e、K_(ep)值在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4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0例。37例腮腺良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A型有11例,B型有9例,C型有17例;10例恶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B型有2例,C型有8例;腮腺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类型的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腮腺良性肿瘤(不包括腺淋巴瘤)的K~(trans)、K_(ep)值低于恶性肿瘤,V_e值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瘤的K~(trans)、K_(ep)值低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而V_e值高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的K~(trans)、K_(ep)值均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值在混合瘤与恶性肿瘤、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能较准确、无创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尤其为缺乏形态学特征的腮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良性及恶性肿瘤患者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差异,探讨其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肺部肿瘤患者50例,其中恶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组),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及多b值(b值分别为300、500、800 s/mm~2)DWI检査,比较2组肺部病变实质在不同b值下ADC值及SI值差异;绘制不同b值的ROC曲线,分析ADC、SI值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能以及最优b值。结果 b值为300、500、800 s/mm~2时,良性肿瘤组ADC值[(1.80±0.30)×10~(-3)、(1.60±0.26)×10~(-3)、(1.40±0.23)×10~(-3)mm~2/s]高于恶性肿瘤组[(1.50±0.18)×10~(-3)、(1.32±0.18)×10~(-3)、(1.11±0.20)×10~(-3)mm~2/s](P均0.05),SI值(391.31±77.11、291.34±77.47、202.38±69.21)与恶性肿瘤组(431.23±79.64、313.57±77.70、223.31±68.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值为300、500、800 s/mm~2时的AUC分别为0.785,0.794、0.819,且b值为800 s/mm~2时ADC值的鉴别诊断效能最大,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截断值为1.37×10~(-3)mm~2/s,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88.2%。结论多b值DWI检査可用于肺部肿瘤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b值为800 s/mm~2时ADC值诊断肺部肿瘤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组17例(包括原发卵巢腺癌9例、卵巢转移腺癌6例、卵巢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或正常对照组15例(包括卵巢囊腺瘤5例、正常卵巢8例、卵巢囊肿2例)。均行3.0T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使用SIEMENS TISSUE 4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测得感兴趣区的Ktrans、Kep、Ve值。对良、恶性组的TIC曲线及定量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组TIC曲线形态存在明显不同(P<0.05);良性组均为I型曲线(100%),恶性组中II型曲线所占比例最高(71%)。以I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标准,II型曲线作为诊断恶性标准,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定量灌注参数值: Ktrans值分别是恶性组(0.166±0.077) min-1、良性组(0.071±0.025) min-1;Kep值分别是(0.455±0.172) min-1、(0.363±0.242) min-1;Ve值分别是(0.438±0.137)、(0.426±0.154)。恶性组平均Ktrans值比良性病变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平均Kep及Ve值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218、P=0.821)。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良性肿瘤/组织多表现为I型曲线,恶性肿瘤多表现为II型曲线。定量参数Ktrans值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 mm2/s,平均T2值为(95.6±30.6) 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 mm2/s,平均T2值为(65.5±12.7) 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 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MR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分析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特点,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增强模式。材料与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42例(男10例,女32例),其中良性病变28例,恶性肿瘤14例。术前均行MRI常规和动态增强检查,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最大强化率(ERmax)及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等参数。对TIC的Slopemax值及ERmax值进行中位数检验(两独立样本的位置检验)。结果 TIC的Ⅰ型(快速上升型)曲线共21例,均为甲状腺良性病变,Ⅱ型(上升平台型)曲线9例,7例良性病变,2例滤泡样甲状腺癌,Ⅲ型(延迟上升型)曲线12例,均为甲状腺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的Slopemax(中位数0.72%/s)与良性病变的Slopemax(中位数4.58%/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恶性肿瘤的ERmax(中位数82.82%)与良性病变(中位数5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结论 MRI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主要呈延迟上升型强化模式,良性肿瘤主要呈快速上升型强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DC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MR常规T1加权,T2加权,压脂T2加权检查,以及3D Fast SPG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S-EPI序列,b值分别取0、700 s/mm2,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强化明显的区域作为扩散加权成像图上的感兴趣区,测定肿瘤的ADC值.结果 在33例肿瘤中,良性肿瘤为17例,平均ADC值为(1.54±0.35)×10-3mm2/s,恶性肿瘤共有16例,平均ADC值为(1.45±0.45)×10-3mm2/s,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3例病例中,共有6例软骨类肿瘤,平均ADC值(1.945±0.51)X10-3mm2/s;非软骨类肿瘤共有27例,平均ADC值(1.41±0.29)×10-3mm2/s,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软骨类肿瘤外,所有软骨类肿瘤的ADC值均大于2.0×10-3mm2/s.结论 以MR动态增强图像来选取DWI图像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而测得的ADC值不能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良恶性;但是高ADC值(>2.0×10-3mm2/s)对诊断软骨类肿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1Tl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 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卵巢肿瘤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U)的血管病理学基础,评价其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对61例卵巢肿瘤(38例恶性肿瘤,5例交界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前行TVCDU检查,计测血流定量指标RI。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微血管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确定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统计分析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38例卵巢恶性肿瘤动脉血流RI值(0.44±0.13),明显低于18例良性组(0.58±0.11,P<0.05)。临床Ⅲ、Ⅳ期的卵巢恶性肿瘤RI值(0.39±0.05),明显低于Ⅰ、Ⅱ期(0.45±0.13,P<0.05)。以RI≤0.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敏感性89.5%,特异性78.3%。卵巢恶性肿瘤MVD(37.5±18.22)/400倍视野,明显高于良性组(14.85±8.02)/400倍视野(P<0.05)。Ⅲ、Ⅳ期卵巢恶性肿瘤MVD(43.29±12.2)/400倍视野,明显高于Ⅰ、Ⅱ期(27.86±9.9)/400倍视野(P<0.05)。卵巢恶性肿瘤RI与MVD呈负相关(rs=-0.412,P<0.01)。结论TVCDU能反映卵巢肿瘤内血管生成状况,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