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模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为云浮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将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在胶体液量、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对其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湛江农垦第二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4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正压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比积(HCT)高于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征(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血乳酸水平相差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抢救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分别予以积极液体复苏治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输液量、血清乳酸、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Ⅳ~Ⅴ级(预后良好)患者百分比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更有助于优化各项治疗指标,提升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渗盐液(HTS)在急诊创伤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对23例创伤性休克病人应用限制性高渗液体,通过护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UPD)的变化及患者的转归.结果:23例患者中经过使用限制性高渗液体复苏的急救护理病情得到控制好转21例,发生MODS死亡2例.结论:HTS适用于重度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体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MODS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在急诊抢救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42例静脉输入3%高渗盐水后输入林格液;B组静脉输入7.5%高渗盐水后输入林格液;对照组42例静脉输入林格液。观察并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45,6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检测治疗前后电解质、血清乳酸水平、碱剩余水平,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 A组、B组1 h输入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组、B组治疗后的血清乳酸、碱剩余值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0,30,45,60 min A组、B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B组在治疗30 min时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10,30,45,60 min B组心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对照组(P均<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及对照组(P均<0.05)。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与7.5%高渗盐水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早期均有助于提高并维持血压,且3%高渗盐水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科失血性休克在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血气剩余碱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可显著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并可使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 至 2020 年 3 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 86 例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 例)与观察组 (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水平,临床复苏相关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复苏 前,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苏后,两组患者上 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校,观察组血红蛋白水 平更高,复苏液体使用量更低(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33 %,低于对照组的 23.26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统计的64例的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程3 d;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疗程为3 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中,30例72 h止血;对照组32例患者中,22例72 h止血。结论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限制性及充分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充分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后凝血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后观察组PT、APTT、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酸中毒、肾功能障碍、MODS、ARDS、DIC、病死率分别为27.50%、5.00%、7.50%、15.00%、6.25%、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联合参附注射液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急救,研究组患者采用液体复苏联合参附注射液的方案进行急救。结果复苏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但TNF-α、IL-10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休克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液体复苏联合参附注射液的急救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因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临颍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31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血压、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舒张压、收缩压、HGB、HCT、APTT和PT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可降低出血量,使得血压等指标恢复正常状态,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聚明胶肽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基于聚明胶肽注射液的常规液体复苏及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基于聚明胶肽注射液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BLA、PT、APTT)、循环功能(HR、MAP、SpO_2)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MAP、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BLA、PT、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 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 27%(P 0. 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应用聚明胶肽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及凝血功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7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病情稳定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和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IgG、IgM、IgA和C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有效改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尿量、无44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创伤性休克的进展,有积极的,l盘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渗盐液(HTS)在急诊创伤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对23例创伤性休克病人应用限制性高渗液体,通过护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UPD)的变化及患者的转归。结果:23例患者中经过使用限制性高渗液体复苏的急救护理病情得到控制好转21例,发生MODS死亡2例。结论:HTS适用于重度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MODS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在急诊抢救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不同的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方法对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9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 mmHg(1 mmHg=0.133 kPa),病死率4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MAP维持在40~50 mmHg,病死率21%,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2组MAP、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复苏处理,对照组为积极性液体复苏,观察组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液体复苏3 h后、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24 h,观察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呼吸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等,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组后给予不同两种复苏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失血量、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期间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于患者康复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ICU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采取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取液体复苏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志、四肢厥冷、汗出以及脉象的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凝血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凝血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观察组PT不具有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辅助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陈佳园 《新中医》2016,48(8):63-64
目的:观察舒肝养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在吸氧、抑酸、输血、抗休克等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舒肝养胃汤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休克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9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改善率为86.67%,对照组休克改善率为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养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休克症状,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且用药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