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使用质粒转导制备转基因DCs疫苗的方法。方法 采用细胞因子rhIL 4和rhGM CSF诱导培养法制备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用Lipofectine向人DCs转染含人CEA真核表达质粒。结果 转染组DCs培养上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培养上清CEA含量。结论 人CE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DCs可内源性表达CEA  相似文献   

2.
与DNA疫苗相比,RNA核酸疫苗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更具有优势。树突状细胞(DC)作为人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现就RNA转染DC这一新型治疗型肿瘤核酸疫苗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研制出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CD40L融合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并通过多个实验模型证明其能打破免疫耐受,具有明显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研究热潮的掀起,源于发现了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其抗瘤的思路,旨在补偿肿瘤逃逸机制中缺失的抗原信号和共刺激因子,体外扩增方法的成熟已展现了它良好的应用前景.HSV-tk/GCV系统基因疗法的关键,在于它直接杀伤或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的肿瘤细胞,能使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将树突状细胞与MCF-7/tk瘤苗联合应用,是集免疫和基因疗法优势的综合抗癌途径.本课题依据树突状细胞在抗原摄取、递呈上的特性,结合HSV-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能产生凋亡的特点,将两者联合应用,目的在于使其既能发挥自杀基因的瘤苗“接种作用”,又能使DC吞噬凋亡小体后进一步激发T细胞增殖,诱导特异性CTL生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近年来树突状细胞的基础研究以及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通过介绍有关树突状细胞的各类疫苗在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对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前景做一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染MUC1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BIU-8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确定MUC1-DCs作为膀胱肿瘤免疫治疗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脂质体将人MUC1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来源的DCs,并活化T细胞,以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其转染率和免疫活性,以不同效靶细胞的比例对BIU-87细胞和膀胱正常上皮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MTT法测定杀伤率。结果转染MUC1基因后的DCs活化的T细胞对BIU-87细胞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是,对BIU-87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5);转染后的DCs活化的T细胞对BIU-87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未转染DCs活化的T细胞(P<0.01)。结论转染MUC1基因的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BIU-87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MUC1基因可作为免疫治疗膀胱肿瘤的攻击靶点。  相似文献   

7.
王捷  吴锦银 《实用肿瘤杂志》1999,14(6):387-388,F003
近十年来,随着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形成机制、作用及其和MHCⅠ、Ⅱ类分子关系的揭示,CD8+CTL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核心地位已明确奠定。因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1],其在激发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DC是骨髓来源的白细胞,也可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巨噬细胞衍生而来。与巨噬细胞相比,DC膜表面的MHC分子数量多近50倍,这样有可能形成较多的与T细胞受体结合的肽/M…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及其肿瘤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处于中心地位。近年来DC疫苗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就DC的培养、肿瘤患者DC的特点及DC疫苗的构建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冻融人树突状细胞基因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和人脐血来源的冻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基因疫苗的形态、表型及体外诱导的CTL抗肿瘤活性。方法:细胞因子扩增人外周血和脐血DC,分别将EBV-LMP2、HPV16E6基因转染2种来源的冻融DC制备疫苗。动态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疫苗表面分子表达,体外诱导并测定CTL活性。结果:人外周血和脐血冻融DC疫苗均高表达CD80、CD86和CD83,低表达CD14,高表达CD1a,体外均能诱导高效的CTL活性(P=0.001),并与新鲜DC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负载肿瘤相关病毒抗原基因的冻融DC疫苗保持了功能成熟DC的形态特征,且能诱导高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 (rV CEA)转染树突状细胞 (DC)在体外诱导CEA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方法 将rV CEA转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自体的T细胞 ,通过对T细胞的增殖及杀伤功能的检测 ,与野生型痘苗病毒 (V 76 1)转染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经rV CEA转染的DC激活的T细胞增殖力强 ,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rV CEA转染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1.
人肺癌组织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s)作为体内惟一能活化初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是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关键,以DCs为基础构建的疫苗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免疫治疗中。其中RNA转染DCs构建DCs疫苗的方法,因避免了抗原的筛选和鉴定,所需肿瘤量小等优点,特别适于像肺癌这样的缺乏特异性肿瘤抗原、异质性大、抗原性弱的肿瘤。然而,目前缺乏RNA转染DCs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的研究。本研究以人肺癌组织总RNA体外转染DCs,试图摸索转染DCs的最佳条件。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选择肿瘤组织癌胚抗原CEA、粘蛋白MUC1双阳性的10例肺癌患者,一步法提取肿瘤组织总RNA,采集和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DCs和T细胞,将RNA于不同时间和不同方法转染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EA和MUC1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DCs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未成熟期DCs转染人肺癌总RNA后CEA和MUC1表达量(11.33±2.64和39.68±7.25)明显高于成熟期DCs(5.46±1.63和27.17±4.16),且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更强。电穿孔法转染人肺癌总RNA后DCs表达CEA和MUC1的量(20.53±3.64和65.39±9.33)明显多于脂质体转染(11.33±2.64和39.68±7.25)和直接混合法(0.91±0.27和18.53±3.26),且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更强。结论采用电穿孔法将肺癌总RNA体外转染未成熟DCs可以使DCs表达肿瘤抗原量更高,刺激T细胞增殖的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基因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抗原呈递功能最强、唯一能在体内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同时可以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和MHCⅠ类分子途径呈递抗原,并提供充分的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启动、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肿瘤抗原基因和一些特殊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DC,可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并提供多个可供识别的抗原表位,克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限制性,在对肿瘤的免疫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玲  梁安民 《中国肿瘤》2002,11(4):221-224
携带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疫苗引起了肿瘤学界和免疫学界的重大关注,全文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体外转录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RNA转染入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观察其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GM-CSF、IL-4、TNF-α体外诱导成熟DCs并用流式鉴定。构建pcDNA3.1-CEA载体,体外转录为CEA mRNA,电穿孔法将CEA mRNA转染入DCs。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DCs中CEA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LDH法检测DCs体外诱导的CTL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ELISA法检测诱导的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 mRNA转染后DCs细胞内CEA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83.32%vs3.34%,P<0.01)。CEA mRNA转染组DCs在效靶比为1∶10时,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最强,明显高于未转染组[(19.11±1.89)%vs(15.59±0.70)%,P<0.05]。CEAmRNA转染组DCs能产生CEA特异性的CTL效应,在效靶比为5∶1、10∶1、20∶1和40∶1时杀伤率分别为[(5.42±0.87)%、(14.09±1.13)%、(27.16±0.72)%、(32.49±0.84)%,P<0.01],而未转染组和对照靶细胞均无杀伤作用。转染组DCs诱导的CTL上清中IFN-γ分泌量显著高于未转染组[(141.73±28.61)vs(9.45±4.63)pg/ml,P<0.01]。结论:CEAmRNA转染的成熟DCs体外能产生特异性抗肿瘤作用,为研制CEA RNA-DCs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其独特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的功能,使其在抗严重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多种形式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已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部分疫苗已应用于临床试验。现就DC疫苗近几年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陈龙邦 《癌症进展》2005,3(4):360-366,400
树突状细胞(DC)是具有最强抗原提呈能力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近年来,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研究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各种DC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和目前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s 1,MUC1)基因磁转染体外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可行性,观察其诱导的特异性抗MUC1膀胱癌CTL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UC1,在钕-铁-硼稀土强磁块的磁场作用下转染D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并用RT-PCR法检测转基因DC中MUC1基因的表达;再将转染MUC1基因的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并分别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所致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对MUC1特异性抗膀胱癌(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的杀伤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CTL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MUC1基因修饰后的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pEGFP-C1-MUC1转染效率为1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法可检测到MUC1条带,转染MUC1基因的DC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后能诱导出MUC1特异性的CTL,对BIU87细胞的杀伤实验表明T-DC-MUC1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DC-pEGFP-C1和T-DC诱导的CTL(P均〈0.05);在透射电镜下也可观察到部分BIU87膀胱肿瘤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周围等早期凋亡表现;基因修饰后的DC能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FN-γ,明显高于未转染的DC(P〈0.05)。结论: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在固定磁场的作用下成功将MUC1基因转入DC,并可有效诱导出特异性抗MUC1膀胱癌的细胞毒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及其肿瘤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处于中心地位。近年来DC疫苗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就DC的培养、肿瘤患者Dc的特点及DC疫苗的构建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树突状细胞疫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突状细胞是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T细胞应答和T细胞依赖性应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决定着特异性免疫应答对抗原的选择性并提供共刺激信号,人们据此设计用体外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作为肿瘤疫苗。这一新的特异性抗癌疗法已在动物模型获得成功,并已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IL-18基因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及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表达IL-18基因的人膀胱癌细胞系IL-18/T-24,探讨外源性IL-18基因对T-24细胞生长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方法 :将插入IL-18基因的质粒,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感染ψ2(ecotropic)和PA317(amphotropic)两种包装细胞,通过药物G418筛选获得表达IL-18蛋白的PA317阳性细胞克隆,用IL-18/PA317培养上清转染T-24细胞,获得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分别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IL-18/T-24细胞表达IL-18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筛选出高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克隆用于下层研究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用ELISA法检测IL-18/T-24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脾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变化。 结果 :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的人膀胱癌细胞系IL-18/T-24,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可获得稳定表达;并且,IL-18/T-24细胞的培养上清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P<0.01)。IL-18/T-24细胞与LXSN/T-24和T-24比较,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8/T-24细胞的增殖率与LXSN/T-24和T-24细胞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建立的稳定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既保持了肿瘤细胞原有的免疫原性,又具有分泌IL-18的功能,引起较强的免疫应答反应。IL-18/T-24细胞与LXSN/T-24和T-24细胞相比较,其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可进一步用于肿瘤相关免疫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