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我科 45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 ,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胃癌手术后早期 ( 2 4小时 )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 ,术前、术后 7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胃癌术后 7天体重、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术前增高 ,与术前比有明显差异 (P<0 .0 5 ) ,淋巴细胞计数术后 7天较术前有明显升高 (P <0 .0 5 )。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 ,经对症治疗缓解 ,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 ;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安全可行 ,无其他并发症 ,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作为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靖华  贾民  陈友兰 《现代医学》2002,30(3):184-18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食管癌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于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7、14d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食管癌术后7d白蛋白较术前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d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组病人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寅  傅斌生  魏忠  谢钊  赵旭辉 《安徽医学》2006,27(2):100-102
目的总结我科30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3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内营养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15例。手术后早期(24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作为基础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颗粒(安凯舒)作为强化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强化肠内营养组的体重、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标准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胃癌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于术后早期应用瑞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观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胃癌术后1周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仅7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讨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营养状态,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能全力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全力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E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应用能全力进行营养支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0d血清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体重等指标。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食管贲门癌术后10d白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组病人行能全力肠内营养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肠内营养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德存  疏玉玲  卞企梅  任高飞 《安徽医学》2009,30(11):1309-1311
目的总结89例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早期(24h后)经术中放置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d测定体质量、血清清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临床观察营养期间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结果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7d体质量、血清清蛋白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全组质量均能耐受早期营养支持,未发现有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明显异常。结论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安全可行,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微生态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d;对照组单用能全力。监测各组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后7d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并观察粪便中分泌型IgA及菌群变化。结果术后7d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粪便中分泌型IgA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胃癌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术后给予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5例,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支持,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抽血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Lym)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 、血清清蛋白(ALB) 、前清蛋白( PA);免疫指标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 术后第2天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第2天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并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方法 1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后24h经鼻十二指肠管和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入能全力,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4/CD8细胞免疫指标.术前及术后第2、第8天测体重并检测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糖、电解质和血常规. 结果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48±6.4h,无切口裂开、吻合口漏、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均正常,术后体重、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但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O.05).在术后第8天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增加(P<O.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和恢复机体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喉癌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于患者术后6h即开始经鼻胃管给予营养波,观察患者术后24 h、48 h、72 h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并分别在术后第1d、第7d采集营养相关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 TLC)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术前和出院时体重变化.结果:术后早期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不良反应在术后三天间无明显差异.营养相关指标改善均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出院时和术前体重的变化下降明显(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鼻饲营养液是安全可靠的且营养治疗效果较术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远  张正涛  张军 《安徽医学》2008,29(5):588-589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本组胃癌51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5例)和肠外营养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肠内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肠外组高,但患者均能耐受,术后并发症明显较肠外组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3例胃癌患者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素“能全力”,术前和术后第8d测定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生化指标,临床观察生命指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胃癌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生化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减慢输注速度或调解输注温度,没有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所有病例研究期内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又能防止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置鼻肠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记录患者EEN支持前、后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以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结果 EEN支持前后患者的钾、钠、血糖、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等各项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的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EEN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治疗的99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使用营养液(谷氨酰胺、百普力、康全力和瑞先)。其中肠内营养前使用盐水(0.9%浓度)54例。根据患者术后行EN是否出现不耐受症状,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观察不耐受组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使用肠内营养时间和使用肠内营养前后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出现不耐受症状,其中腹胀32例,腹痛22例,腹泻8例,恶心呕吐8例;无不耐受症状59例。使用百普力患者有25例出现不耐受症状,使用谷氨酰胺患者有14例出现不耐受症状,使用康全力患者有2例出现不耐受症状。肠内营养耐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实际肠内营养用量较不耐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总蛋白均有升高(P<0.05)。耐受组患者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OR=1.018)是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部术后早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四君子汤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5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中药组(肠内营养+四君子汤),每组15例,3组患者术后采用相同的预防感染措施,术后1d开始给予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术后给予标准肠外营养液支持,肠内营养组及中药组术后1d开始经肠内营养管注入能全力,中药组同时给予四君子汤,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同时给予等量0.9%的生理盐水。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8d的营养指标、血常规、胃肠道恢复情况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后1d,3组患者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术后8d,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恢复正常,与同组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行肠外和肠内营养及中药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尚不能认为中药结合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营养状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出品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体质量、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等营养指标,并考察有无营养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体内营养指标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且无其他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2例胃癌术后应用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及13例胃癌术后肠外营养(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能加快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及其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病人(n=63)术后按热卡30kal/kg/d给予全量的2/3,术后第4~7天给予全量。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测定全血图、肝功、肾功、电解质、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血糖(Glu)、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同时记录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及大便情况。结果术后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TRF下降明显(P0.05),其余营养指标虽有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术后比较肝、肾功和电解质测定各指标值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与术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内营养制剂安素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并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及其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病人(n=63)术后按热卡30kal/kg/d给予全量的2/3,术后第4~7天给予全量。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测定全血图、肝功、肾功、电解质、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血糖(Glu)、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同时记录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及大便情况。结果术后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TRF下降明显(P0.05),其余营养指标虽有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术后比较肝、肾功和电解质测定各指标值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与术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内营养制剂安素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并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杨春  张伟  杨洲  李平 《四川医学》2012,33(2):212-214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瑞能(Supportan)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术后患者共148例,分成两组,A组为鼻空肠组,B组为对照组。A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系统,在手术后6h开始均匀输注瑞能,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的临床表现,并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A组比B组早(P<0.01);A组应用瑞能后2例出现恶心、呕吐,经减慢输注速度后缓解,2例出现腹痛,经调整温度后缓解。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腹泻、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肠瘘和代谢性并发症。A组应用瑞能后,前清蛋白比B组升高(P<0.05),视黄醇结合蛋白也比B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胃癌术后通过鼻空肠管应用瑞能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也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