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利平  李忠志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88-1888
胸痹为胸部疼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严重者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细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代医学冠心病多属本病范围。《金匮要略》首称本证为"胸痹",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寒凝、  相似文献   

2.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 呼吸欠畅, 重者心痛,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痹的形成, 主要在胸阳素虚的基础上,感受寒邪、阴寒之邪痹阻胸阳,或饮食不当,嗜食甘肥生冷,烟酒,或思虑过度,伤及于脾,脾运失常,均可导致痰浊内生、阻遏胸阳为病,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与痰浊,病久阴寒,痰浊不化,痹阻脉络,阳气失展、气滞血瘀.瘀阻胸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胸阳不足,标实为阴寒、痰浊、瘀血等邪痹阻,络脉失畅所致.  相似文献   

3.
丁红娟 《河北中医》2006,28(11):869-869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现将胸痹的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1]。祖国医学对胸痹的临床表现论述早见于《内径》。在《灵枢》、《素问》中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或虚实夹杂,或以虚  相似文献   

5.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气滞、寒凝而引起的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常见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原因或安静时发病。胸痹一病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我们根据不同病因,辩证分析其不同证候,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浅谈胸痹的辨证施护卢青青甘肃省中医院(730050)胸痹多由胸阳不足,气血淤滞而起,以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之心绞痛。我科从1991年~1992年共收治30例胸痹病人,根据不同病因病机,区分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胸痹心悸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心悸的辨证临床分为虚实两大类,其常见的实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滞血阻;虚证包括心肾阳虚、心脾血虚和心气虚弱.笔者现就胸痹心悸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胸痹的定义及其在临床上的一般护理,并阐述了胸痹不同证型的中医辨证施护,以供t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胸痹是由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所引起的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发病较急、病情重、变化快.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0.
胸痹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静态或动态下均可发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危及生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注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从一般护理和辨证施护两方面总结了对胸痹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胃精亏损、气血不足、胃火上蒸三型。[结果]中医辨证施护,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起到了坚牙固齿,提高身心健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与经络的关系(经络阻滞不通是胸痹形成的首要因素、经络不通使胸痹的病情加重)论述从经络调养平衡论治胸痹。指出:应用经络的调养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调畅气机,消散瘀痹,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理念治疗胸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胸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痹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方珐选择89例临床确诊的具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胸痹病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中的有关标准判别中医体质类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分析其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①89例患者中,正常体质者(即平和质)4例次,占总例次的3.51%;病理体质者110例次,占总例次的96.49%。病理体质中,血瘀质出现频率最高(26.32%),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和特禀质。②89例(114例次)患者中51例(72例次)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例(42例次)未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③所有72例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多出现在湿热体质(18.18%),钙化斑块多出现在阳虚体质(40.00%),而复合斑块多出现在血瘀体质(60.00%);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此三类体质中呈现出的差异比较明显(P=0.002),其中软斑块与钙化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明显(P=0.003);软斑块与复合斑块在体质分布上也具有很大差异(P=0.003),而钙化斑块与复合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不明显(P=0.874)。结论冠状动脉软斑块与非软斑块在胸痹病患者体质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软斑块最常见于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  相似文献   

14.
胸痹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表现为气阴两虚,虚实夹杂。辨证施护分寒凝心脉、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阳虚型。  相似文献   

15.
胸痹在现代医学主要属于冠心病范畴,中医药治疗胸痹疗效显著。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胸痹方剂核心中药配伍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文献。其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药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配伍。最后,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中药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中药配伍治疗胸痹的潜在作用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胸痹的核心中药配伍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为钙离子和cGMP-PKG信号通路。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除了常规西药治疗外,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后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胸痹心痛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7.
丁书文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在心系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本文主要对丁书文教授在胸痹病治疗方面的特色用药进行总结,为丁书文教授的临床经验继承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胸痹条件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治疗30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5%显著优于对照组71.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76.8%,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作  梁勇  郝征  高克俭 《天津中医药》2018,35(6):404-40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属于胸痹范畴。高主任认为,随着疾病谱和诊治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医对胸痹的认知远远满足不了现代胸痹的整体辨证需求。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虽然显著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冠心病的预防以及介入后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难点、热点问题。在临床中,针对与冠心病相关胸痹的病因病机,总结了高克俭主任大量辨证论治的经验,旨在对高克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学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以利于对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老年胸痹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虚血瘀,邵念方教授依据气虚血瘀理论,组方黄芪等10味中药为补气饮,以之治疗老年胸痹,临床实践数十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