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住院12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3例患儿共22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7.4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2.61%;分析显示年龄、微量元素缺乏、住院时间、房间条件、家长对健康宣教依从性为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微量元素缺乏、家长对健康宣教依从性、住院条件有关,应针对院感因素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且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的高危儿,按照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是否正常分为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组和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组,每组45例。对所有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情况以及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和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各波潜伏期以及间期。结果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4.44%低于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2例80 dB nHL刺激强度未完整引出Ⅰ、Ⅲ、Ⅴ波的患儿。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均低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和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Ⅰ波潜伏期以及Ⅰ-Ⅲ波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做有效的诊断,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疾病组;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健康组,均给予血液微量元素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组患儿微量元素异常比例、微量元素异常种类及平均水平等均明显优越于疾病组儿童(P<0.05);疾病组患儿伴随每年发病次数的增加患者微量元素异常比例伴随增加(P<0.05);疾病组血锌异常比例最高、其次为血钙、血铜、血铁,血镁异常比例最低。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微量元素的异常比例较高,同时伴随疾病严重程度比例增加,其中血锌异常最高,从而可见锌离子对免疫例影响最大,同时血钙、血铜对患儿也相对重要,血镁影响较低,因此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及时给予血液微量元素的检查,并且依据情况给予补充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穴位,解剖位点注射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依据患儿症状,辨证论治,对4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给予穴位注射及解剖位点药物注射,同时给予推拿按摩及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治疗有效率95.2%。结论穴位,解剖位点注射是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2005-2008年住院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126例,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最小26d,最大6个月,平均3~4月,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48例,2组均应用脑活素输注针灸,功能训练及水疗等康复措施,疗程3个月,治疗组增加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系统规范化的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均提高1个月龄以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及促进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是一种有效且重要的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早期治疗对CP患儿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临床表现复杂,其中部分CP患儿仅表现为运动障碍。所以CP患儿早期误诊为佝偻病者占CP误诊的50%。因此,早期确诊CP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条件。据文献报道,骨碱性磷酸酶(BALP)对佝偻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6%~97%,且优于血Ca、P、Me、ALP及腕骨X线片检查。我们对100例患儿BALP进行测定并与佝偻病患儿进行比较研究,探讨BALP在CP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康复护理中的早期应用的作用。方法对于96例确诊为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除常规给予高压氧、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外,另给予BOBATH及VOJTA手技的运动疗法;对照组只给予高压氧、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结果经过5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48例,运动功能赶上正常同龄儿的45例(占93.75%),对照组48例,运动功能赶上同龄儿的28例(58.43%)(P<0.001)。结论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康复中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干预小儿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6例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8例.2组均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熏蒸和水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干预能有效改善小儿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低血锌发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汉云 《江苏医药》1995,21(2):121-121
近年来我们对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藉此阐述肝病患者血锌下降的机理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对象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确诊),年龄28~68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5例,列为实验组。对照组为HBsAg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干预小儿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8例。2组均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熏蒸和水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干预能有效改善小儿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推拿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组36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神经发育推拿法治疗,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100.0%,经统计学处理,P>0.05。但显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2.5%,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神经发育推拿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可以提高疗效,且该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晓冬  顾成华  徐明  宋磊  孔炜 《河北医药》2013,(21):3269-3270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ce,CCD)是指小儿姿势与运动协调发生紊乱的阶段,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脑损伤儿。临床上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1]。目前CCD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物理训练治疗(PT)、作业治疗(OT)、高压氧舱和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  相似文献   

14.
李晓菊  薛卫艳  孟君丽  周星  李静 《河北医药》2013,(23):3622-3624
小儿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是指小儿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小儿脑瘫病因很多,脑损伤范围较弥散,脑损害即累及大脑皮层,又累及髓质,既有大脑的损伤,又有小脑、脑干的损伤。所以脑瘫患儿往往临床出现的功能障碍多为复合性。即既有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又常并存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及咀嚼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5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运动及作业疗法,按摩,高压氧,针灸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以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GMFM)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 P <0 m.01),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P <0.01)。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的方法是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一种新型安全、显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脑电图改变,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5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结果56例患儿中,正常脑电9例(16.1%),边缘状态8例(14.3%),轻度异常36例(64.3%),中度异常3例(5.4%),有4例出现尖波发放。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图检查显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改变,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350例患儿血检资料,按照随机数表原则进行分组后,对两组血检异常患儿近一步进行血涂片镜检查,最后计算全自动血检仪假阳性百分比率并对比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一组28例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百分比为16.0%)患儿中,经过血涂片镜检确认异常的有17例,血常规检查异常中的假阳性百分率为60.7%,与治疗二组相比,数据结果一致(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的检查确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确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正>脑瘫的临床表现为姿势异常、感觉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行为异常、智能落后、惊厥发作等相关症状,属于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位处于脑部,可累及患儿的四肢,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存在严重危害~([1])。研究显示,脑瘫治疗过程较为漫长、艰苦,需获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即帮助患儿长期坚持康复训练~([2])。本研究对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联合心理疏导在改善脑瘫高危新生儿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本病发病率国外为1‰—2‰,国内为1.8‰—4‰。国外有资料表明,本病患儿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功能偏低。其血中ACTH及Cortisol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损害。但其检测方法为生化学方法检测激素的代谢产物。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我们采用放免法检测患儿血中ACTH及Cortisol的含量,以探索脑性瘫痪儿童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功能的改变及其程度,并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柯金珍  连群 《中国医药》2010,5(3):263-264
目的探讨女性性早熟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儿科内分泌组就诊住院的12例女性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身高120~144.7cm,体质量为25~47.5kg,身高、体质量均超过正常范围;8例中枢性性早熟,1例外周性性早熟,3例部分性性早熟。结论对性早熟患儿,我们应该正确分型,做到合理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