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穴位按摩治疗静脉补钾引起局部疼痛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用于静脉补钾所致局部和肢体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81例住院期间进行静脉补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92例)在输液前详细交待止痛穴位、按摩技巧并施术操作;对照组患者(89例)不进行穴位按摩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X^2检验)。结果 观察2组患者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或消失情况。治疗组在穴位按摩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3级镇痛效果比较X^2值分别为0.814(P〉0.05),59.088(P〈0.01),39.101(P〈0.01)。结论 穴位按摩治疗静脉补钾引起的局部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骼牵引术后牵引针眼的2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04例骨骼牵引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4例病人用碘伏消毒后无菌纱条按8字法缠绕于牵引针进出皮肤的两端并覆盖牵引针眼,保持局部干燥;对照组150例病人术后每天用75%酒精消毒牵引针眼2次。观察术后病人牵引针眼局部感染,病人对疼痛的自我感受及2种护理方法工时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感染率3.2%,对照组感染率12%,2组病人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不能耐受疼痛的病人占5.8%,对照组不能耐受疼痛的病人占28.7%,2组病人疼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组病人护理工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骼牵引术后用碘伏消毒,无菌纱条按8字法缠绕于钢针进出皮肤的两端,并覆盖针眼,保持局部干燥的方法效果优于75%酒精消毒针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廖振伶  罗远莎  汪潞  李琼 《护理学报》2008,15(12):57-59
目的探讨及寻求治疗产后乳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产后乳胀的126例产妇随机分成3组各42例。治疗仪组予改良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按摩乳房,芒硝组予芒硝外敷乳房,热敷组予热敷、按摩及吸奶器抽吸处理乳胀。观察3组产妇治疗后24h内双侧乳胀消退情况,乳房疼痛程度、每次乳汁排出量及疗效。结果(1)3组产妇治疗后乳胀、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仪组和芒硝组治疗后较热敷组乳胀明显消退,疼痛明显减轻。(2)3组产妇治疗后每次乳汁排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仪组与热敷组比较,q=26.93,P〈0.01,芒硝组与热敷组比较:q=26.8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仪组与芒硝组比较:q=0.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仪组和芒硝组治疗后每次乳汁排出量较热敷组明显增加。(3)3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仪组和芒硝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热敷组。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按摩乳房、芒硝外敷疗法对产后乳胀均有明显疗效,但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时间短,不影响按需哺乳,可增加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因此,建议临床治疗产后乳胀首选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0—3岁进行肢体静脉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采用传统的食指、中指按压棉签法,观察组(n=80)采用拇指按压棉球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用拇指按压法按压针眼5~7min,皮下淤血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2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P〈0.01);拔针后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拇指按压棉球法能有效减少小儿拔针后针眼再次出血与皮下淤血,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1例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类型HSP间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比较,并以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49,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3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3.92,q=13.87、3.40,P〈0.01、0.05);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11.86,P〈0.01)。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8.98,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5,q=12.18、3.46,P〈0.01);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9.95,P〈0.01)。结论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显著升高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SP)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毗格雷药物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成功行PCi术的患者,分为抑郁组(117例)和非抑郁组(123例),PCi术前2h给予氯吡格雷600mg顿服,术后75mg/d维持。分别于术前1d内,术后1d、5d和1个月采血,以比浊法测定血小板凝集率(PAG),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重要心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结果PCI术前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有较高的血小板聚集率(q=6.7613,P〈0.01)和P选择素水平(q=5.9827,P〈0.01),并且抑郁程度和血小板反应性存在线性关系(r=0.513,P〈0.05)。术后1d,5d两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q=7.9837,P〈0.01:q=6.8931,P〈0.01)和P选择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8960,P〈0.01;q=7.4420,P〈0.01),并且氯吡格雷抵抗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6.853,P=0.009;x2值为8.455,P=0.004),术后1个月持续抑郁组仍有较高的氯吡格雷抵抗率(x2值为4.861,P=0.027)。结论抑郁增强血小板凝集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影响患者氯吡格雷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探讨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7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为干预手段,分别对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3、6个月的营养状况及定量主观评估(MQSGA)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1个月,血红蛋白(HGB)水平升高(q=2.08,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无显著变化(q=1.22,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q=3.06,P〈0.01),尿素清除指数(Kt/V)升高(q=4.12,P〈0.01);干预后3个月,HGB和Kt/V水平明显升高(q分别为8.20,6.13;P均〈0.01),ALB水平升高(q=2.81,P〈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q=8.85,P〈0.01);干预后6个月,HGB、ALB水平和Kt/V明显升高(q分别为10.89,7.06,9.68;P均〈0.01),hs—CRP水平明显下降(q=13.26,P〈0.01)。干预前MQSGA评估营养良好者9例(12.5%),干预后3个月21例(29.2%),干预后6个月62例(86.1%),干预后3、6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4,86.26;P均〈0.01)。结论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可以改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马秀琴  黄茂  郭锡熔  殷凯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117-119,i000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的影响。 方法:①实验于2004—01/09在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实验室和病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组、药物组,每组6只。②哮喘组和药物组于第1,8天每只腹腔内注射抗原混悬液1mL致敏;第15天开始雾化吸入10g/L鸡卵清蛋白激发哮喘,1次/d,20min/次,连续4周制作哮喘模型。每天激发前30min,药物组预先灌胃雷公藤多甙悬浮液(1.5mL)50m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行致敏和激发,1次/d,20min/次,连续吸入4周。③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蛋白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测定3组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RNA的表达。④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结果: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蛋白含量: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q=9.75,7.87,P〈0.01);经药物干预后,明显低于哮喘组(q=5.99,3.27,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q=3.76,4.59,P〈0.05)。②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哮喘组〉1,明显高于对照组(q=3.87,P〈0.05);经药物干预后〈1,明显低于对照组(q=3.47,P〈0.05),更低于哮喘组(q=7.34,P〈0.01)。③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RNA表达水平: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q=16.71,15.37,P〈0.01);经药物干预后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哮喘组(q=11.14,7.21,P〈0.01),但未完全降至正常,仍明显高于对照组(q=5.57,8.17,P〈0.01)。④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RNA比值:哮喘组〉1,明显高于对照组(q=3.45,P〈0.05);经药物干预后〈1,明显低于对照组(q=3.45,P〈.05),更低于哮喘组(q=6.89,P〈0.01)。 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的平衡,干预细胞外基质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补钾疼痛的方法。[方法]选择临床血钾低于3.5mmol/L的病人146例,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微量泵补钾。中药组50例,补钾时中药外敷静脉gr,4处;对照组49例,未采用任何止痛方法;利多卡因组47例,采用2%利多卡因1mL加入补钾液体中静脉输注。比较3组疼痛程度及有无静脉炎发生和静脉炎级别。[结果]中药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静脉炎级别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多卡因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外敷止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阿奇霉素静滴,对照组予红霉素静滴,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能明显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P〈0.01)和局部静脉疼痛(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伟红  刘永琴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55-356,358
目的探索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3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和吸吮8%葡萄糖水组,各65例,在采足跟血疼痛刺激前30s、穿刺后20s、1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哭声持续时间,并在穿刺1min后根据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穿刺后20s两组新生儿心率加快(P0.01),1min时恢复到穿刺前水平;穿刺后20s、1min两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均加快(P0.05),3min时恢复到穿刺前水平;两组新生儿穿刺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穿刺后吸吮8%葡萄糖水组新生儿哭声持续时间少于非营养性吸吮组(P0.01);吸吮8%葡萄糖水组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非营养性吸吮组(P0.05或P0.01)。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吸吮8%葡萄糖水对新生儿有相对较好的止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可应用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娴  苏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68-69,73
目的寻找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并减少对动静脉内瘘管损伤的穿刺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100例使用前臂动静脉内瘘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采用常规法(针尖斜面朝上,进针角度为15°~25°)穿刺,第2次使用改良法(针尖斜面向右旋转45°,进针角度为35°~45°)穿刺,观察两种穿刺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压迫止血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及每分钟血流量。结果患者改良穿刺法痛觉评分为(2.30±0.27)分,常规穿刺法痛觉评分为(3.92±0.3)分,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静脉内瘘管使用时间越短的患者对于使用改良穿刺法减少穿刺疼痛的效果越明显(P<0.05);穿刺点渗血次数、压迫止血时间改良法明显少于常规法(P<0.01),每分钟血流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能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疼痛及对动静脉内瘘管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进静脉穿刺方法,提高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段式”进针法,实验组采用进针角度35—45°直接刺入血管法。观察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所用时间、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及穿刺成功率。结果直接刺入血管法患者疼痛感觉轻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所用时间短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成功率(95.0%)高于“三段式”进针法(87.7%)(P〈0.05)。结论直接刺入血管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银质针物理因子序贯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顽固性关节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RA、AS伴有顽固性关节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银质针组,每组169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口服配合功能训练治疗;热银质针组采用热银质针、中成药口服配合功能训练、心理康复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程度,并采用SF-36量表评定生存质量。结果热银质针组疼痛程度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长期随访疗效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热银质针物理因子序贯疗法可明显改善RA和AS患者顽固性关节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采用前后对比法,对强化头皮针组(60例)和静脉留置针组(60例)对比剂渗漏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强化头皮针组60例病人中有12例发生对比剂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0%,静脉留置针组无一例发生渗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头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76.7%,静脉留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9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注药可提高注药速度、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法将符合标准择期拟行手术的200例患者分为4组,I组(n=50):生理盐水2mL;II组(n=50):2%利多卡因40mg;Ⅲ组(n=50):托烷司琼5mg;IV组(n=50):托烷司琼5mg与2%利多卡因40mg。四组从静脉注射上述药物lmin后,以0.5mL/s的速度按2mg/kg脉注射丙泊酚进行诱导。根据Ambesh四分法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Ⅱ、Ⅲ、Ⅳ实验组与对照组I组比较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P〈0.05),而Ⅱ、Ⅲ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间(P〈0.05)及组与Ⅳ组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静脉注射前缓慢预注托烷司琼复合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O3)配合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行膝关节镜微创术后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分为联合治疗组 (O3 +SH) 78例、O3组66例及SH组72例.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d、90d及180d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O3组僵直评分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三组间功能丧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9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联合治疗组僵直评分也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和O3组僵直评分无显著差异;而SH组功能丧失评分较O3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18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僵直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对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进行关节腔内O3配合SH注射治疗能尽早显著减轻患者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整体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预后,远期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佐剂性诱导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SP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觉评分的相关性和塞来昔布的干预效应。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组10只)、B组(正常+塞来昔布组10只)、C组(骨关节炎组10只)、D组(骨关节炎+塞来昔布组10只),C和D组予以左膝和尾部皮内分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骨关节炎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塞来昔布对于血浆和脊髓背根神经节内SP含量的影响,采用痛觉评分分析塞来昔布对骨关节炎后疼痛行为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和B组),骨关节炎大鼠模型(C和D组)脊髓和脊髓背根神经节内SP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 SP 含量与疼痛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1;r=0.61,P<0.01);并且塞来昔布治疗组(D组)SP含量较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P在骨关节炎痛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塞来昔布抑制SP的合成或释放,从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PRL水平。结果治疗后4组病人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01-17.38,P〈0.01)。4组间治疗后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F=0.18-4.3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利培酮组TG、LDL显著升高(t=3.31、5.07,P〈0.01),奥氮平组TG、TC、LDL显著升高(t=2.33-5.51,P〈0.05、0.01),喹硫平组TC显著升高(t=5.94,P〈0.01),阿立哌唑组LDL显著升高(t=2.21,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PRL水平明显升高(t=38.48,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TG水平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F=13.00,q=5.21、5.17,P〈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q=7.05、7.01,P〈0.01);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TC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F=5.49,q=3.02、4.60,P〈0.05、0.01),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4.78,P〈0.01);利培酮组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F=4.29;q=2.49-5.05,P〈0.05、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q=2.18,P〈0.05),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2.56,P〈0.05)。PANSS减分率与PRL、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均无相关(r=0.22、0.17,P〉0.05)。结论 4种药物均可升高血脂,利培酮可升高PRL;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