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深圳市2003年食品、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51452份标本进行肠道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检验,并进行菌型分布分析。方法:参照国标肠道致病菌中的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检验方法。结果:151452份标本中检出肠道沙门氏菌属与志贺氏菌属带菌者665例,带菌率为0.44%,其中检出沙门氏菌455例,共7个群25个血清型。德比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鸭沙门氏菌和阿贡纳沙门氏菌等,其构成比为25.05%和13.19%,10.77%。志贺氏菌检出210例,带菌率为0.139%,以B群最高,D群次之,构成比为66.19%和28.57%。结论:455株沙门氏菌和210株志贺氏菌菌型分布绝大部分均为深圳市常见菌型,符合以往的检测结果,值得提出的是检出E1群的吉韦沙门氏菌为我市首见。福氏志贺氏菌(B群)仍为深圳市引起菌痢的主要菌群,而宋内氏志贺氏菌(C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 3家哨点医院符合腹泻病例定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粪便标本92份,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沙门氏菌、志贺菌、致泻大肠杆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从92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1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5.22%.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42.86%,其次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分别占28.57%、21.14%.夏秋季为发病高峰,3岁以下幼儿居多,占阳性者的64.29%.结论 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原菌是致泻性大肠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志贺氏菌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 B检测法 ,对 198份腹泻病人分离培养出的志贺氏菌进行 7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98例中检出致病菌 4 5例 ,总检出率为 2 2 .72 % ,其中志贺氏菌 4 3株 (占 2 1.72 % )沙门氏菌 2株 (占 1.0 1% )。志贺氏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达81.4 2 % ,其次为氨苄西林 (6 5 .73% ) ,对头孢曲松和氧氟沙星耐药性最低。结论 :志贺氏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上应加强对志贺氏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986年成人急性弧菌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共收治86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共计检获弧菌科细菌195株,其中弧菌属187株,包括副溶血弧菌142株;拟态弧菌18株;河弧菌10株,溶藻弧菌7株;非0—1群霍乱弧菌7株;麦氏弧菌2株,海鱼弧菌1株。气单胞菌属8株,包括嗜水气单胞菌7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其他还有志贺氏菌属102株;沙门氏菌属5株;耶尔森氏菌属2株。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弧菌科中的弧菌属占优势且种类多,包括较少见者。药敏检测结果提示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有关致病弧菌的发病及流行情况,仍有待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于1983年7月至1984年6月,对1505例门诊腹泻病例进行了霍乱弧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茵、ETEC—LT、EPEC 及轮状病毒的检测,总检出率为26.58%。其中志贺氏菌检出率为10.50%;轮状病毒检出率为9.8%;ETEC 的检出率为5.38%。未检出霍乱弧菌及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不同病原性腹泻的人群、季节分布各有不同。为腹泻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晓伟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13-115
目的 分析天津市红桥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该地区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天津市红桥区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245例患者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8—2019年共有监测病例28例,从整体上来看,6—10月份是腹泻发病的主要月份,也是致病性微生物检出阳性较高的月份;致病菌阳性标本总检出率为11.43%,其中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04%、5.71%、4.82%,未检出志贺氏菌.诺如病毒检出率为6.10%,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氏菌,而且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出现不常见型别,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志贺氏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检测法,对198份腹泻病人分离培养出的志贺氏菌进行7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8例中检出致病菌45例,总检出率为22.72%,其中志贺氏菌43株(占21.72%)沙门氏菌2株(占1.01%).志贺氏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达81.42%,其次为氨苄西林(65.73%),对头孢曲松和氧氟沙星耐药性最低.结论:志贺氏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上应加强对志贺氏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马焰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50-151
目的通过对江阴市外环境水体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了解霍乱弧菌在其中的存活及菌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外环境监测点水样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按国标法进行系统菌株鉴定。结果从井水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检出率为0.81%。结论江阴市自然水体中存在有O139群霍乱弧菌,提示在今后的霍乱监测中,这些环境应作为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荧光PCR快速检测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效果。方法采集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出的疑似阳性样本按国标法进行培养鉴定,分析荧光PCR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共检测从业人员77 476人次,其中沙门氏菌阳性71例,阳性率0.916‰,志贺氏菌阳性62例,阳性率0.80‰。肠道致病菌合计阳性133例,阳性率1.717‰。结论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从业人员体检,具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阳性检出率高、省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痢疾是全年都可发病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其致病菌分四个群,分别 为宋内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 痢疾志贺氏杆菌,鲍氏志贺氏痢疾杆菌。近年 来,从我院接收的患者大便中检测情况看,太原 地区流行的痢疾较多的是福氏志贺氏痢疾杆 菌,但从今年1至8月份便培养检出的菌种看, 致病菌呈多样性,痢疾志贺氏杆菌40株福氏次 之25株,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肠球菌5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技术要求,2009~2012年间采集泰州辖区内的7大类食品样品647份,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7类致病菌污染食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647份样品总体检出率为11.75%,肉制品、水产品、米面制品、果蔬类及其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乳制品、冷饮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2.56%、18.83%、7.84%、6.93%、6.38%、0、40.0%。在所监测的相关产品中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8.8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7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84%和沙门氏菌1.55%。结论肉制品是主要污染食品种类,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污染菌种,应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治理致病菌引起的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共和县恰卜恰镇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对2012年—2014年度恰卜恰镇313份食品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0项微生物的检测分析。结果:检测的10项食源性致病菌中检出阪崎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其他5种菌均未检出,总检出率4.47%。生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11.1%;其次饮用纯净水6.25%。非定型包装即食食品中检出致病菌4.32%;定型包装熟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78%。结论:通过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掌握了恰卜恰镇市售食品及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以及检出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宁波市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人员和腹泻病人等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感染情况及其菌株的耐药性。方法 用过筛法检测非O1群霍乱弧菌;用国产VBO诊断血清作血清分型,用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从人群中筛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236株,检出率为1.28%。能被VBO诊断血清分型的188株,总分型率79.7%,分属于25个VBO血清型。236株非O1群霍乱弧菌对头孢他啶、氯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全部敏感,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耐药性较高。非O1群霍乱弧菌对弧菌抑制剂O/129纸片(100μg)抗性的36株,占15.3%,涉及到11个血清型。结论 用筛检方法检测非O1群霍乱弧菌,能提高检测速度,减轻工作量。O2为腹泻病人的优势血清型,从业人员中则元优势血清型存在。非O1群霍乱弧菌对常用抗生素大多敏感,腹泻病人株的耐药性高于从业人员株,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非O1群霍乱弧菌对弧菌抑制剂O/129抗性在增高,提示在鉴定非O1群霍乱弧菌时应考虑对弧菌抑制剂O/129抗性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4.
蓝凌花 《医学动物防制》2011,(10):902-903,906
目的通过盲样考核活动,评价本实验室检测微生物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确保日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按照GB/T4789-4、5-94和2003进行检测。结果盲样检出:1#沙门氏菌属O4群;2#志贺氏菌;3#肠炎沙门氏菌;4#福氏志贺氏菌2a;5#宋内氏1相;6#鼠伤寒沙门氏菌;7#福氏志贺氏菌1a;8#鲍氏志贺氏菌1-5型;9#嗜水气单胞菌。结论参加盲样考核可提升该实验室检测微生物能力,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就诊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结果:100份标本,共分离到58株菌,检出率为58.00%。其中沙门氏菌位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43.10%;其次是志贺氏菌,占25.86%。婴幼儿中病原微生物以6-12个月感染率最高,占67.57%。结论: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引发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多为沙门菌,婴幼儿年龄段与腹泻患儿感染率、肠道感染患儿与致病菌比率之间有明显关系,发现有腹泻临床症状的6~12个月的婴幼儿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2008年霍乱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全省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沿海6个设区市4~10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4454份,发现6例霍乱病人,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23077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35株,总阳性率为0.58%,其中O1群稻叶型102株,O1群小川型31株,O139群霍乱弧菌2株,均为非产毒株。对霍乱弧菌的敏感药物仍为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7.
我站于1986年6~8月,对我区级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检中,检出21株不凝集弧菌,经生化反应鉴定有15株为非0-1群霍乱弧菌,其余6株为不能定型的不凝集弧菌。15株非0-1群霍乱弧菌在四号琼脂平板上生长为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光滑湿润,中心有黑心的菌落,与0-1群霍乱多价免疫血清不发生凝集,暗视野镜下观察,动力活泼呈穿梭样,制动试验阴性,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找出引起腹泻的真正原因,在按要求检验霍乱弧菌的同时,有选择的进行了其它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减少漏诊。方法按照WS289-2008《霍乱诊断标准》[1]、GB/T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规范[2]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在疑为霍乱的送检粪便中检出海德尔堡沙门菌。结论 TCBS培养基是我们平时培养霍乱弧菌常用的培养基,pH为8.6,而沙门菌生长的适宜pH为6.8~7.8,但粪便经碱性蛋白胨水增菌,TCBS培养,还能检出沙门菌,说明沙门菌能在pH为8.6的环境下生长。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霍乱检验工作中,要多加注意除霍乱弧菌外是否还有其他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腹泻。  相似文献   

19.
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O139霍乱弧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霍乱弧菌,是目前唯一能产生霍乱样肠毒素CT,具有CT基因的非O1群霍乱弧菌,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最初于1992年印度孟加拉国等地出现爆发流行,我国于1993年在新疆等地相继检出。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于2006年6月22日的1例急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此菌得到市疾控中心进一步鉴定认可,为我地区首次检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全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各级霍乱监测点4~11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56922份,发现5例霍乱实验室确诊病人.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62471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02株,总阳性率为0.16%,其中O1群稻叶型85株,O1群小川型17株,均为非产毒株.结论 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