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冯黎维  席玲  夏吴蝶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81-1783
目的总结梅克尔憩室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09年3月~2012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梅克尔憩室的63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6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粘连性肠梗阻发生。1年后8例患儿失访,其余55例患儿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均为转诊患儿,院外肠梗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腹痛,我科二次手术行腹腔镜探查、美克尔憩室切除术后1例,术前并发憩室炎导致肠穿孔1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梅克尔憩室多以并发症就诊,护士掌握疾病特有临床表现,术前根据并发症不同表现及时予对症护理,术后重视腹部体征观察,加强伤口护理,根据不同术式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活动,是提高梅克尔憩室患儿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黄管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脐茸22例,脐窦4例,脐肠瘘7例,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100%.梅克尔憩室18例:其中9例为溃疡出血及憩室炎,以出血及腹痛为首要症状,超声诊断7例,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超声无阳性发现;5例合并肠梗阻,超声诊断1例,1例误诊为阑尾穿孔,余3例仅提示肠梗阻;4例继发肠套叠,超声诊断2例,2例仅提示肠套叠.脐肠束带3例,均合并肠梗阻,术前超声无1例诊断.结论 超声诊断脐茸、脐窦、脐肠瘘等引起脐部渗液的卵黄管发育异常特异性强,准确率高;梅克尔憩室炎及溃疡出血的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但合并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时容易漏诊;超声对术前脐肠束带的诊断无明显帮助,仅能提示继发肠梗阻表现.  相似文献   

3.
梅克尔憩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1],它是胚胎时期靠近回肠末端的脐肠瘘的遗迹,为距回盲部0·5~1·0 m处回肠系膜对侧的囊状突起,发生率约为2%[2],约25%~35%的憩室可发生炎症、溃疡、出血、穿孔、扭转,多数在发生上述并发症时方就诊,临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而误诊,憩室合并症的手术死亡率在6%~10%左右[3]。我院收治5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5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诊断为梅克尔憩室炎并穿孔。1·2临床表现5例均有持续性右下腹疼痛,排柏油样大便和腹泻、腹部胀痛、…  相似文献   

4.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经超声诊断24例梅克尔憩室的患儿的声像图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总结其超声特点。 结果 24例超声诊断的梅克尔憩室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误诊病例中5例为肠重复畸形,1例为肠套叠,2例为阑尾炎,1例为消化道异物。15例梅克尔憩室超声表现为囊肿型5例,厚壁型7例,混合型3例。继发肠套叠2例,伴憩室出血坏死1例、炎症1例,同时合并肠重复畸形1例、阑尾炎1例。 结论 超声对梅克尔憩室具有初步诊断价值,尤其对反复便血和急腹症的患儿要仔细排查有无MD,超声具有无创、方便的优点,可作为筛查的首选方法,及早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对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超声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 (1)32例患儿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诊断病理诱发点25例,单纯超声诊断13例,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的病因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超声诊断(P<0.01)。19例复位成功行择期手术,6例复位失败转手术治疗,7例漏误诊。(2)继发性肠套叠以肠息肉、淋巴瘤居多,复位成功率高。(3)梅克尔憩室、阑尾炎伴粘连、腹型紫癜继发肠套叠灌肠易失败,复位失败且病因不明应首先考虑梅克尔憩室。(4)弥漫性淋巴瘤及腹型紫癜易误诊为回盲瓣炎性水肿。结论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在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小儿外科临床实践中,由梅克尔憩室畸形所致的外科疾病并不少见,但相关文献报道却很少。1994年11月~2004年11月,我院共治疗4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14岁。术前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1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9例(其中2例为外院行阑尾切除术后腹膜炎进行性加重转入我院),急性肠梗阻8例,无痛性反复大量血便6例,腹腔囊性肿物1例,其余4例为其他疾病。全组均经手术治疗。1·2术中所见及术式46例术中证实均有梅克尔憩室畸形,其中并发急性憩室炎11例,憩室穿孔9例,憩室溃疡6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纤维条索致…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颇为少见,发生率约占腹部手术的3%~4%[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以致延误治疗时机[2]。我院小儿外科1996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7例术后肠套叠误诊病例,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10个月。原发疾病及术式:因急性肠套叠行肠套叠手法复位、阑尾切除及回盲部固定术4例,因膈疝经腹行膈疝修补术1例,因先天性巨结肠行巨结肠根治术1例,因先天性肛门闭锁会阴瘘行Pena术及乙状结肠造瘘术1例。1·2确诊经过及治疗7例均于术后3~5天出现腹胀,频繁呕吐胆汁样物或自胃管内引流…  相似文献   

8.
王浩  王宏伟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0):729-729
老年结肠癌症状隐匿,常常以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并发症首发入院,且由于就诊时病情危重而不能进行全面检查,直至手术探查时才确诊为结肠癌[1]。我院1994~2003年共收治45例以急性肠梗阻首发的老年结肠癌,其中误漏诊12例,误诊率26·7%。现分析误漏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60~82岁,平均68·5岁。曾有腹部手术史7例,其中胆囊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2例,肠憩室切除并肠吻合术、胃癌根治术各1例。1·2临床表现12例均表现为急性肠梗阻症状,其中腹胀10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8例,呕吐7例,右下腹痛5例。查体:肌紧张12例,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克尔憩室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的24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4例经超声诊断的梅克尔憩室患儿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误诊肠重复畸形5例,阑尾炎2例,以及肠套叠和消化道异物各1例。15例梅克尔憩室患儿超声主要表现为薄壁囊性包块,厚壁管状或类圆形包块,多层混合型回声。结论超声对梅克尔憩室有一定诊断价值,具有无创、方便的优点,可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小儿外科急性肠梗阻的首位,95.0%属原发性,继发性肠套叠少见。我院近10年来遇到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ZO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月~10岁。发病原因:腹部创伤3例,过敏性紫腐2例,梅克尔想室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肠重复畸形2例,术后肠会叠4例。8例肠坏死。发病至手术时间1~5人回肠会叠2例,空肠套叠5例,回盲型12例,回回结型1例。1.2临床表现及本前诊断ZO例均有腹疼,呕吐12例,们及腹部包块15例,8例有腹膜刺激证。肛诊指套带血8例。本前腹部X线片示9例有阶梯状液平面…  相似文献   

11.
小肠肿瘤6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肿瘤的发病较胃肠道其他部位为低 ,占肠道肿瘤的2 %,恶性肿瘤占 3 / 4[1 ] 。由于小肠肿瘤诊断比较困难 ,容易延误治疗 ,预后差。我院 198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经手术治疗小肠肿瘤 62例 ,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62例 ,男 3 2例 ,女 3 0例 ;年龄 2 2~ 90岁 ,平均 64岁 ,表现为腹痛 45例 ,肠道出血 2 3例 ,肠梗阻 2 2例 ,腹内肿块 19例 ,皮肤巩膜黄染 8例 ,胆囊肿大 6例 ,肠穿孔 3例。1.2 辅助检查 行腹部X线透视 2 5例 ,2 2例示小肠梗阻。B超检查 2 …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小儿美克尔憩室 4 8例 ,均手术治疗 ,术后 3例出现并发症 ,全部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美克耳憩室 4 8例 ,其中男 30例 ,女 12例。年龄 13天~ 9岁 ,平均 3 8岁。其中 5例因其他外科疾病进行腹部手术时发现 ,余均为憩室出现并发症造成急腹症而手术。其中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为肠梗阻、血便、腹膜炎。1 2 术中所见 多数为典型的美克耳憩室 ,憩室位置距回盲部 30~ 110cm ,平均 4 8 5cm。其中 2例肠管坏死 ,1例憩室穿孔 ,并与周围组织粘连。1 3 手术方式 术中…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我院 1998- 0 7~ 2 0 0 5 - 0 1收治小儿急腹症 2 5 7例 ,男 198例 ,女 5 9例 ,年龄 <3月龄 6 8例 ,3月龄~ 1岁 4 6例 ,1~ 3岁2 3例 ,3~ 10岁 4 0例 ,>14岁 80例。最后确诊 :急性阑尾炎 93例 ,粘连性肠梗阻 4 1例 ,急性肠套叠 30例 ,先天性肠狭窄或闭锁 2 7例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14例 ,粪石梗阻 13例 ,美克尔憩室并肠梗阻 7例 ,先天性腹裂或脐膨出 11例 ,肠穿孔 10例 ,腹部闭合性外伤 4例 ,先天性胃壁缺损 4例 ,结肠肿瘤并梗阻 3例。2 讨论2 .1 少见疾病易误诊 本组结肠肿瘤并梗阻 3例术前仅能诊断为肠梗阻 ,未能作出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在儿童梅克尔憩室诊断中的作用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儿童梅克尔憩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超声进行诊断,并给予其手术病理诊断,探究超声诊断作用及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经超声针对确诊47例为儿童梅克尔憩室患儿,超声表现:18例回声呈管状或厚壁类圆形异常肠襻,中央可见少许液性无回声区;15例回声呈囊性、囊腔大小不等,10例囊液透声尚可,5例囊内透声很差,边界均清晰,9例腹腔内存在异常肠襻回声,且结构多层为混合型回声包块;5例可见"同心圆"征象,其中2例为单纯反折入肠腔,3例引起继发肠套叠;7例腹腔网膜增厚并包裹,16例腹腔肠间隙可观察到包囊性积液和游离积液,10例近端肠管扩张,4例肠系膜淋巴肿大。5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均为儿童梅克尔憩室患儿,超声诊断确诊47例,诊断准确率为94.00%,其中1例患儿误诊为肠套叠,1例患者误诊为误诊阑尾炎,1例患者误诊为肠重复畸形,误诊率为6.00%;且其诊断准确率与误诊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察超声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结果发现诊断准确率高于90.00%,属于较优指标,且其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4年我院共诊治小儿肠套叠91例,65例经灌肠复位治愈,26例经手术治疗,手术病例占28·5%。现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7例,男女比例2·7∶1;年龄4·5个月至12岁,其中1岁以内21例,占80·77%。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10天,平均3·45±0·52天。1·2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24例,呕吐24例,便血16例,腹泻12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7例,腹部可触及包块9例,肛门指诊指套染血18例。26例中同时具备哭闹、便血、腹部包块者6例,占23·1%。1·3诊断与分型X线立位腹平片提示肠套叠18例;经X线气钡灌肠明确肠套叠11例。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憩室扭转3例,憩室与周围肠管粘连4例,憩室索带、系膜扭转嵌入肠管形成小肠内疝2例,肠套叠2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小儿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需及时行剖腹探查,争取手术治疗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疑诊梅克尔憩室出血患儿233例。7位培训合格的进修医师采用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进行检查。可靠性评价组30例以Kappa值对随机选取的2位医师进行小肠完整显示及肠管准确辨识一致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组203例以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为金标准,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方法诊断梅克尔憩室出血的效能。结果 可靠性评价组小肠完整显示及肠管辨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0及0.880,提示该检查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诊断梅克尔憩室出血的AUC为0.970,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5.8%。结论 超声小肠分区检查法通过规范培训即可获得稳定、满意的梅克尔憩室出血诊断效能,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肠梗阻586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达4·5%~10·0%[1],临床治疗困难,手术时机难以把握。本文就我院1991年4月~2005年4月手术治疗的586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时机,以提高肠梗阻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1年4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的586例肠梗阻,其中男358例,女228例;年龄2~86岁。452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15天。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恶心、呕吐422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69例;伴少尿70例,出现休克6例。体征:586例均有压痛、肌紧张,…  相似文献   

19.
成人肠套叠临床上较少见 ,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占 80 %~ 90 % [1] ,其余为功能性肠套叠 ,主要由饮食变化、季节变化、腹部手术等因素所致 ,且表现多样 ,诊断较为困难 ,本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成人肠套叠 18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 7(2 4~ 6 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10h至 1年 ,平均 18d。1.2 临床表现 阵发性腹部绞痛 12例 ,恶心呕吐11例 ,腹胀 14例 ,腹部包块 13例 ,血便 1例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10例。均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示不同程度肠梗阻 ,8例钡灌肠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和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肠套叠患儿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经B超检查发现腹腔包块呈典型"同心圆征"图像有149例,非典型图像4例;右侧腹多见,占96.08%,左侧腹占3.92%;其中右上腹101例,右下腹11例,右中腹35例,左上腹5例,左下腹1例;误诊1例.34例手术结果 :围盲型18例,回结型7例,结肠6型,回回型3例.并发肠梗阻坏死2例.结论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较有特征性,超声检查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