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为了探讨脑卒中患者就诊的时间规律,有助于指导防治工作,作者等对本科自1998年至2002年的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急诊室滞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信息系统提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 73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将从挂号到急诊出科≥4h定义为急诊室滞留,以8:00,15:00及22:00为界将一天分为早、中、夜三个班次,以早班为...  相似文献   

4.
5.
胡成文  洪倩 《护理学报》2007,14(6):11-13
目的 探讨妇产科急诊患者就诊的时间分布规律,为医院合理配置妇产科应急护理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法对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1月7日-2006年1月6日期间妇产科急诊9 245例患者的就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妇产科急诊患者就诊时间在昼夜分布中存在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天的12:50-次日5:10,月分布无集中趋势.结论 应加强午后至凌晨,特别是上半夜妇产科急救资源配置,并强化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急诊和腹痛鉴别诊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窗为6h ,在此期间内获得有效治疗 ,受损脑组织尚可获得救治 ,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们对 16 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就诊时间长短与平均住院日的关系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长短 ,将 16 2例患者分为两组 ,时间  相似文献   

8.
资料来源及方法。我院1981~1982年收治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例为门诊病人),男27例,女7例。其中脑动脉硬化2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31例为脑血栓形成。以上病例均做了凝血酶凝结时间(下称 TT)观察,并以27例健康人作了对照。其方法为患者入院后,在未用对血液凝结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急诊意外伤害儿童就诊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因意外伤害前来医院急诊就诊的0~10岁的儿童,采用对家长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母亲文化程度高、儿童上学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保护因素,曾经受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就诊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各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护理学报》2016,23(16):26-28
分析了急诊老年患者的就诊特点,包括机体功能不全、精神行为异常、多重用药。认为结合该特点进行急诊老年患者综合评估非常重要。急诊老年患者综合评估开展条件有:改善急诊就诊环境,成立多学科综合评估团队,加强急诊专业人员的配置,合理选择筛查和综合评估工具等。在我国急诊未来的发展中,需进一步完善急诊老年综合管理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医疗环境的急诊老年综合评估服务体系,制定能够准确筛选急诊高危老年患者的就诊指标,使老年综合评估在急诊得到广泛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诊就诊人数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急诊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圆形分布法等方法分析长海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变化趋势。结果 长海医院急诊就诊人数逐年上升,且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P<0.05),一年中高峰日期为8月9日,高峰期为4月10日至12月9日。结论 根据急诊就诊人数逐年上升的趋势,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急诊护士总人数,同时合理配置各护理单元护士;针对不同季节急诊就诊人数的差异,分别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达到护理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1月-6月在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并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差别及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由活动前的153.80 min降到了活动后87.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自杀患者特点和自杀方式的转变,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3年1月—2003年12月(2003年组)和2013年1月—2013年12月(2013年组)就诊的422位自杀患者的特点及自杀方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2003年组,2013年组女性自杀患者仍然多于男性,但比例较前有减低;自杀人群集中在16~35岁之间;自杀方式仍以服药方式为主,但服用镇静药物自杀的患者显著增加。结论:十年时间,自杀患者的特点及方式发生很多改变,应根据其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伟文 《上海护理》2008,8(6):75-76
精神病患者的冲动、消极行为与其精神病性症状密切相关,尤其与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情感不适切、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怪异行为以及焦虑抑郁有关。精神科急诊工作不但要抢救患者生命,更由于急诊患者主要症状体现为思维或行为、情感异常,常伴有自伤和冲动伤人倾向,抢救工作中对自身和医护人员造成潜在的伤害。因此如何管理好这类患者,使他们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短非急诊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患者候诊时间的实践。方法成立质量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CT检查者候诊时间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比较改进前后非急诊患者进行CT检查的平均等候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非急诊患者CT平扫候诊时间、CT增强扫描候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立质量小组对非急诊CT患者候诊时间长的原因进行调查,针对原因进行质量改进,明显缩短了非急诊CT患者检查前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和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的特征。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1例为对照组,均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测试。结果:急诊患者遭遇生活事件频度、正性事件频度、负性事件频度、遭遇事件紧张总值、正性事件紧张值、负性事件紧张值均明显高于门诊组患者(P<0.05,P<0.01)。急诊组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都明显高于门诊组。急诊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组患者(P<0.05,P<0.01)。结论:急诊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前遭遇生活事件频度高、强度大,并有较明显的精神异常,进行治疗时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糖尿病足指南中的就诊时间界定、影响因素和干预进行综述,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指南中糖尿病足的就诊时间建议进行归纳,并从患者就诊延迟和专业就诊延迟2个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就诊延迟时间尚未确定统一标准,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及护士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不足、对其早期症状识别不良、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及双向转诊制度不够完善等。结论 未来应确定糖尿病足就诊的时间界定标准,加强糖尿病足专科护士和患者的培训与教育,组建以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及完善糖尿病足双向转诊标准。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不同就诊时间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 Arteryocclusion,CRAO)就诊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将58例59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根据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分为3组:<12h组、12~48h组、>48 h组,采取相应的救治护理,观察不同就诊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12h组治疗有效率76.9%,≥12h组治疗有效率32.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15,p<0.01),12~48h组与>48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9,p>0.01).结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时间以12h以内效果好.应普及眼病知识,提倡就近、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圆形分布法在传染病发病季节特征方面的分析应用较多[1,2,3],但在分析急诊病人发生时间分布中的运用报道较少。而了解和掌握急诊病人的就诊时间分布规律,对急诊抢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合理安排技术力量、药品、器材,准确及时做好病人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用圆形分布法[4]探讨了“120”急诊病例就诊时间的分布规律。1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1.1资料来源:摘自莒南县急救站1996年1月1日零时至1997年12月31日24时2年内的“120”急救电话登记表。病例登记时间均有年、月、日、时、分的准确记录,数据资料可靠。全部病例共3136例,…  相似文献   

20.
金鑫 《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0):31-32
急性脑血管病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在急诊室内应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我们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急诊抢救的 3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采取了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中男 2 3例 ,女 13例 ,年龄 38~ 85岁 ,平均 6 2岁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其中脑出血 2 4例 ,脑梗死 12例。有高血压病患者 2 4例 ,有意识障碍 2 4例。其中昏迷 7例 ,意识模糊 4例 ,嗜睡 4例 ,出现消化道出血 5例 ,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