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64层CT对膀胱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膀胱镜病理证实的50例膀胱癌患者术前64层CT、盆腔B超诊断膀胱癌的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共76个癌灶,64层CT发现癌灶显著优于超声,差异有显著性;癌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显著强化;64层CT对癌灶侵犯盆壁、显示盆腔淋巴结明显优于超声;移行细胞癌75%好发于膀胱侧壁、顶壁,三角区仅占19%;3例腺癌均发于三角区;发生于三角区的癌灶占所有癌灶的24%.结论 64层CT对膀胱癌的诊断显著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2.
一般资料: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病人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35~76岁,糖尿病病程1.5~21年。Ⅰ型糖尿病3例,Ⅱ型糖尿病42例,其中肥胖型者29例(占69%)。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检查确诊,其中11例经手术证实.B型超声检查:所见有结石反射波,表现为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本组资料里单个强回声光团者8例(占17.8%),多个强回声光团者37例(占82.2%),42例并有胆囊壁厚,毛糙等慢性胆囊炎样征象。45例均为胆囊结石。临床表现:无症状结石者29例(占61.1%);反复发作胆绞痛者7例(占15.6%);继发胆系感染者4例(占0.…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 1989年 3月~ 1992年 12月对 45例浅表性膀胱癌采用膀胱壁内肿瘤切除术 ,术后应用MMC膀胱灌注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5例 ,男 33例 ,女 12例 ,年龄 39~75岁 ,平均 5 6岁。本组 45例入院前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 ,时间为 1周~ 2个月。均行膀胱镜检查 ,其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 2 4例行B超检查 ,2 2例与膀胱检查结果一致 ,2例误诊为膀胱结石。全部病例均行IVU (静脉肾孟照影 )检查 ,38例诊断为膀胱占位病变 ,7例膀胱无异常。肿瘤数目 :单发 33例 ,2…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膀胱镜、B型超声(B超)、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8例确诊为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膀胱镜、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结果:膀胱镜、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38/38)、92.1%(35/38)和68.4%(26/38);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对于膀胱癌分级较高和肿瘤体积较大患者,B超和尿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较高。结论:膀胱镜、B超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严坤 《海南医学》2004,15(2):48-48
1998年8月以来,我科采用丝裂霉素C对36例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联合水化防治膀胱癌复发,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有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并经相关检查B超,MRI排除肾盂输尿管肿瘤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9—81岁,平均45±3.6岁,原发肿瘤35例,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腺性膀胱炎的综合影像表现,探讨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意义.方法 对30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静脉尿路造影(ⅣP)检查、膀胱镜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例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囊状结节型8例,实体结节型12例,局部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符合25例,准确率达83.3%.30例全部行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菜花样改变20例,滤泡样与水肿改变6例,黏膜粗糙、不光滑、小丘样隆起4例.行IVP检查16例,其中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4例IVP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20例,表现为膀胱内菜花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膀胱壁广泛或局限性增厚,无壁外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肿大.30例中有2例患者术后3年内3次复发;并发膀胱癌者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肿大时,应高度怀疑本病.IVP对病变是否侵及输尿管口及有无肾脏、输尿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本病与膀胱癌较难鉴别,膀胱镜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怀疑膀胱肿瘤以及膀胱癌术后随访的患者,均在预约膀胱镜检查前行尿NMP22、BTAstat和经腹B超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评价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90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1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49例,NMP22、BTAstat和经腹B超检查3者联合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为92.7%,与膀胱镜(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联合检测膀胱肿瘤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79.1%、91.2%。结论: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膀胱肿瘤早期诊断的能力,可部分替代膀胱镜检。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72岁.1996年10月5日因排尿困难3天入院.平时常有排尿不畅,尿末滴沥.B超检查:前列腺增大5.5mm*60mm*45mm。前列腺中叶结节增生突向膀胱内,膀胱壁光滑.结节呈40mm*40mm*40m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双侧输尿等扩张至20mm。双肾体积增大,结构消失,肾皮质变薄,回声均匀,肾盏为椭圆形无回声区。B超诊断:前列腺结节增生,膀胱潴留,双输尿管扩张,双肾积水。手术病理报告;前列腺结节增生钙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慢性膀胱炎诊断的可行性,寻找和总结超声诊断规律。方法:对49例经膀胱镜、病理活检、手术诊断和临床现察治疗证实的慢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膀胱粘膜图像可分为三类:A黏膜未见明星异常回声,但尿液中有漂移光点;B黏膜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粗糙不光滑呈细颗粒状、断续状表现;C黏膜局灶性增厚呈棱状或扁平状;(2)膀胱壁回声可正常,弥漫性增厚或局灶性增厚,三层结构可辨,基本可辨或分辨较差;(3)尿液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先点透声。超声对本病诊断符合率为81.6%(40/49),误诊率18%(9/49)。结论:超声对慢性膀胱炎具有一定的准确诊断价值,但局灶性炎性增厚与膀胱癌极易混淆,应予鉴别和注意。黏膜弥漫性增厚应与膀胱结核和膀胱壁小梁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8岁,住院号:9208729。因尿痛一年余,无痛性肉眼血尿2月于1992年7月23日入院。经膀胱镜、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膀胱癌。TVP、肾图揭示左肾无功能、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光点分离31mm。肾盂内无占位性改变,右肾无异常。一周后行手术,术中见膀胱两侧壁及三角区均有肿瘤侵犯,左侧输尿管开  相似文献   

11.
“超声膀胱软镜”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进行膀胱肿瘤分期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行"超声膀胱软镜"检查以判断分期。"超声膀胱软镜"镜检后行常规膀胱镜检及活检术,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盆腔CT检查,对于无法确诊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取肿瘤基底送病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超声内镜检查及常规膀胱镜检时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术中VAS明显低于常规膀胱镜检(1.3±0.5 vs 4.3±0.9,P<0.01)。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经"超声膀胱软镜"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NMIBT;Ta+T1)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MIBT;T2+T3)8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超声膀胱软镜"诊断NMIBT与MIBT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操作可行,痛苦小,能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6年7月~1998年3月,对30例膀胱癌患者于术前经尿道膀胱腔内超声判断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旨在评估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对膀胱癌分期的价值,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30例均经膀胱境检查诊断为膀胱癌,男21例,女9例,年龄28~76岁。原发肿瘤2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超声对慢性膀胱炎诊断的可行性价值和超声诊断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0年-2008年86例膀胱炎患者的B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膀胱粘膜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粗糙不光滑,粘膜局灶性增厚呈棱形或扁平状;2.膀胱壁回声可正常,弥漫性增厚或局灶性增厚,三层结构可辨,基本可辨或分辨较差;3.尿液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光点透声.超声对本病诊断符合率77.9%(68/86),误诊率20.0%(18/86).结论 B超对膀胱炎具有一定的确诊诊断价值,但局灶性增厚与膀胱癌极易混淆,应予鉴别和注意.粘膜弥漫性增厚与膀胱结核和膀胱小梁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技术在诊断宫外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患者40例,对其阴道超声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者33例,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者31例,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检查确诊者39例。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阴道超声诊断或单独腹部B超诊断,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院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膀胱肿瘤5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将其超声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膀胱肿瘤病人53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5~81岁,本组27~81岁者52例,5岁者1例.其中40岁以上48例中有无痛性血尿者44例,经查体发现者9例.全部病人术前均行彩超及膀胱镜检查,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30例膀胱癌的CT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20例行CT增强扫描检查+延时扫描。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等密度,增强肿块显著强化:30例膀胱癌28例诊断正确,漏诊误诊各1例。结论CT对膀胱癌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对直径小于1.0cm的肿瘤有时不易诊断,对低于T3a期的膀胱癌分期有限,需作MRI检查和GD-DTPA增强检查,定性诊断还需穿刺作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腹超声检查膀胱癌的误、漏诊原因,并探讨避免的方法对策.方法 对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膀胱癌准确率83.4%(121/145),漏诊发生率9.7%(14/145),误诊发生率6.9%(10/145),漏诊率与误诊率无显著性差别(P>0.5).肿瘤体积小、位于膀胱前壁或顶部和膀胱不充盈为漏诊的主要原因.而血块、结石、前列腺增生组织、良性肿瘤为误诊对象.结论 经腹超声诊断膀胱癌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误、漏诊现象,应结合膀胱镜等多种方法综合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误、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认识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膀胱癌的CT分期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膀胱镜检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膀胱癌极为敏感,本组CT诊断膀胱癌17例,正确率89.4%,漏诊1例,误诊为膀胱炎1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4例,符合率76.4%。结论:CT对膀胱癌诊断准确性极高,但CT对膀胱壁浸润程度的区分不甚理想,常致分期不足或分期过度,特别是早期分期准确性较低,但对膀胱壁外浸润或盆腔转移,蔓延较敏感。膀胱癌主要与膀胱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20个经临床确诊并预行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全切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判断其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T1期12个于癌灶所在处见膀胱壁结构,强化肿瘤与膀胱壁间有线样低密区,判断为未侵犯肌层;T2期4个癌灶,局部外缘光整自然,为浅肌层受累,3个癌灶局部外缘不光整或僵硬,判断为深肌层受累T3期;1个局部外缘毛糙,脂肪问隙与癌肿有相近程度强化,判断为穿透外膜T4期。超声造影提示膀胱癌的分期与病理分期的总符合率达95.0%,对T1、T3、T4期膀胱癌的判断准确率为100%。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做为无创手段为膀胱癌的分期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B超检查在膀胱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对50例初发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2年内,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复查1次,行膀胱B超检查、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结果50例患者膀胱镜检查并活检发现肿瘤复发28人次,联合膀胱B超检查、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的联合检测法诊断膀胱癌复发的灵敏度92.86%,特异度91.62%,Youden指数0.8448,阴性预测值高达99.35%。结论膀胱B超检查联合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膀胱癌复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阴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