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儿夏季热亦称暑热症,类似祖国医学的疰夏或小儿暑热消渴症等,为炎夏(6~8月)婴幼儿之特有病。本病主证为持续发热,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病势延绵,如得不到合理治疗,至秋凉方可转愈。目前现代医学应用磺胺、抗菌素、激素等类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按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疗效尚称满意。兹根据前人经验并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将本病的辨证分型与治疗简介如下,以就正于同道。一、辨证分型与治疗1、胃热灼盛型:临床表现为热势鸱张  相似文献   

2.
辨证施治小儿夏季热3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常见的小儿夏季热,又称暑热症。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1~2岁最多。临床以夏季长期发热、口渴、尿多、汗少或汗闭为特征。可持续三、四月之久,个别病儿第二、三年入夏后又可再发,严重影响小儿发育和健康。多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本证的病因、症候分三个类型进行辨证,共治疗31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夏季热,又叫暑热症,是我国南方、华南华东地区在夏季中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它属于祖国医学“疰夏”、“暑病”、“消渴”的范畴。因本病和一般暑病有所不同,故名夏季热。笔者多年来根据疰夏、暑病、消渴等证的理论对夏季热进行治疗,多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 辨证治疗:本病的发病特点,是以长时间的发烧,口渴多饮,无汗或少汗,多尿清长为主症。气温升高,则患儿身热亦随之升高,至秋凉发热才渐消退。病程长达1~3个月。根据上述主症再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分三个症型: 一、暑伤肺气:身热持续不退,皮肤灼热无汗或少汗,有时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白而干,脉多滑数,指纹深红。此属气虚邪实阶段。  相似文献   

4.
热痹辨证施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感冒、咳喘、扁桃体炎等证,均属上感范畴,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卫表不固,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不足,所以倘遇气候失常或调护失宜,就易于感受外邪侵袭,罹患本病,或在此基础上引起肺系疾患的发生。就临床多数病例来看,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发病  相似文献   

6.
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飲食失节、六淫侵袭(包括感染因子,如細菌、病毒或霉菌)、寒溫失調、脾胃虛弱等所引起。我們在临床上,分为两类八型辨証施治。 (一)輕型泄泻(单純性消化不良):按病因不同,而有三型: 1.伤食型(属实积) 病因:食积挾热。症状:肌热或无热,下利酸臭,腹痛拒按,恶食,或有呕吐,舌苔厚浊或质紅,唇干,脉象滑数。治則:清热,导滞,理气,和中。方剂:①保和丸:神粬、山查、陈皮、煮夏、麦芽、茯苓、菔子、連翘。②消积飲:鸡內金、山查、  相似文献   

7.
胡献国  黄成汉 《中医杂志》2007,48(6):568-568
答: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药物等,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精神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苔薄黄,脉滑…  相似文献   

8.
小儿湿疹辨证施治10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楼延丞大夫,经多年探索,对小儿湿疹治疗颇有心得,从1984年3月~1985年7月对门诊100例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辨证分型1.急性温疹:皮肤可见密集的对称性小点状斑丘疹或疱疹、水疱,糜烂、渗出淡黄色液体,伴奇痒、寝食不安等。证属湿热风邪蕴于肌腠,留恋不解。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主要病变在脾胃。本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因为刚刚结束的长夏暑湿当令,容易湿困脾胃而发病。天气原因也易于导致食物变质,小儿误食后易致脾胃损伤而发生腹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把腹泻分为5种类型:伤食泻:主要症状是不思饮食、打嗝酸馊味大,甚则呕吐、腹泻、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且大便酸臭、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风寒泻:症见腹泻清稀、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辨证分辛温解暑,辛凉解暑,祛暑祛温3型论治疗小儿夏季热46例,总有效率95%。提示本法有迅速解表、清暑、利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炎热的夏季,两岁以下的幼儿容易发生“夏季热”。  相似文献   

12.
盛夏感受外邪,多见高热之候,发病急,病势凶,病情重,且多兼时气致病,故时病为多。若感受风热病邪致病,多见邪袭肺卫,郁遏卫气,开阖失司,肺气失宣之候,治宜疏风泄热,透邪外达。病邪入里,则应注意病位及病势轻重,对症施治。若感受暑热病邪,多见暑热燔炽阳明,或伤津耗气,甚则津气两脱,则应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或予固脱。若感受湿热病邪致病,湿热多蕴蒸三焦,则应清热化湿、疏利三焦。  相似文献   

13.
桑晓梅 《陕西中医》2002,23(9):F003-F003
泄泻之本在于脾胃 ,小儿为稚阳之体 ,脾胃正气未充 ,脾常不足 ,消化功能薄弱 ,无论是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 ,皆可引起脾胃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且迁延难愈 ,甚则可酿成疳臌虚羸之疾。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现根据临床症状介绍辨证分型和施治的体会。  食积气滞型 王某 :男 1 0月。系混合喂养。泄泻两天 ,症见 :腹大、叩之如鼓、嗳噫酸臭 ,便下黄色蛋花样稀水 ,臭秽 ,体温 38℃ ,舌淡、苔白 ,指纹风关青紫 ,证属脾胃气滞 ,食积不化。治以消食导滞法。取保和丸化裁 ,药用建曲、莱菔子各 1 0 g、川朴、甘草、连翘各 3g、鸡肉金、焦山楂、大腹…  相似文献   

14.
夏季热的治疗,各地都有报导,但其用药不一。笔者运用自拟的“石膏麻黄汤”治疗夏季热,效果甚佳。兹介绍于后。“夏季热”多属于暑温病的气分证范畴,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体温调节机能不全,不能耐受炎夏暑热的薰蒸,每逢夏季,患儿常长期发热,或暮热早凉,或暮凉早热,口渴欲饮,烦躁无汗,小便清长,热甚时,可发生抽搐、谵语,病至后期,身热不退,神疲困倦。  相似文献   

15.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怎样才能掌握好辨证施治呢?临床上具体的病例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还比较复杂,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辨证和恰当的处理呢?可重点从几方面考虑。一、要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一个复杂的病证,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各方面去观察病情,全面地进行了解,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辨别出那些是疾病的本质方面和主流方面,那些是非本质方面和非主流方面。在立法处方时,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但同时不忽略对其他矛盾的处理,这样才能恰到好处,丝丝入扣,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有三:一、感受外邪,二、内伤饮食,三、脾胃虚弱。根据泄泻的症状,临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泄泻多属实证,如热泻、火泻、暑泻、食泻等,以发热、肠泻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呈水样,发病急为特点;慢  相似文献   

17.
小儿抽动症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抽动症,又名短暂抽动障碍,是儿童抽动障碍中的一种。本文按中医分型论治,分为脾虚肝旺,饮食积滞;心脾两虚,神气怯弱;肾阴不足,肝失濡养三型。分别采用三甲散、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大定风珠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小儿风湿病的辨证施治贾全顺,崔惠云包头铝厂医院(014046)1994年8月4日收稿“风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以肌肉骨骼系统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见100多种局部或全身性疾病,但儿童时期因生理、病理上的特点决定此病在临床发病及立法用药上...  相似文献   

19.
桑晓梅 《陕西中医》2001,22(12):768-768
1 食积气滞 王某 ,男 1 0月 ,系混合喂养。泄泻 2 d,症见 :腹大、叩之如鼓 ,嗳噫酸臭 ,便下黄色蛋花样稀水、臭秽 ,T3 8℃ ,舌淡、苔薄白 ,指纹风关青紫 ,证属脾胃气滞 ,食积不化。治以消食导滞法。取保和丸化裁 ,药用建曲、莱菔子各 1 0 g,川朴、甘草、连翘各 3 g,鸡内金、焦山楂、大腹皮各 8g,焦苍术、白术各 6g。 2剂后腹胀减轻 ,泄泻渐愈。  按 :“饮食自倍 ,脾胃乃伤”脾胃运化失司 ,致清浊不分而泻 ,此证型为小儿泄泻最为常见者 ,当以消食导滞 ,和中助运为主 ,积滞消 ,脾气复 ,则里和。   2 湿热蕴结型 赵某 ,男 ,1 3月 ,病…  相似文献   

20.
麻疹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以冬、春季为多。近年来夏、秋季亦常见发病。1~4岁的幼儿最易感染,半岁以内的婴儿少见。辨证施治(一)麻前期: (1)主证:发热,恶寒,咳嗽,泪水汪汪,下眼睑红,耳头冷,口颊粘膜处出现白色小水泡(常称科氏斑),指纹青蓝浮露,脉浮。此为麻毒向外透发的趋势。治疗以辛凉宣透为主,助以清热解毒。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