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文军  倪爱珍  雷涛 《临床荟萃》2011,26(17):1503-150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可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47例(1组)、单纯心肌梗死患者40例(2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3组)和对照组40例(4组)作为研究对象。4组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PVS)后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TO和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1、2、3组TO、TS值明显异常,分别为0.49(0.86)%和(4.31±3.64)ms/R-R、0.33(0.57)%和(8.83±7.55)ms/R-R、0.16(0.39)%和(10.77±8.39)ms/R-R,与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组的TO、TS值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与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组TO及TS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组59.5%、63.8%,2组47.5%、52.5%,3组35.0%、37.5%和4组7.5%、10.0%,1、2、3组TO、TS值异常率较4组明显升高(P〈0.01),1、2组TO、TS值异常率较3组明显升高,1组TO、TS值异常发生率增高最明显。结论青中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同时HRT异常率增高较明显。HRT可作为临床上青中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例AMI患者和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董茜  张彩霞  李东旺 《临床荟萃》2007,22(21):1546-1547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多年来一直应用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来评价,但这些指标对AMI后高危患者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不足。1999年德国慕尼黑医学中心Schmidt提出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rate turbule  相似文献   

4.
苏瑞瑛  赵娟  王永辉  肖文良 《临床荟萃》2008,23(21):1587-1590
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由Schmidt于1999年最早提出,开始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病死率的预测,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扩展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筛选需要植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患者以及治疗(溶栓、介入、冠状动脉搭桥及药物)疗效的评价和监测。与以往传统高危预测指标[心率变异性(H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T离散度等]不同,该指标是通过单次室性期前收缩这样一次微弱内源性刺激引起自主神经张力及相关反射的变化,进而判断受检者体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而更加器官化、系统化,特异性更强。现就HRT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和应用评价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168例,于心肌梗死后3~4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同时与112名健康人作对照,将Holter文件在HRTl View V0.60-1程序下处理.观察室性早搏后30个窦性心率变化,取得心率震荡参数.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事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终点死亡.根据随访结果将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各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价值,评价各自预测能力.结果:心肌梗死组平均随访(238.4±109.3)d,26例死亡,142例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震荡斜率具有较强的风险预测价值(RR=12.37,P<0.01),震荡起始值≥0的预测价值较低(RR=2.93,P>0.05),震荡起始与震荡斜率均异常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32.7,P<0.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震荡斜率≤2.5 ms/RR及左室舒张束期直径≥5.5 cm是仅有的2个独立危险预测变量.RR分别为9.67(P<0.01)和3.72(P<0.05).结论:窭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09.3)d,2 例死亡,142例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震荡斜率具有较强的风险预测价值(RR=12.37,P<0.01),震荡起始值≥0的预测价值较低(RR=2.93,P>0.05),震荡起始与震荡斜率均异常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32.7,P<0.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震荡斜率≤2.5 ms/RR及左室舒张束期直径≥5.5 cm是仅有的2个独立危险预测变量.RR分别为9.67(P<0.01)和3.72(P<0.05).结论:窭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09.3)d,2 例死亡,142例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震荡斜率具有较强的风险预测价值(RR=12.37,P<0.01),震荡起  相似文献   

6.
李计娥  朱正炎  赵勇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60-116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再灌注治疗,对窦性心率震荡影响。方法从本院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h行溶栓治疗62例,〈6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5例,与同等条件急性心肌梗死未行再灌注43例,1周时做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取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直接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溶栓组TO及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再灌注组与行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无论采取介入还是溶栓治疗均可改善HRT,能充分保护和改善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降低心肌梗死后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室颤)患者发生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室颤的9例为室颤组,以未发生室颤的49例为无室颤组,比较两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异同。结果室颤组与无室颤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0±5.7)mm、(0.59±0.11)和(45.8±5.0)mm、(0.58±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颤组心率震荡初始值与震荡斜率值分别为(0.81±2.03)、(2.18±1.06)ms/RR间期,无室颤组分别为(-0.65±2.64)、(4.05±1.22)ms/RR间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颤时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更明显,部分患者在心肌梗死早期即已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DM组)与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NDM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DM组患者和120例NDM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血管损害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DM组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心力衰竭,血管损害明显高于NDM组(P〈0.05),心力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DM组患者发生非典型胸痛与临床症状以及发生心力衰竭,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宁  王红梅  马利娜 《临床荟萃》2007,22(6):422-423
如何识别心肌梗死等高危人群,一直是医生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窦性心率的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一项可靠的检测方法,我们筛选49例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正常人,观察其 HRT并分析多变量关系,预测其相对危险度,从而探讨心肌梗死患者HRT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水平,并分析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对56例正常人(Ⅰ组)、5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组);50例2型糖尿病无心肌梗死患者(Ⅲ组)和42例2型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Ⅳ组)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结果:Ⅳ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I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组患者,而ISI则低于Ⅰ组和Ⅲ组患者。Ⅱ组患者的血清空腹胰岛素、IR水平明显高于Ⅰ患者,而ISI则低于Ⅰ组。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Ι(cTnI)、B型钠尿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32例T2DM合并AMI(T2DM)患者、40例非DM的AMI(NDM)患者血样本,比较cTnI、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并对累及梗死部位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的BNP和hsCRP水平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TnI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测定值;冠状动脉造影提示T2DM组冠脉多部位病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 cTnI、BNP和hsCRP联合检测对T2DM合并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收集并比较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各参数均较健康体检者降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糖尿病(DM)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5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DM分为单纯脑梗死组35例和脑梗死并DM组23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敏感性。结果 3组BMI、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并DM组FBG、SBP、DBP、TC、TG、Apo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并DM组FBG、DBP、TC、TG、LDL-C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并DM组与正常对照组LDL-C、HDL-C及ApoA1、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正常对照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为100%,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并DM组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分别为71%和50%。结论正常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合并DM时IR及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 (CI)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面积大小、多灶性梗塞、复发性梗塞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 192例脑梗塞患者分为二组 :糖尿病并CI组 ,非糖尿病CI组 (对照组 ) ,对照分析了二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 (BMI)、梗塞面积、多灶性梗塞、复发性梗塞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并CI组其血脂、大面积梗塞、多灶性梗塞、复发性梗塞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CI时 ,大面积梗塞、多灶性梗塞和复发性梗塞容易发生 ,且与血糖水平有明显的关系 ,肥胖是发生CI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参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其心率震荡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否将心肌梗死组分为A组(室性心动过速组)与B组(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其心率震荡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震荡初始(TO)为-0.46±1.37,震荡斜率(TS)为3.99±3.53;正常对照组TO为-1.93±1.86,TS为8.98±4.84;心肌梗死A组与B组的TO分别为0.32±2.01及-0.91±1.80,TS分别为2.75±3.33及5.32±3.89。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A组与B组的心率震荡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指数低于正常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作为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MI患者40例,于PCI前及PCI后2h、12~24h及术后1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变化情况。【结果】AMI患者成功PCI(TIMⅠ-Ⅲ级)术后2h内震荡斜率(TS)值即明显改善(升高)(P〈0.01),而震荡初始(TO)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12~24h及一周后TO及TS较术前、术后2h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12~24h及一周后HRT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后行PCI(TIMI1I级)患者术前、术后HR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成功PCI再灌注(TIMI-Ⅲ级)治疗后可明显改善HRT,提示成功PCI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的抗心律失常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苟婴如  彭蓉  王晋川 《华西医学》2000,15(2):175-176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与老年人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TCD检测脑血管病变部位的差异。方法将接受检测的218例分为DM组,与非DM组,进行分析。结果DM组患者病变部位颅内外血管均受累,且前后循环无明显差异,非DM组患者病变部位以颅内段前循环为主。结论DM患者脑血管损害较非DM患者范围广泛,且大中型动脉均可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