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则河南中医学院(450003)李柏龄【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医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故其治疗亦当各异。例1刘某,男,54岁,干部。1995年11月4日初诊。据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雪梅 《四川中医》2004,22(2):15-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现代医学目前在治疗上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利用中医中药对该病进行辨证治疗效果较明显,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病理的认识,具体阐述了该病的中医辨证依据、分型论治的要点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顽固 ,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 ,且具有明显的副作用 ,所以探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 ,成为治疗这一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对此症给予准确的中医辨证分型则对实施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在多发性末梢神经症状 ,有感觉异常和疼痛两大主要表现 ,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 ;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 ,局部皮肤可有触痛症状。可发生在肢体双侧 ,也可单侧 ,可对称 ,可不对称 ,但总以双侧对称性为最常见。尤其双下肢。体征有 :…  相似文献   

4.
辨证施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惠玲 《陕西中医》2008,29(12):1607-1608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配合外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施治配合外用药治疗本病4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标本兼顾,扶正固本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丽峰 《中医药学刊》2001,19(2):119-12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是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日渐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辨证分型、主方加减及成药为主;中西医结合;其他疗法,如针灸、外洗及综合疗法,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辨证施治中应标本兼顾,并将活血通络之法贯始终;另可开展中医药针对某一临床状的研究;临床科研设计应做到随机、对照、并以客观指标做为评定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目前对其发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现将有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益气养阴活血法 李氏[1]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西洋参或太子参、路路通、生地黄、赤芍、当归、川牛膝、木瓜、地龙、鸡血藤、丹参等)治疗3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高氏[2]用糖络宁胶囊(黄芪、生地黄、当归、丹参、鬼箭羽、全竭、蜈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人均以西药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2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体会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033000)张巧英关键词糖尿病性神经病,中医药疗法一、阴虚血燥、热毒蕴盛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而长期不愈,邪热入营血,灼血伤络,以致经脉涩滞,肌肤失养,甚则热蕴成毒,血燥生风,出现各种异常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总数60%以上,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达90%~100%。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治疗困难。西医认为早期可治,晚期不可逆。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下肢痿软甚至瘫痪,属中医麻木、痹证、痿证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河北中医》2001,23(1):77-7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有症状者可达 5 0 %~ 70 %以上。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至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具有一定的优势 ,报道颇多 ,兹概述如下。1 辨证论治刘昌海等[1] 将DN按中医辨证分为3型。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 ,予补气活血 ,通络活血法 ,补阳还伍汤加减 ;气阴两虚、经脉失养型 ,予益气养阴 ,温经通络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气虚痰阻经络型 ,予益气化痰 ,活血通络 ,温胆汤加丹参、鸡血藤、牛膝、薏苡仁等 ,有较好疗效。但大多数作者认为DN主要病机为气阴…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即消渴病,内热伤阴是其基本病机,由于内热是邪火,邪火不仅伤阴而且耗气,日久可成气阴两虚,以致阴阳俱虚。阴虚或气阴两虚的基础上,久病入络,还可表现为全身性的络脉血瘀,即所谓微血管病变,并继发神经损害,有的出现皮肤瘙痒、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瘙痒的形成,既有阴虚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兰 《中医药学刊》2001,19(3):211-213
  相似文献   

13.
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益气滋阴、通络祛风的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1例,经45天的治疗,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血糖由治疗前的平均13.45mmol/L下降至9.51mmol/L,24小时尿糖由39g下降至11g;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消失。说明本方也有一定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赛珊 《山西中医》1991,7(3):24-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前,易被忽视,而且目前无特效药物,疗效欠佳。郭教授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验案2则。例1:×××,女,25岁。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半年,用胰岛素(64μ/日)治疗效果不佳,血糖控制不力,空腹血糖300~400毫克%,肢体疼痛麻木无改善来诊,症见全身肌肉疼痛麻木,以胸背、胁肋及大腿为重,痛甚时彻夜不眠,服止痛药亦不能缓解,下肢发凉,心烦急躁,舌淡暗,苔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为消渴日久、内热伤阴耗气、阴虚、气虚、气阴两虚至阴阳俱损、肝肾亏虚.本文总结临床上以"以虚为本,瘀血为标"的理论为基础,辨证治疗,共分四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了综述。指出:中医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致使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应统一标准,使其更具可比性,临床研究多停留于小样本,缺乏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90%,目前临床治疗仍是比较棘手,西医治疗以积极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但疗效欠佳,我们联合西药同时应用本院自制剂痛麻杞宁口服液(冀药制字Z20050864)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与至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感觉功能、MNCV及SNCV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结论:中医辨证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感觉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6 0 %~ 90 % [1] 。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神经病变性溃疡 ,最后因感染和坏疽而截肢。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 ,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是始动因素 ,神经缺血、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共同参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 ,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1 辨证治疗于秀辰[2 ] 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 ,分三型 :早期为气阴两虚 ,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用生脉散合生地、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