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视神经脊髓炎发病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是存在于肠道中微生物的总称,其可通过脑-肠道-微生物轴调节宿主的神经系统活动,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组成改变与视神经脊...  相似文献   

2.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密切的部位,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肠上皮细胞不仅主宰人体的消化及吸收,而且在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作用。肠道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肠道内壁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3.
正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不完全统计,全球有约1.3亿人正遭受着哮喘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哮喘发病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哮喘发病也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拥有更高的发病率,这些都表明环境因素在免疫耐受的形成和支气管哮喘发生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1]。1989年,Strachan发现幼年时期经常感染的儿童,其日后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通量测序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KD病理状态能诱导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并引起多种肠源性尿毒症毒素(UTs)的增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这些UTs移位刺激了机体内的炎性反应,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就肠道菌群在CKD中研究现状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能为延缓CKD的持续进展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提示,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和人体的免疫系统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功能及建立免疫的稳态与肠道菌群的作用密不可分。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的紊乱势必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而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低下直接相关,那么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的"微生物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调节机体的稳态和健康。运动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菌群的组分和结构优化,从而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甚至影响着"菌群-肠-脑轴"的相互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各项功能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运动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脉压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情况。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中国北方某社区志愿者血压正常、高血压前期和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的混合人群队列,其中高脉压患者32例(脉压≥60mmHg)为研究组,脉压正常人群157例(脉压<60mmHg)为对照组。基于队列人群粪便样本DNA进行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数据,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潜在的代谢功能进行分析,以评估肠道菌群的组成在高脉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脉压高组与对照组人群的肠道菌群在属genus层级主要由Bacteroide、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和Sutterella构成。在种species层级,主要由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Sutterellawadsworthensis、Prevotellasp.组成。脉压高组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物种相对丰度与对照组显著区别。其中Vibrio、Campylobacter、Rothia、Hallella等的含量水平显著升高,而Alistipe、Burkholderi、Akkermansia等显著减少。通过比对KE...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广为接受的是二次打击学说,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NAFLD的研究不断深入,充实和发展了二次打击学说,也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益生元、益生菌治疗NAFLD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其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联系。该文主要针对高血压状态下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调节血压的分子机制、肠道菌群失衡检测技术,以及肠道益生菌治疗高血压的潜在用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CAD)的重要原因,其以脂质代谢紊乱为发病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受多种机制的调控。肠道菌群是机体消化系统中数量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定植在肠道以共生的方式协同宿主工作,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反应和维持肠道结构,现已证实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许多人类常见疾病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及其参与的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代谢途径与AS的发生有着复杂的联系,提示TMAO可作为早期预测A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血流不能顺利通过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项针对中国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造成的残疾或死亡已超过了其他疾病。而在发病和流行的卒中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则分别占69.6%和77.8%[1]。虽然临床上已采用如动静脉溶栓、血管介入及神经保护等疗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有颅内出血的危险;介入治疗则要考虑手术时间和术后药物应用的问题;神经保护治疗虽然理论上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实际作用并不理想[2]。  相似文献   

12.
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肠道菌群在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维持肠道黏膜屏障正常功能,各种肠道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从而维持肠道动态平衡。因此,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以防止肠源性疾病。机体一旦发生脓毒血症,肠道内环境破坏,炎性因子产物增加,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脓毒血症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本文就肠道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有着密切联系.肠道菌群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神经元的发育,而肠道菌群紊乱则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AD.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炎症、β-样淀粉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递质失衡和氧化应激等都会加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免疫系统,在维持宿主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直接或通过代谢产物间接参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探讨肠道菌群与免疫的关系,对进一步认识疾病,以及肠道菌群作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具有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肠道菌群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均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将会导致许多疾病.目前为止,肠道菌群与衰老关系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衰弱等...  相似文献   

16.
游超  尹恝 《临床荟萃》2018,33(3):194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是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肠道白细胞介素(IL) 17+γδT细胞向脑膜区的迁移影响卒中结局。还有研究发现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细菌来源于肠道等。总之,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影响卒中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卒中事件及卒中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也逐步加深.除了传统认知中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外,近年来揭示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联系的研究也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菌群被誉为新型的内分泌器官,参与人体代谢和免疫,其有机组成、正常功能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焦虑及睡眠障碍,甚至出现厌世、自杀等一系列行为改变[1].研究报告称脑卒中后PSD患病率约为30%,其中严重抑郁症患病率为17.7%[2-3],且患PSD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随着糖尿病人群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在健康个体中,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就会产生各种疾病。继2011年国际透析大会首次提出“肠-肾轴”概念后[2],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聚焦在肠道菌群对DN的作用机制方面。目前针对DN和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成为干预和治疗DN的新靶点。1 DN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中的大量不同种类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通过现代测序技术分析,肠道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远高于人体的细胞总数[3],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4]。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它们是影响人体健康且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共生菌[1]。人体肠道的共生菌种类繁多,有500~1000种,数量达108个,而人体自身的体细胞不足106个[2]。人类肠道细菌基因组计划证明人体肠道菌群约有300万个基因,而人体细胞核内的基因约有2万个,肠道菌群的基因数量约为人体基因数量的150倍[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