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软骨瘤X线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3例病人手部X线平片,结果18例具有特征X线表现,5例不具有。结论常规X线平片检查对手部内生软骨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本病区病例的分析总结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治。方法收集本病区从1996-2007年收治的5例脊柱骨软骨瘤病例,分析其发病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以及顸后情况,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治。结果脊柱骨软骨瘤在脊柱肿瘤中少见,发生于椎管内可通过CT/MRI等早期诊断,椎管减压、肿瘤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复发恶变率低。结论脊柱骨软骨瘤通过早期确诊手术减压,可获得良好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本病区病例的分析总结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治。方法收集本病区从1996~2007年收治的5例脊柱骨软骨瘤病例,分析其发病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治。结果脊柱骨软骨瘤在脊柱肿瘤中少见,发生于椎管内可通过CT/MRI等早期诊断,椎管减压、肿瘤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复发恶变率低。结论脊柱骨软骨瘤通过早期确诊手术减压,可获得良好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宽基底骨软骨瘤影像诊断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不同影像检查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影像检查有独特的诊断优势.结论:对于非典型宽基底骨软骨瘤应综合利用影像设备检查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个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的致病基因EXT1进行突变分析。方法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EXT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突变后,对相应PCR产物进行T克隆,以证实突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EXT1基因相应外显子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多发性骨软骨瘤,其父也有类似临床表现,但明显轻于先证者,且11名同胞及其子女均无发病。先证者序列分析表明,其EXT1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杂合的缺失突变:1476-1477delTC。先证者父亲的血液组织、精子和口腔粘膜细胞也存在相同突变,但在PCR产物直接测序中突变体的测序信号明显弱于先证者;在PCR产物的T克隆-测序中,来自先证者父亲的血液、精子、口腔黏膜细胞突变体的重组菌分别占总数的10%、2.6%、13.3%。其他11名同胞未见EXT1基因突变。结论先证者父亲在胚胎早期发生了EXT1基因突变,使其体内部分细胞(包括部分软骨细胞)带有EXT1基因突变,导致症状较轻的多发性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7.
孙岩 《现代保健》2010,(3):134-135
目的探讨腰椎管内骨软骨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7例腰椎管内骨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及诊治情况。结果本组7例中,腰椎管内骨软骨瘤生长在L2椎板关节突1例,L5椎板关节突2例,L4和L5椎板各1例,S1椎体后缘1例,L5右侧椎板与椎体间1例,7例患者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论脊柱骨软骨瘤腰椎发病较少见,好发于L5,就诊时往往已累及马尾神经。CT诊断是其首选,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彻底切除。手术时应防止马尾神经损伤加重,确诊需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0例,均为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经X线、CT、超声波检查,检查后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诊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和CT检查对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效果明显,但X线检查对软骨帽、周边组织病变的检查效果不佳,远不如超声波和CT检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效果与CT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其检测费用低于CT检查(P〈0.05)。结论:X线联合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效果与CT检查相当,但其更为经济、简便,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2月医院放射科接诊的52例骨软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随机选取26例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为实验组,其余26例骨软骨瘤患者为对照组,诊断小组分别进行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应用SPSS19.0软件对影像诊断分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影像诊...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以往常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治疗,疗效常不满意。由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强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给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带来新的曙光。回顾我院3年来对4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进行治疗并同期用西咪替丁治疗2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软骨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6例手部单发或多发内生软骨瘤的患者分别采用病灶刮除自体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术治疗,术中对于瘤壁采用高渗盐水灭活,通过术后1~6年随访比较疗效。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软骨瘤。5例功能稍差,其余61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手部内生软骨瘤早期治疗均可以达到防止手指畸形影响手部功能的效果,并能防止肿瘤恶变,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陈春光  许萍 《现代保健》2010,(2):102-103
目的 探讨额窦骨瘤的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 分析7例额窦骨瘤手术病例中骨瘤的位置、大小和手术方式.结果 7例病例均顺利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结论 额窦骨瘤位于额窦眼眶内外侧缘中垂直面以内,基底呈蒂状,大小可通过额窦口,且额隐窝宽敞者可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较大的额窦骨瘤宜采用鼻外进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具体介绍了二例络膜骨瘤病例,这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眼底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女:男的约4:1,具体病因不清,多认为是先天性迷离瘤,B超,FFA,CT对脉络膜骨瘤诊断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具体介绍了二例络膜骨瘤病例,这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眼底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女:男的约4:1,具体病因不清,多认为是先天性迷离瘤,B超,FFA,CT对脉络膜骨瘤诊断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1例、磁共振成像(MRI)扫描4例。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CT和MRI检查分别有13例、10例和3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9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和MRI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便于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关节内骨样骨瘤11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于1~3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髋关节骨样骨瘤疼痛定位不确切,X线因遮挡显示不清,容易误诊,CT是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CT引导下手术是保证瘤巢切除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庆纲 《工企医刊》2010,23(3):78-79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骨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骨样骨瘤。笔者对骨样骨瘤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对骨样骨瘤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以期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总结骨样骨瘤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为病灶中央透光区及外围宽窄不一的骨硬化,还可伴有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或相邻关节肿胀;典型的CT表现包括患者出现早期的低密度瘤巢,其形状可为圆形,也可为卵圆形,同时在瘤巢周围可见发生有反应性骨硬化的情况;瘤巢的MRI具体表现可见有圆形或椭圆形信号异常区,其单发直径小于2cm,在T1WI上表现为中等信号,接近于肌肉,而在T2WI上则表现为高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后扫描瘤巢明显强化,少数可呈环状强化。结论:典型的骨样骨瘤根据X线、CT及MRI表现,再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较容易;瘤巢未显示者,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2例,男8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直径0.5~1.5 cm,平均0.9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2例X线平片仅8例显示瘤巢,1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66.7%(8/12)和100%(12/12)。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ICD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疾病分类方法,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及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疾病编码主体必须是专业的编码员,临床医师的责任是准确、完整、规范地书写诊断。保证高质量的编码,应让编码员与临床医师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