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汁由肝细胞生成,进入胆囊之前的胆汁称为肝胆汁,正常成人分泌胆汁为08~1L,在非消化期间,胆汁经左右肝管和总肝管贮存于胆囊内,胆囊可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使之浓缩。进食后,由胆汁胆囊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为探讨急性肝炎时,胆囊的声像改变,我们对40例急性肝炎患者使用TOSHIBA240A型B超(频率为30MHz)进行了探查。所检病人均空腹8h以上排除脂肪餐,腹水症、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等,B超发现,所检查的18例患者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系结构正常,22例患者肝脏体积增大,以肝右后叶、肝尾叶增大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吻合术(STH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以来135例STHG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胆囊功能、结构情况。结果 STHG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胆囊收缩与浓缩功能基本正常;胆囊黏膜色泽正常,无水肿、糜烂。结论 该术式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防止了肠液的反流。同时,由于胆囊与肝内胆管可通过大的吻合口互相沟通,胆囊内浓缩胆汁可随时进入肝内胆管,提高肝内胆汁胆酸盐的浓度,从而起到溶解肝内胆管胆色素结晶、防止色素结石复发的作用。该术式对患者的影响小,同时为治疗复发结石预设了通道,并能预防结石形成,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胆囊改变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肝外影像征象,近年来研究表明其与肝硬化临床Child-Pugh分级、肝纤维化等存在相关性,对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有着一定的价值。从肝硬化病人胆囊的位置、形态、功能及结石形成等多方面综述述其发病机制、影像学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胆汁瘘除因介入治疗、各种肝穿刺术、胆囊穿刺置管等原因所致外,绝大多数是胆道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常与术后膈下感染有关;其次为手术中未发现肝外胆管或其他变异肝管的损伤,胆囊管残端结扎不牢等。我科2000年以来,施行单纯胆囊切除手术,造成胆汁瘘4例,经再次手术而愈。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由池  高志清 《人民军医》2000,43(9):518-519
胆道术后胆漏 (胆漏 )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有报道为 4 1 % ,本院近 1 0年为 1 6%。此并发症可发生于胆道手术的各个环节中 ,处理失当常给病人造成痛苦 ,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腹内脓肿、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为避免此并发症发生 ,对其病因、预防及处理予以探讨甚有必要。1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近半数胆漏与胆囊切除相关 ,其原因是 :1 1 胆囊床副肝管、迷走小胆管损伤与开放 胆囊副肝管发生率为 0 7% ,一般为 2~ 4支 ,胆囊切除术中易疏忽伤及。未将胆囊与胆囊床间行径在纤维结缔组织中的无法明晰的细小…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并发胆囊炎的影像特点、临床表现及病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术后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138例,肝血管瘤4例,观察其胆囊动脉及胆囊血管造影表现;胆囊炎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B超和/或CT胆囊形态变化。对于确诊为胆囊炎的患者,分析其所应用的化疗方案。结果:17例患者(肝癌14例,血管瘤3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12%),其中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示胆囊动脉和/或其分支闭塞,胆囊染色11例,发热17例,右季肋部疼痛17例,10例伴右肩部放射,Murphy征阳性17例。17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明显增加。术后腹部B超(12例)、CT(5例)示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窝渗出。14例TACE后并发胆囊炎的肝癌患者化疗方案为:BLM5例,DDP(或CP)4例,BLM+DDP或CP2例,EADM3例;3例肝血管瘤患者仅用BLM。结论:TACE后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动脉的解剖、导管尖端的位置、栓塞剂、化疗药等多种因素有关,应综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作出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瘀积性疾病,它主要影响肝内胆道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何建春  顾明 《西南军医》2007,9(2):18-19
目的 通过对100例胆囊及肝外胆管(肝总管与胆总管)正常结构尚存在的患者ERCP图像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胆囊手术(尤其是LC)术前了解肝外胆道系统形态及变异的重要性。方法 选出100例胆囊及肝外胆管正常结构尚存在的患者图像,对其形态、汇合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图像中肝外胆管显示清晰者97例(97%),3例因胆总管下端开口松弛导致大量气泡进入胆道,但肝外胆管大体形态显示尚清晰,胆囊及胆囊管显示清晰者87例(87%),13例(13%)仅部分显示胆囊或胆囊管。结论 ERCP可以清晰显示肝外胆管及胆囊管的形态及变异情况,对于胆囊手术术前了解肝外胆道系统形态及变异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3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腹部超声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孕妇腹部超声特点。材料和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31例AFLP患者病史、腹部超声及血清总胆红素黄疸资料。结果:根据其肝超声三种表现分为三组,第一组脂肪肝组11例、第二组肝质地密集组15例、第三组肝质地无改变组5例;产前的三组患者分别为9/19例、9/19例、1/19例,产后的三组患者分别为2/12例、6/12例、4/12例,产前、产后比较,其第一、第三组病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超声表现与黄疸情况无关,无轻度黄疸,重度、中度黄疸无显著差异。伴随腹部其他脏器受损,胆囊改变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胆囊改变为胆囊壁水肿伴无胆汁或胆汁充盈差;有胰腺肿大伴胰周积液者2例提示病情危重,均为产前,其中1例死于该病的稀有并发症呼吸衰竭;产后脾肿大、胸腹腔积液较产前多。结论:AFLP腹部超声有其特点,可为临床诊治和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为一相对少见的肝内小胆管胆汁郁积炎性疾病。肝活检标本组织学显示小胆管破坏,肉芽肿及淋巴细胞浸润,病理学表现常酷似类肉瘤或淋巴瘤。作者回顾性评价了21例经肝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CT扫描。年龄33  相似文献   

11.
李晖 《人民军医》2004,47(4):217-218
三叉神经痛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治疗原发病,而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2001~2002年,我们采用周围神经撕脱加CO2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MR淋巴造影(MRL)对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3.0T MR对582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进行MRL.并对淋巴结形态及显影情况,淋巴管数目和淋巴速度等进行评估.结果 原发性与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碍MRL均显示或为淋巴结受累、或为淋巴管受累、或为两者均受累.根据MRL显示的淋巴管数目,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为淋巴系统不发育、发育不全和淋巴系统增生3类;继发性淋巴水肿可分淋巴管闭塞减少型和淋巴管开放增多型.动态MRL显示原发性淋巴水肿受累肢体淋巴回流速度平均为(1.0±0.62)cm/min,显著慢于继发性受累肢体平均流速(2.22±1.64)cm/min(P<0.01).在原发性与继发性淋巴水肿中,对侧相比患侧淋巴结MRL均表现为显影数目少、显影延迟和显影信号低.结论 动态MRL能够评估肢体淋巴水肿淋巴系统形态及功能改变,为淋巴水肿诊断提供有力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例腹腔镜胆囊术后胆道系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30例,其中16例行转开腹手术,14例腹腔镜胆囊术后出现并发症。结果 5例胆总管结石MR显示胆总管内有低信号改变,"T"管造影为充盈缺损区。3例胆汁漏显示对比剂浓聚及肝包膜下积液。2例腹腔镜胆囊术后小胆囊系胆囊管遗留稍长;1例腹腔镜术后胆结石脱落到胆囊窝附近,1例误扎胆总管MRCP为胆总管下端剪切样改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发现腹腔镜胆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及狭窄2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栋  陈锦俊 《人民军医》1998,41(10):572-573
1986年6月~1997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及狭窄232例(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手术的38.8%),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07例,女125例;年龄18~61岁,平均42.4岁。有胆道手术史84例,其中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胆道探查及T形管引流术71例,胆肠内引流术13例。1.2 结石分布与合并症 左侧肝胆管结石143例,右侧41例,双侧48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54例,合并肝胆管狭窄157例(67.7%),其中多处或多层狭窄52例。合并肝外胆管狭窄21例,胆汁性肝硬化34例,门脉性肝硬化3例,肝胆管癌5例,原发性肝癌1例,Caroli病5例,胆汁外…  相似文献   

15.
王学闽 《武警医学》1999,10(5):285-287
近端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和其分叉部以上的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6%[1],现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1病因及病理胆管癌的病因不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Rosen报道并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则多源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化疗灌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根据巴塞罗那分期(BCLC)及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TACE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载药微球的兴起与发展,载药微球-TACE(D-TACE)开始在各个分期的肝癌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就TACE尤其是D-TACE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肝转移瘤中的应用,TACE与其他治疗方式的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以及TACE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HAC)是一种罕见的伴有肝样分化的肝外上皮细胞肿瘤,具有肝细胞肝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临床上以胃部多见,这可能与胃和肝胚胎发育时同起源于前肠衍生物有关[1],也可发生于肺、胰腺、泌尿系统及女性生殖系统等[2,3],发生于胆囊者非常罕见。笔者收集4例原发胆囊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HAG),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2天前因"萎缩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于外院手术治疗。在T5~6硬膜外阻滞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可见胆囊萎缩且被大网膜紧包裹,胆囊三角内侧壁与肝总管右侧壁破损超过肝总管外径的一半,符合Mirizzi综合征。分次切除胆囊,检查发现肝总管缺损较多,有胆汁漏出。因条件及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7例临床资料完整、行肝穿刺检查的AIH-PBC0s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分析,并与11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8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作比较,采用HE染色、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结合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组织内CD3、CD4、CD8、CD20、CD25、CD57和CD68阳性细胞数量、比例和分布状况。结果该组AIH-PBCOS病例占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8.4%,男女比例为1:8.5,平均发病年龄39.3岁,其中血清ANA与抗M2抗体双阳性病例占52.9%(9/17),所有病例血清AIT、AST、TBIL、ALP、3γ-Gto、IgG和IgM均较明显升高。病理学观察见汇管区与肝腺泡内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较多炎细胞浸润,其中易见浆细胞的聚积性浸润。可见不同时期小胆管损伤或细胆管反应性增生并侵蚀肝界板。肝组织内CD^3+、CD^4+、CD^8+、CD20^+、CD25^+、CD57^+及CD68^+细胞数增加,其中CD3^+、CD8^+及CD68^+细胞比例偏高,尤以损伤小胆管及肝细胞周围为著。结论 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群中存在少数(本组病例8.4%)AIH-PBC OS,该重叠综合征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双重病理特征性改变,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性损伤可能是其主要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脏面穿孔CT与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多种影像检查确诊的胆囊脏面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MDCT)与MRI表现,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囊脏面穿孔的CT与MRI表现包括胆囊壁异常、胆囊脏面穿孔所致肝脏异常和胆囊周围及右上腹腔异常。胆囊壁异常包括胆囊壁局部缺损或突出正常轮廓外,壁呈分层状。肝脏异常表现为肝脓肿或胆汁瘤形成,胆囊床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异常强化。胆囊周围及上腹腔异常包括胆囊窝及右上腹腔包裹性积液,胃窦、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右半横结肠壁及邻近肠系膜肿胀。结论MDCT和MRI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胆囊脏面穿孔的大体病理特征、累及范围和程度,为准确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