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变型p53、Ki6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媛媛  朱艳 《山东医药》2010,50(48):98-99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与Ki67作为宫颈病变早期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53、Ki67的表达。结果 p53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低于CIN、宫颈鳞癌(P〈0.01);CINⅠ、CINⅡ与CINⅢ、宫颈癌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INⅢ与宫颈癌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53、Ki67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突变型p53、Ki67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协同检测有可能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iSS-1、P16INK4A及Ki67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40例CIN及4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KiSS-1、P16INK4A及Ki67的表达。结果 KiSS-1、P16INK4A及Ki67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的阳性表达率为85.00%、62.50%、29.70%,CINⅡ~Ⅲ为10.00%、65.00%、87.50%,宫颈鳞癌为8.00%、40.00%、95.00%;KiSS-1蛋白失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INK4A及Ki67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KiSS-1和P16INK4A、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KiSS-1低表达和P16INK4A、Ki67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KiSS-1、P16INK4A及Ki67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颈病变组织中P-Akt、NF-κ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9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P-Akt和NF-κB。结果 P-Akt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79%、66.67%、92.31%,NF-κB分别为10.52%、72.22%、96.15%,P-Akt和NF-κB在各种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结论 P-Akt、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观察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级别的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PK-1、ERα、HLA-Ⅰ基因在宫颈炎/CINⅠ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6%、88%;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8%;45%、24%;67%、40%。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炎/CINⅠ,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宫颈病变病理变化的加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DAPK1、HLA-Ⅰ、ERα基因表达阳性或缺失可能是CIN及宫颈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这些基因的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和宫颈癌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5.
伊心浩  郑妮  王际亮 《山东医药》2010,50(18):91-92
目的观察宫颈癌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及病变组织中Brn-3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CINⅠ级20例、CINⅡ级16例和CIN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宫颈脱落细胞中的HPV,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的Brn-3a。结果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阳性率分别为43.3%、50.0%、68.8%、84.2%、94.7%,宫颈组织中Brn-3a阳性率分别为6.7%、15.0%、62.5%、78.9%、89.5%。CIN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Brn-3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宫颈炎和CINⅠ患者(P均〈0.01)。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PV及病变组织中Brn-3a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3,P〈0.01)。结论宫颈癌脱落细胞中HPV及病变组织中的Brn-3a高表达,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滕怀兰  李艳兵 《山东医药》2008,48(30):89-89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45例宫颈癌(ICC)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VEGF。结果显示,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I、C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4.0%、68.2%、82.1%、97.8%。各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5。认为VEGF可能在CIN发展为ICC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宫颈癌、7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核内癌基因产物(C-myb)和淋巴管形成因子(VEGF-C)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比较。C-myb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Ⅲ、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0.7%、76.8%,组间相比,P均〈0.05;病理分级Ⅲ级、Ⅰ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50.0%,二者相比,P〈0.05。VEGF-C在CINⅠ、Ⅱ、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21.7%、50.0%、53.6%,组间相比,P均〈0.05;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67.7%,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6.0%,两者相比,P〈0.05;宫颈癌浸润≤1/2肌层者阳性表达率为33.3%,〉1/2肌层者为65.7%,两者相比,P〈0.05。认为C-myb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行为的一项指标,VEGF-C在宫颈癌的浸润、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老年患者p16、Ki67表达情况及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情况,分析p16、Ki67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老年患者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前病变老年患者100例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组,同期经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老年患者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炎患者60例作为宫颈炎组,全部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p16、Ki67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并比较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组HPV感染率。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16、Ki6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中,宫颈癌组p16、Ki67蛋白阳性率、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等级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证实,p16、Ki6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均呈正相关(r=0.744、0.561,P均<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患者p16、Ki67蛋白呈高表达,且与患者HPV感染明显相关,随着p16、Ki67蛋白表达升高,患者感染HPV风险增加,未来可考虑将p16、Ki67蛋白的动态监测结果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筛查与诊断的主要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5例)、宫颈癌(20例)及高危型HPV16/18阳性和阴性的宫颈炎(各15例)组织中的IL-2 mRNA、IL-4 mRNA。结果显示,与高危HPV阴性及阳性宫颈炎组织、高危HPV阳性CINⅠ、CINⅡ组织相比,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IL-4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IL-2 mRNA则明显下降,P均〈0.01。认为感染高危型HPV16/18的宫颈组织容易发展为CINⅢ甚至宫颈癌,其机制可能是局部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改凤 《山东医药》2006,46(29):33-3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43例宫颈癌组织标本、12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病理分期为Ⅰ期者显著低于Ⅰ期者(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及淋巴结转移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提示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Survivin可能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卓 《山东医药》2010,50(26):37-37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OX-2。结果 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0%(11/25),在宫颈癌中为82.2%(37/45),三者相比,P均〈0.01。G1级宫颈癌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G2、G3级(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COX-2在宫颈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殷红梅 《山东医药》2011,51(30):42-43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生存素(survivin)和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63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survivin和Bcl-2。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失表达率分别为0、31.25%和63.49%;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46.25%和77.77%;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7.50%和82.54%(P均〈0.05)。Fhit表达缺失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survivin、Bcl-2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Fhit呈失表达、survivin、Bcl-2呈高表达,三者参与了宫颈癌发病,且survivin、Bcl-2与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Ⅰb~Ⅱa期宫颈癌、30例上皮内瘤变(CIN)Ⅲ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IF-1α、VEGF,并测定MVD。结果正常宫颈、CINⅢ和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0%、72.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6.7%、69.3%,HIF-1α、VEGF在Ⅰb~Ⅱa期宫颈癌及CINⅢ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Ⅰb~Ⅱa期宫颈癌的肿瘤直径、宫颈深肌层浸润、颈管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的表达还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MVD及VE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1、0.585和0.464,P均〈0.05)。结论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HIF-1α呈高表达,HIF-1α可能诱导VEGF的生成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宫颈癌的浸润。  相似文献   

14.
李春  张树友 《山东医药》2009,49(26):40-4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OX-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宫颈鳞癌、30例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survivin和COX-2。结果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均阴性,CIN中阳性表达率为43.33%、宫颈鳞癌为67.31%;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CIN为40.00%、宫颈鳞癌为65.38%;不同宫颈组织的smvivin、COX-2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Sur-vivin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分级有关,P均〈0.05;COX-2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COX-2表达增强,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战姝妍  姚军 《山东医药》2011,51(50):19-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和P-糖蛋白(P-gp)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NACT,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的PCNA、p53、P-gp。结果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p53和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0.0%、56.7%;化疗后分别为93.3%、83.3%、83.3%,化疗前后p53、P—gp阳性率相比,P均〈0.05。NACT前宫颈癌组织p53、P-gp表达阴性者NACT有效率与p53、P—gp表达阳性者相比,P均〈0.05。结论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53、P-g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53、P-g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宫颈癌化疗疗效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宫颈鳞癌组织中HSP70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Bcl-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Bcl-2在60例宫颈鳞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HSP70、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HSP70与Bcl-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HSP70、Bcl-2均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HSP70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MMP-2、p5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培荣  李书忠  李萍 《山东医药》2010,50(19):49-50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骨肉瘤标本38份(观察组),另选同期骨软骨瘤标本10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Survivin、MMP-2、p5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骨肉瘤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5%、0%,P〈0.01;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10.0%,P〈0.01;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10.0%,P〈0.05。Survivin的表达与骨肉瘤病理分级、肺转移相关,MMP-2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相关;Survivin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MMP-2、p53蛋白异常表达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丽萍  丁宇  李静  徐彤  邱俊勇 《山东医药》2010,50(37):81-8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病毒(HPV)6/11、HPV 16/18、p53、Ki67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0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的HPV 6/11、HPV 16/18、p53、Ki67表达.结果 在宫颈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织中,4个检测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宫颈尖锐湿疣、炎症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中,HPV 6/11、p53、Ki67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p53表达在正常组织与良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 16/18在良、恶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在正常宫颈组织向恶性病变发展中,HPV 16/18、Ki67表达逐渐增强,p53表达逐渐降低;HPV 6/11在宫颈尖锐湿疣病变中高表达,在宫颈正常组织、恶性病变中表达较低.对宫颈活检时行HPV 6/11、HPV 16/18、p53、Ki67检测,有助于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李文艺 《山东医药》2010,50(4):96-97
目的检测基因表达产物P53和PTEN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上皮、55例CIN及15例SCC组织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和SCC中分别为0、41.82%、73.33%,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各CIN分级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TEN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I级、CINII级、CINⅢ级及SCC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53参与了CIN、SCC的发生,PTEN在CIN、SCC中可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24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 INⅡ、Ⅲ),22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 INⅠ),14例正常宫颈组织的HIF1α、VEGF、p53表达及MVD。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6.6%,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50%,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36.3%,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14%。宫颈癌组织中,VEGF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和45.9%。宫颈癌组织MVD平均为46.7±9.2。宫颈癌组织HIF1α及VEGF、p53与正常宫颈组织、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MVD值显著高于其他组织。VEGF、p53阳性表达率及MVD均与HIF1α阳性表达程度成正相关(分别为r=0.795,P<0.05;r=0.515,P<0.05;r=0.607,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P<0.05)、手术病理分期(P<0.05)有关。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宫颈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p53基因失活可能经HIF1α/VEGF通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HIF1,αVEGF过表达、p53基因失活及高MVD值与宫颈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