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锁定钛板结合植骨手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是否对维持跟骨高度及关节面平整有益。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植骨与非植骨结合锁定钛板治疗跟骨骨折22例(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男17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35岁。SandersⅢ型14例,Ⅳ型8例。植骨组采用取自体髂骨植骨填充缺损,复位后锁定钛板内固定;而非植骨组则不进行植骨,复位后单纯锁定钛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觟hler角与Gissane角进行测量,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6个月、1、2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两组手术方式对术后B觟hler角与Gissane角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获得优的例数分别为6、7、7例;非植骨组获得优的例数分别为5、6、7例。结论:植骨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中并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植骨与非植骨结合解剖型钢板手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植骨与非植骨结合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46例(植骨组23例,非植骨组23例).植骨组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骨填充缺损,复位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8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非植骨组复位后单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12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hler角进行测量,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6个月、1年、2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4个月.术后Bhler角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骨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中对后期的功能恢复未显示明显的提高,但对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限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跟骨骨折如处理不当,可产生功能障碍或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自1997年至2008年,采用小切口复位植骨加骨圆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开窗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瑞林 《中国骨伤》2009,22(9):714-715
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纵向负荷作用于足跟部所致,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属常见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治疗不当病残率高,笔者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开窗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84例9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外侧切口,通过跟骨外侧骨皮质开门.将骨折复位后植骨.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26足)。结果 术后均获5~32个月随访,按门振武等评分际准.优17例,良5例,差2例.结论 严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2009年8月,我科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4例跟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25足),男16例,女8例,年龄21~52岁。其中双侧1例。合并伤:胸腰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2例,外科颈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已发表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现有数据资料总结植骨与不植骨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表的关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植骨组)或不植骨(不植骨组)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英文文献.经全文阅读决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或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结果和数据,通过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分析2种治疗方案的功能预后和并发症.结果 共32篇文献包含128l例患者纳入研究.植骨组与不植骨组的术后感染率、骨关节炎发生率、距下关节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足完全负重时间(平均5.4周)显著低于不植骨组(平均10.5周).植骨组术后平均B(o)hler角显著大于不植骨组,且远期丢失较小.植骨组加权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低于不植骨组,分别为71.4分和80.5分;但加权Creighton评分高于不植骨组,分别为89.9、81.0分.植骨组加权优良率:优35%,良40%,中21%,差4%,不植骨组:优34%,良42%,中14%,差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会明显增加术后感染率,可较好地恢复B(o)hler角,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但植骨组的纳入患者中,塌陷型和粉碎性骨折的比例较高,仍需配对设计的前瞻性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证据.  相似文献   

8.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立槟  王德烈  林锦  王春 《中国骨伤》2007,20(2):111-112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41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其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6-57岁,平均33.1岁;左足18例,右足11例,双足6例。X线片示:Bhler角0°-15°者19足,<0°者22足。按Sanders分类:Ⅱ型14足,Ⅲ型23足,Ⅳ型4足。并行切开复位普通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及植骨术。结果:41足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90-100分)31足,良(75-89分)7足,可(50-74分)2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2.7%(38/41)。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植骨术有利于早期负重及避免距下关节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9.
侯金永  孙磊  杨茂清 《中国骨伤》2008,21(5):351-352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其中以伸直型损伤最为多见,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桡骨的短缩成角畸形愈合。近年来,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的方法在该类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于部分粉碎较重,背嵌插较大及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虽然早期可达到良好的对位,但后期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桡骨短缩及掌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对残留的骨缺损不予植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制备跟骨骨折模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残留骨缺损不予植骨,术后进行加载和被动运动试验,测定跟骨的力学性能和几何参数的变化;并对植骨与不植骨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比较跟骨参数的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残留的骨缺损不予植骨,钢板螺钉固定后跟骨的强度和承载能力高于正常跟骨,足弓的稳定性与正常足相当;足踝部被动运动试验前后,跟骨几何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与未植骨比较,跟骨几何参数的改变、关节面再塌陷的发生率和功能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掌握合理的复位固定方法,对跟骨骨折术中残留的骨缺损不予植骨并不增加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再塌陷的危险,不影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伤所致,损伤机制为偏心负荷引起的剪切、压缩骨折,多累及距下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2000-2004年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获得随访20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0~6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均摄跟骨正侧位  相似文献   

1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6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19足,Ⅳ型11足,总结评定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21足,良16足,可6足,差3足,优良率82.6%.优良率在不同骨折类型中分别为:Ⅱ型93.8%(15/16),Ⅲ型84.2%(16/19),1V型54.5%(6/11);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组和>14d组分别为87.2%(34/38)和42.9%(3/8);在术后B0hler角<15°组和≥15°组分别为37.5%(2/9)和89.5%(35/37);关节面复位质量≤2 mm组和>2 mm组分别为91.2%(32/33)和45.5%(5/13).对各因素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好.骨折类型、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Bohler角的恢复程度、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为影响其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自1999年3月-2005年4月共收治跟骨骨折63例,2003年以前38例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2003年以后25例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足跟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痛、畸形,足弓变浅,足跟加宽,X线片示Bohler角变小、消失或变负,载距突及关节面塌陷不平。其中克氏针撬拨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16~62岁,…  相似文献   

14.
克氏针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景华  田世松 《中国骨伤》2006,19(4):240-240
跟骨骨折系足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各异.自2000年1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23例跟骨骨折,其中关节内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取外踝植骨治疗,经6~2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颖  何伟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2015,28(2):117-121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否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能否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89岁,平均(52.3±0.2)岁;车祸伤13例,坠落伤3例,跌倒摔伤14例;GardenⅠ型1例,Ⅱ型6例,Ⅲ型12例,Ⅳ型11例,观察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91岁,平均(51.9±0.1)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1例,跌倒摔伤17例;Garden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5例,Ⅳ型8例,只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对两组的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年。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1±1.2)、(8.0±1.4)个月。观察组股骨颈骨折愈合29例,坏死1例;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愈合24例,坏死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延期锁定钢板加髓腔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常国  宋自昌  贾琨  刘国华 《中国骨伤》2009,22(11):809-811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LCP)加髓腔植骨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7~58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4h。按AO分类:43-A13例,A212例,A39例,43-C1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GustiloⅠ型5例,Ⅱ型6例),闭合性骨折18例。早期进行跟骨牵引(石膏托外固定5例)、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及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治疗。伤后8~12d伤肢肿胀明显减轻后进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髓腔自体髂骨移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0~12周X线片显示有明显骨痂形成时逐步负重。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1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按照Mazur踝关节评价标准:优25例,良3例,中1例。结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LCP加髓腔植骨治疗可以减少骨膜和髓腔的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率。而且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但是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弹性髓内针与克氏针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收治采取弹性髓内针(titanium elastic nail,TEN)固定与克氏针(K-wire,KW)固定的56例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TEN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年龄(8.6±2.1)岁;骨折按Metaizeau-Judet改良分型:Ⅲ型16例,Ⅳ型9例;闭合复位20例,切开复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3.6±1.7)d。KW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左侧12例,右侧19例;年龄(9.1±1.9)岁;骨折按Metaizeau-Judet改良分型,Ⅲ型19例,Ⅳ型12例;闭合复位22例,切开复位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7±1.5)d。分别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获得术后随访,TEN组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2.1个月;KW组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1.9个月。两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TEN组(56.6±11.8)min,长于KW组(45.5±10.3)min;内固定取出时间TEN组(9.1±2.5)周,长于KW组的(4.8±1.6)周;住院费用TEN组(1.8±0.3)万元,高于KW组(0.8±0.1)万元。按照Metaizeau等术后X线片评价及Tibone和Stoltz功能疗效评价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与克氏针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Metaizeau-Judet改良Ⅲ、Ⅳ型桡骨颈骨折总体临床疗效相当,由于弹性髓内针治疗需住院麻醉下二次取出内固定,医疗费用明显大于克氏针,弹性髓内针尚不能替代传统的克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9.
卢先整  胡长贤  刘本辉 《中国骨伤》2012,25(10):872-874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对128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男96例,女32例;年龄2~15岁,平均8岁;均为移位骨折,伸直型112例,屈曲型16例;尺偏型102例,桡偏型26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通过治疗后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2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6个月。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优116例(90.6%),良11例(8.6%),可1例(0.8%)。无针孔感染、肌缺血性挛缩及尺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不但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安全有效且治疗费用低的优点,而且又避免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治疗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