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乳腺癌保守性区段切除术后放化疗与仿根治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4例I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保守性(区段)乳房切除术28例,手术方式为乳腺象限切除术,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第一天开始用CMF方案化疗6周期,术后3周开始根治性术后放疗。结果:28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后,行根治性放化疗,与36例仿根治术患者相比,二者在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区段切除保留乳房的保守性手术行根治性化疗与仿根治术,其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期乳腺癌保守性区段切除术后放化疗与仿根治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4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保守性(区段)乳房切除术28例,手术方式为乳腺象限切除术,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第一天开始用CMF方案化疗6周期,术后3周开始根治性术后放疗。结果:28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后,行根治性放化疗,与36例仿根治术患者相比,二者在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区段切除保留乳房的保守性手术后行根治性放化疗与仿根治术,其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自1954年~1981年内天津肿瘤医院共收治女性乳腺癌病人3780例,其中65岁以上的105例,占2.8%,发病及就诊时间为10天~30年。本组内Ⅱ期54例占51%,非浸润癌4例,浸润癌101例中特殊型浸润癌32例占30.2%。本组行全乳切除术者42例,仿根治术者19例,典型根治术者41例。腋下淋巴节转移24例占41%,全组的5年生存率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及50%,全乳切除的5年生存率65%,仿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为63%,典型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为66%。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国内较多采用根治术和仿根治术。术后患侧上肢运动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加强术后患侧上肢锻炼,使其尽快恢复,是目前医护人员和患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我科在这方面工作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5.
110例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云英  只向成  于千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1):806-807,811
目的: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978年1月-1996年12月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082例,苍茫检出T0乳腺癌215例(217例次),其中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为110例(111例次),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5例行传统根治术,仿根治术66例,全乳切除术11例,乳腺部分切除加放疗4例,区段切除4例。病变多数(78.0%)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及特殊型癌。结论:在91例仿根治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从外科角度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术式。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4乳腺切除2例,1/4乳腺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12例,全乳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20例,仿根治术Ⅰ式(Auchincloss)23例,仿根治术Ⅱ式(Patey)5例,根治术1例。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瘤癌变局限于导管内43例,乳头状瘤癌变伴早期浸润20例,切缘均为阴性,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可采用包括病变导管和(或)肿物的局部扩大切除术,不必常规清扫腋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硬脊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程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90名ASA分级为Ⅰ~Ⅱ级、符合实验条件的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内关穴电刺激组(E组)、非穴位组(S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E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S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E组平均动脉压有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平稳下降的趋势.C组恶心、呕吐和疼痛平均评分显著高于E组和S组(P<0.05).E组和S组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硬脊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有较好的镇痛和稳定心率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与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2例Ⅰ、Ⅱ期乳腺癌随机分两组: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MAD组,95例);根治术组(RM组,97例).MAD组腋窝淋巴结清除范围是腋下群或加腋中群淋巴结.RM组采用Halsted根治术或仿根治术Ⅱ式.结果MAD组和R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9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90%.局部复发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3.1%,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MAD组为3%;RM组为7.2%.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与根治术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早期或较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逐年有所提高,但晚期乳腺癌(Ⅲ_b、Ⅳ期)就诊者仍占较大比例。其中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对预后影响甚大。本文对我院收治的Ⅲ_b及Ⅳ期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我院外科1975年~1989年共手术治疗乳腺癌1093例,其中Ⅲ_b、Ⅳ期乳腺癌183例,占16.7%。行仿根治术25例,根治术121例,扩大根治术34例,乳腺单切13例。共有7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TEAS组(H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H组患者接受TEAS和硬膜外麻醉,E组患者只接受硬膜外麻醉每组各20例。各组分别于入室后即刻、术毕、术后12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水平。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入室即刻血清皮质醇、IL-6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入室后即刻比较,两组术毕和术后12h IL-6水平、E组术毕和术后12h皮质醇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术后12h IL-6水平均高于术毕(P<0.05);与E组比较,H组术毕、术后12h IL-6水平和术毕、术后12h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与E组、入室后即刻及术毕比较,H组术后12h 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和IL-6升高的程度,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6 3- 2 0 0 1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 11例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11例均为手术检出 ,其中 8例为管内癌 ,1例小叶原位癌 ,2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 8例 ,根治术或仿根治术 3例 ,随访 3个月~ 2 5年 ,均健在。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63—2001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11例均为手术检出,其中8例为管内癌,1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8例,根治术或仿根治术3例,随访3个月-25年,均健在。结论: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0~Ⅱ期乳腺癌外科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1990年6月-2000年4月对临床早期癌12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其中0期3例,I期89例,Ⅱ期33例。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102例,未放疗23例。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7周。腋淋巴结阳性术后常规放疗,此后6-12个月内追加12-16次化疗。ER阳性服用TAM 2-5年。此外,选用同期0、I、Ⅱ期仿根治术或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95例做对照观察。结果:1)病理检查:125个象限切除标本中断端阳性10例(8.0%),均以管内癌形式出现。腋淋巴结平均检出16.8枚,阳性率15.2%;2)生存情况:125例随诊,>3年85例,>5年63例,全部生存。仅1例术后2.5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2年骨转移带瘤生存;随诊<3年40例,1例术后1年肺转移带瘤生存;对照组95例,1例肺转移死亡。结论: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与仿根治术,根治术效果相似且能保持乳房良好外形,是I、Ⅱ期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析1968年至1977年间129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部位包括胸壁60例,腋下10例,锁上25例,内乳10例,多发部位24例(胸壁+腋下10例,胸壁+腋下+内乳1例,胸壁+锁上8例,胸壁+腋下+锁上2例,锁上+腋下4例,锁上+内乳3例)。最长、最短和中位随诊期分别为20年、2年和6年。局部治疗包括单纯切除18例,切除+放疗40例,单纯放疗71例。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仍以传统的根治术或仿根治术为主。这类手术要求皮瓣薄、皮瓣游离范围广、创伤面大,因此,术后渗血、渗液量也相应较大,而皮瓣的坏死率一般在50%-70%之间。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术后术区安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同时辅以多头胸带或绷带的加压包扎。由于包扎时术区皮瓣受力不均,局部压强较大,带子又缺乏弹性,所以增加一些非手术原因引起的合并症,如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我们于1997年1月至11月用自制的短袖衫充气式胸带观察处理了一些乳腺癌术后的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本…  相似文献   

16.
自Halsted 1894年提出的乳癌根治术迄今仍保持着乳癌的标准术式地位。随着生物学、免疫学的深入研究 ,形成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 ,外科手术的范围不是扩大而是正在缩小。刘氏早在 1986年就指出仿根治术适应于Ⅰ、Ⅱ、Ⅲ期乳癌。Auchincloss术由于其保留了胸大、小肌而一向被认为不能很好清除腋淋巴结而仅用于临床Ⅰ、Ⅱ期乳癌。我们对此术式进行了改进 ,用于治疗临床Ⅲ期乳癌。体会如下。一般资料  3 5例临床Ⅲ期乳癌病人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最大年龄 86岁 ,最小年龄 3 5岁 ,平均年龄 49…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我院1978年1月~1982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和仿根治术后有腋淋巴结转移360例的预后。发现阳性淋巴结数1~3个和≥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及50.2%(P<0.01)。 术后我们通常把腋结分为3组;胸小肌外侧组(第一水平),胸小肌后组(第二水平)及锁骨下组(第三水平)。当仅外侧组阳性,外侧十后组阳性以及外,后及锁下三组均阳性时,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9.2%及41.5%(P<0.01)。腋结受累的水平愈高,预后愈差,指出乳腺癌术后腋淋巴结分组病捡有利于估计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1989年至1994年应用四环素腔内注射治疗乳腺癌并发胸水17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17例乳腺癌并发胸水均为女性,年龄32~68岁;均为乳腺癌中晚期患者,其中8例曾行乳腺癌根治术,5例曾行乳腺癌仿根治术,4例曾行全乳切除术;分别手术后2~9年出现胸水。方法一:肋间隙插管闭式引流法。胸部摄片及B超胸水定位,在最合适肋间隙放置引流管以利胸水完全排出,引流管接水封瓶,持续负压引流24小时后注射镇痛剂,用40ml生理盐水稀释的四环第1200mg从引流管注入胸腔内、夹住引流管12小时,嘱病人每30分钟变换体位使药物能均匀分布至…  相似文献   

19.
自1964~1981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癌1707例,其中30岁以内女性乳腺癌42例,占2.5%。本组年轻乳腺癌合并妊、哺者10例(23.8%),临床Ⅰ期5例,Ⅱ、Ⅲ期各16例,不能分期5例。治疗以手术为主,5例行扩大根治术,35例行根治术,2例行仿根治术。腋淋巴结转移率为57.1%。Ⅰ期的5、10年生存率均为100.0%,Ⅱ期为41.7%和12.5%,Ⅲ期为37.5%和60.0%。按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阳性组5、10年生存率为20.0%和10.0%,阴性组为85.7%和88.9%。本文资料表明,Ⅰ期的疗效不亚于其它年龄组,Ⅱ期以上则预后较差,究其原因为年轻患者有较高的腋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多伴有妊娠及哺乳。 本文总结了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讨论了影响年轻乳腺癌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99例诊断时即为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按1978年国际抗癌联盟规定的TNM标准重新分期。T_11例,T_221例,T_327例,T_450例。年龄24~68岁,平均46.7岁。全组除少数锁骨上淋巴结固定未切检外,其余均未有病理证实。99例分为外科组(外科切除+放疗、化疗)、放疗组(放疗+化疗)、化疗组(单纯化疗)及未治组4组。未治组中,6例出院后失访,统计中按死亡计,其余皆获随访。外科组44例其中区段切除6例,全乳切除7例,仿根治术16例,根治术12例,扩大根治术3例。全组5年生存率9%(9/99),外科组18%(8/44),放疗组5%(1/21),化疗及未治组无1例生存至5年。由本组分析结果看,似乎外科组5年生存率优于化疗组和放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