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关系。方法 184例研究对象根据即时血压,24h动态血压,左室肥厚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探讨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中除即时舒张压和昼间舒张压外其余动态血压(ABPM)参数均与左室肥厚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夜间收缩压r=0.84(P=0.0001)与夜间舒张压r=0.75(P=0.0001)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比昼间更密切,且高血压左室肥厚非榴型曲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结论 (1)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显著相关。(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可能延缓或阻滞左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判断有无左室肥厚,结果:非构型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密切,结论:夜间血压持续高和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过重负荷下,易导致和加重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安才 《临床荟萃》1992,7(7):295-297
既往认为高血压病的LVH(左室肥厚)是一种生理的适应性代偿过程,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它是一项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有LVH的高血压病患者其患心肌梗塞、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LVH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8倍,冠心病死亡率增加6倍。本文就LVH的现代意义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 (ET) ,一氧化氮 (NO)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心脏是高血压的重要靶器官 ,长期血压升高累及心脏改变其结构。我们测定一组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室肥厚 (L VH)者的血 ET、NO水平 ,探讨其与 L VH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高血压 (EH)组 :选择 1998~ 1999年住院及门诊的 EH患者 6 7例 ,男 31例 ,女 36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5 6 .6 6± 11.36 )岁。根据 1988年美国 JNC对舒张压水平分类 :轻度 2 8例 ,中度 2 6例 ,重度 13例。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合并 L VH者 30例 ,无 L VH者 37例。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6.
张新荣 《新医学》2008,39(1):33-34,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对2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成LVH组和非LVH组2组,分析比较24小时、日间、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LVH组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LVH组(P<0.01);高血压患者LVMI与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最强.结论:24小时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LVH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伴LVH者夜间的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均高于不伴LVH者,可见仅仅控制血压还不足以保护心脏,还应该重视降低24小时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从而降低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同步性,而心室复极不均一程度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及警告性定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分析,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危险性进行探讨。1监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2~14年的患者196例,其中94例有左室肥厚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天左室肥厚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病程5.15年;对照组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7岁,平均病程4.91年。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王中  杨修义  余景丽 《现代康复》1999,3(9):1084-108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血压波动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以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的方法研究150例高血压病患和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24 hABPa)和24h动态血压波动性(ABPV)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LVMI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高血压组LVMI与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 ABPs)显相关(r=0.612 P<0.001),与24 h小时舒张压平均值(24 hABPd)显相关(r=0.232 P<0.005),而与ABPV未显示相关性(P>0.5和P>0.2)。结论:高血压病组存在有明显的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左室肥厚与24 h血压平均值呈显正相关,与血压波动性无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左室肥厚检出率(50%)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23%),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比白昼更密切,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率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血压节律性对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昼夜血压变化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大庆市第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患者93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动态血压分析系统自动测压,白昼间隔每15分1次,夜间每30分1次。24h测压78次。统计分析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由计算机处理打印血压明细表,绘制血压曲线图。超声心动图采用美国HP5500型,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室质量。以左室质量男≥125g/m^2,女≥120g/m^2诊断为左室肥厚。血压昼夜节律判定采用动态血压正常值协作研究所规定的标准,既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问下降10%以上称之为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lt;10%称之为非杓型改变。结果:9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昼夜血压呈杓型改变41例,男25例,女16例;非杓型改变52例,男33例,女19例。②杓型与非杓型组相比,偶测血压和白昼平均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gt;0.05)。女性非杓型组24h平均收缩压比杓型组明显升高【(154.13&;#177;15.23),(135.21&;#177;9.71)mmHg.t=2.541,P&;lt;0.05】;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升高【(147.36&;#177;18.65).(124.49&;#177;8.89)mmHg,t=2.812,P&;lt;0.05】;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明显升高[(130.89&;#177;18.78)。(109.89&;#177;11.57)mmHg.t=3.203.P&;lt;0.05]。而男性高血压患者杓型与非杓型组各血压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③女性非杓型组的室间隔厚度与杓型组相比明显增厚[(1.45&;#177;0.42),(1.0l&;#177;0.12)cm,t=2.421,P&;lt;0.05];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厚【(1.26&;#177;0.19),(0.96&;#177;0.13)cm,t=2.902,P&;lt;0.05】;左室质量明显增大【(329.32&;#177;95.29),(229.32&;#177;27.31)g/m^2.t=3.104,P&;lt;0.05】。男性患者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非杓型改变较杓形改变者左室肥厚程度显著,而男性患者这种改变不明显,监测昼夜血压非杓型与杓型变化规律,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评估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村华  彭训 《临床荟萃》1996,11(20):929-930
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较多,国内习用以QRS电压增高为主要依据的单项标准。然而单独应用这些标准准确性均不很高,敏感性高的标准特异性低,而特异性高的标准敏感性又低。因此,各家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许多诊断标准,常用的有:黄大显等的修改后标准、Fisher判别法和12导联QRS总振幅测定等。我们以超声心动图资料作对照,对上述三种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其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78例均为住院患者,收缩压≥21.3kPa(160mmHg)及(或)舒张压≥12.6kPa(95mmHg),无左心衰竭史,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和合并其他心脏病,心电图无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无严重复杂的心  相似文献   

12.
冠脉血流储备 (CFR)减少是冠心病的最早期表现。以往研究表明 ,有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基础的患者 ,冠脉造影正常而冠脉血流储备却可异常[1]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功能。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甲组 :正常对照组 19例 ,无冠脉微血管病变基础 ,男 13例 ,女6例 ,年龄 (5 1.6± 7.3)岁。乙组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5 8.9± 8.1)岁 ,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 >12 5 g/m2 ,女 >110 g/m2 定义为左室肥厚 ,且冠脉造影正常 ,除外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 LVH组24 h、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以及各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均比无LVH组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且LVH组LVMI高于无LVH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左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室构型情况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95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依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两亚组。全组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室重量指数(LVMI);经动态心电图(Holter)判定心律失常,并将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组中检出左房扩大(LAE)63例(66.3%),左室肥顾(LVH)45例(47.4%),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单纯左房扩大37例,单纯左室肥厚19例,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LEH)26例,与对照组比较P<0.01。EH组中≥60岁单纯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发生率与<60岁亚组比较P<0.05。EH组检出室性心率失常(VA)54例(56.8%),房性心律失常(AA)71例(74.7%),两才有显著性差异(P<0.05)。EH组年龄≥60岁各种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60岁比较P<0。05。结论 高血压病除存在LVH外,还存在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其发生率高于左室肥厚。高血压病左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有关,房性心律失常高于室性心律失常;老年高血压病者比中年人更易发生左房、室内型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胡成钢 《中国急救医学》1997,17(3):55-56,F001
高血压患者有较高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原因是心脏是高血压直接受累的主要器官,主要表现是左心室肥厚(LVH),而高血压LVH的发展将造成充血性心务衰竭,降低冠状循环储备能力,加重可能并存的冠心病,并易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率失常引起猝死。因此及时诊断出高血压LVH,研究LVH的形成机制以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对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诊断1.高血压LVH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诊断高血压LVH可采用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方法,相比较而言。采用心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观察赖诺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改善左室肥厚及心率变异性的疗效。方法将53例单纯老年高血压病人给予赖诺普利10~20mg/d,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左室肥厚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压水平下降、左室肥厚程度减轻、心率变异性升高。结论赖诺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降压疗效可靠,可逆转左室肥厚、提高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珍  薛成德 《临床荟萃》1994,9(7):307-308
高血压在病程中出现的左室肥厚(LVH),不仅是心脏动力学负荷增重的反应,更是心脏受累的表现.随着LVH的发展致心血管病的猝死率明显增高.为此本文为寻求有效的防治途径,从1987~1991年对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与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之间的发病关系,以及持久参加运动锻炼者进行了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欧阳迎春  余琴 《临床荟萃》2001,16(6):252-253
通过我院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期间的 5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循环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及左室肥厚 (LVH)的观察 ,旨在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EH患者 5 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瓣膜病。按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2 8例 ,男1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71岁 ,平均 ( 5 2 .5 0± 8.70 )岁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19.
唐其柱  许家俐 《临床荟萃》1992,7(7):317-318
左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表现,既是对抗周围阻力增高的代偿机制,又是高血压心脏受累的病理变化。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猝死率、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因此,具有治疗意义。我们观察到长期应用巯甲丙脯酸可产生有益的影响,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邹尔斌 《临床荟萃》1999,14(13):618-618
QTd反映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时间差异。本文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临床排除继发病因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者,无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病史,化验电解质正常,ECG无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做UCG检查,选择有LVH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1岁,平均(52.12±9.10)岁;无LVH者3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