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和氏精神”其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为崇高的事业而不屈不饶的奉献精神,本文之义就是指邓铁涛教授(邓老)矢志不逾地为中医事业兴废存亡、发扬光大而抗争不息的精神。笔者以邓老的奋斗轨迹较全面确切地诠释了和氏精神在邓老身上的再现:50年代他顶住“中医应改学西医”的错误思潮;60年代他驳斥哲学界对中医理论五行学说的质疑;70、80年代他对中西结合错误思潮——用西医改造中医的纠偏;80、90年代以来,他高瞻远瞩,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新献计献策、奔波急呼;21世纪他面对国内阻碍中医药发展的错误思潮,向中医界发出警告,并致力于中医人才培养;2003年在中医药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他作出了特殊贡献,使中医药的优势彰显极致。  相似文献   

2.
红色中医     
邓铁涛教授(对老)青年时自学唯物辩证法,将之与中医理论学习相结合。他参加过地下抗日斗争,并秉持知识分子的勇气,反对以前错误的中医政策。在唯物辩证观的影响下,邓老提出五脏相关学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和实践,邓老提出在史学研究中的“临床史观”。综观邓老大半生,可称是“红色中医”。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时候,编辑部在曾昭耆教授的陪同下拜望了99岁高龄的著名医学前辈邓家栋教授,这位被吴英恺教授见面时称作“目前还在世的惟一比我大5岁的老协和”,精神矍铄,耳聪目明。邓老30年代初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多年,曾担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一直提倡发展全科医学,去年本刊创刊时,病榻上的邓老亲自为本刊题写了刊名,之后仍时时关心着每期的内容。在杂志创刊1周年之际,我们记录下邓老的谈话内容,以此表达我们对这位百岁医学专家的无限敬意。  相似文献   

4.
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采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邓铁涛教授(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概括为“冠心三论”,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脾相关;痰瘀相关、以痰为主。邓老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当辨证求本,注重顾护人体正气,尤其是脾胃之气,不可诛伐太过。重视痰浊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痰为先导、因痰致瘀,不能拘泥活血化瘀一法。并详细介绍了邓老的处方用药以及验案。  相似文献   

5.
邓老认为: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走自己的路——邓铁涛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元月 2 0日 ,邓铁涛教授 (以下简称邓老 )在百忙中接受了我们的拜访 ,与我们进行了将近 4小时的谈话 ,邓老这番语重心长的谈话 ,不但对我们 ,对广西中医学院 ,对整个中医亦将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谈话录音的整理 ,整理文字己经邓老亲自审阅。此次拜访邓老 ,系由校友莫飞智博士接引 ,莫博士专程由香港抵穗 ,安排一切 ,在此亦表谢忱 !  刘力红 :邓老您好 !我们知道您一直很关注我们学院所办的传统中医班 (以下简称传统班 ) ,这个班是从 1 999年开办的 ,这在全国还是先例。这样一个先例由广西走出来 ,可以想象是很不容易的 ,这在很大…  相似文献   

7.
20 0 4年 5月 2 2日 ,我国血液病学创始人之一 ,著名血液病学家邓家栋教授因病去世。邓教授 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获得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并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协和毕业生最高奖———文海奖 ;新中国成立后 ,任协和医学院内科副主任、教授、一级教授 ;196 0年调任北京医院副院长兼中央保健局副局长 ;后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名誉所长、血液病医院名誉院长等职 ;2 0 0 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他医德风范终身奖。为表达对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殷切希望 ,2 0 0 2年在我刊创刊之际 ,已 96岁高龄的邓老在病房亲自题写了刊名。当年还是北京医院年轻主治医师的曾昭耆教授对邓老的学识和人品极为钦佩 ,并常常得到他的教诲。在此刊出曾教授撰写的纪念邓家栋教授的文章 ,以表达我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前辈的无限敬意。  相似文献   

8.
四月的郑州,春光明媚,河南中医学院,鲜花锦簇。2005年4月14日上午,中国著名中医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邓铁涛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贾谦研究员和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中光教授的陪同下,到河南中医学院参观、访问,并与学院部分专家、教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在学院综合楼13楼会议室进行,河南省中医学副院长刘文第教授主持了会议,学院艾滋病研究所部分专家和学院部分学科带头人参加了座谈刘文第副院长代表河南中医学院对邓铁涛先生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邓老年近九旬,但精矍铄,思维敏捷。他认为,中医药的发展道路充满艰辛,但大有希望,前途光明。中药的毒副用被少数人片面地夸大宣传,有“存医废药”之危险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在取了周立华教授就我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汇报后,邓老指出:目前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医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必将在为人民健康服务方面大有作为。尤其是在2003年的SARS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去年以来,河南在艾病防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显示出初步的成效,引起了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和支持。如果说,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中医药要实  相似文献   

9.
中医在诊治传染病时,曾经先后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热病、伤寒、瘟疫、温病等不同的学派,互相争鸣,至今未能统一,中医学院的教材仍然把伤寒与温病说成是互相对立的两大学派,伤寒与温病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类疾病.邓铁涛教授(邓老)指出,伤寒与温病都是针对传染病的中医理论,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应是逐渐融合为统一的热病.  相似文献   

10.
顼祺教授是著名的内经学家 ,提倡只有在继承、学习《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博采历代医家学术之长 ,并用现代科学方法深入研究 ,开拓创新 ,才能发展中医学。1 精研经典 ,博采众长 ,是继承中医学的基本方法顼祺教授自幼对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十分羡慕 ,在中学毕业后 ,他就拜师学习中医。在启蒙老师庞若森先生教导下 ,他认识到学习中医学必须从继承开始 ,从钻研经典著作入手 ,尤其是“医家之宗”《内经》 ,更须深入研读。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 ,他能够背诵《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重要原文。为了系统地学习中医 ,195 8年他考入山…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曾强调:“中医的证也是功能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证的功能性特点,如“证是多系统功能的变化”,“中医的证亦是研究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病理功能态的改变”。特别是祝世讷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证“是人的功能异常的特定疾病态”。下面就证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吕炳奎是新中国中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们公认的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吕炳奎又是人们敬仰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他为创立和发展新中国中医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捍卫党的中医政策,拨正中国中医的发展航向,吕炳奎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使中医事业得以健康发展,赢得了中医界人士的普遍赞誉与拥戴,被誉为“杏林元勋”“中医司令”“医林泰斗”。  相似文献   

13.
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才能有特色,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这次“两会”的焦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我们采访了福建省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他提出的“抗癌康复四位一体”疗法,得到众多的中西医肿瘤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医抗癌的创新之举。新思路形成新理论:治癌新十论郑伟达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是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卫生部原中医管理局局长吕炳奎的关门弟子,国家级抗癌新药“慈丹胶囊”发明人。他在长期的肿瘤…  相似文献   

14.
3月6日下午两点,记者在北京国际饭店如约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教授。连教授一如记者在去年“两会”期间见到他时那样,精神矍铄,笑容满面,他依然念念不忘的是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M0003-M0003
侯占元教授是我国第一代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和中医药教育管理专家,也是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事业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他较早提出并论述中医药发展”优势论”战略思想,为开创中医事业新局面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     
邓铁涛(广州中医学院教授) 邓老运用补气、化痰、通淤法治疗冠心病,收到一定效果。邓老认为:1.本病病机为气虚与痰淤闭阻,气虚是本,痰淤为标。必须认病在先,施治为后。2.辨证治疗,以通为补,通补兼施,早期又偏重于治痰为多,但无论化痰或通淤,目的在于疏通经络,令其条达,而致和平。3.由于以补气除痰通淤法为治疗原则,在治疗措施方面,应着重从脾胃药入手,这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具体运用。邓老认为:痰淤闭阻应该着重于“通”,如芳香开窍法,宣痹通阳法、活血化淤法等皆是。正气  相似文献   

17.
《甘肃医药》2008,27(2)
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教授创建的全省唯一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基地,它的前身是甘肃省西医学习中医讲习班,甘肃省新医药研究所。科室从1984年建科后就以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这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在恶性肿瘤、肝病及其它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在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18.
自清末有人发表《废医论》,一百多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在2006年,因为湖南长沙一个叫张功耀的教授,使它重新达到了一个高潮。“日新月异的科学,与从来不进步、以鬼混过日子的中医之间的搏斗是不可避免的。”张将几个月的精力都投入到对中医理论的批判上,倡言“告别中医中药”。那些向中医“宣战”的言辞激烈的檄文,使他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英雄。当然,认为他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似乎更多。  相似文献   

19.
温建民教授和记者是老朋友了.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刚一见面.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开口就谈起了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准备提交的几个提案:“大都是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也有医药卫生领域其他问题的,总共有六七个吧。”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温建民教授围绕他的“两会”提案所谈及的内容,“大”到“呼吁尽快出台我国《中医药法》”,  相似文献   

20.
整理和分析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尊称邓老)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邓老提出:"未病先防"重在"调",包括调饮食、调情志、防外邪、劳逸适度等,同时养生勿忘养心;"已病防变"重在"治",根据"脾旺不易受病"、"五脏相关防治脏腑传变"相关理论,在辨治各类疾病的处方中多加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之药以调理脾胃;"瘥后防复"重在"控",疾病恢复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饮食及练习传统八段锦等方式调理脾胃功能。邓老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