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 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 Wistar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 RT -qPCR 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 即达峰值,3 d 逐渐减少,14 d 为最低值,21 d 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 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创伤愈合中VEGF和Ang-1表达的生物动力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动态变化,阐明其在组织修复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建立大鼠创伤模型,不同时问后活体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口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在伤后第3d即见增多,伤后第7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d呈阳性。伤后第3d呈强阳性,伤后第5d呈阳性,而于伤后第7d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1~14d 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管内皮细胞胞浆Ang-1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d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伤后第3d呈阳性表达。伤后第5、7d呈强阳性、阳性表达。随后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3~21d An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EGF和Ang—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伤愈合程度密切相关,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互相协调、促进并调节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2和TIM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在8只大鼠背部制成20%TBSA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后分别在24小时,4,7,14,20,29,35,62天时切取每只大鼠背部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1的表达情况;在实验中取2只正常大鼠皮肤标本,同样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和TIMP-1在正常大鼠皮肤中几乎无表达;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期表达强度不同,24小时后开始表达,以后逐渐增强,大约到第20天达到高峰,持续约15天后减弱;到创面愈合后仍有表达。MMP-2的表达水平与TIMP-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P-2和TIMP-1的表达水平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有一定规律,与烫伤创面的愈合和瘢痕的形成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烫伤修复创面过程中MMP-2表达的意义及其人工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每只鼠背部制成20%TBSA深二度烧伤模型,实验组每天食物中添加卡托普利1mg/kg,烫伤后分别在24 h,4 d,7 d,14 d,20 d,29 d,35 d,62 d切取背部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在实验中取2只正常大鼠皮肤标本,同样检测其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正常大鼠皮肤中无表达;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期表达强度不同,24小时后开始表达,以后逐渐增强,大约到第20 d达到高峰,持续约15 d后减弱;但到创面愈合后仍有表达.实验组MMP-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烫伤后7,14,20,29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MMP-2表达水平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有一定规律,与烫伤创面的愈合和瘢痕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人工合成抑制剂可抑制其活性,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烫伤皮肤创面炎性细胞合成CGRP,SP对3T3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两种神经肽(CGRP,SP)的起源及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烫伤皮肤创面上述神经肽的分布,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它们的mRNA表达情况,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皮肤烫伤后早期一些炎性细胞从创面和创周皮肤血管游出,并对CGRP和SPmAb免疫反应呈阳性。伤后12h该细胞与皮肤内的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伤后24h细胞破碎并释放出相应的神  相似文献   

6.
高糖环境对浅二度烫伤创面VEGF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模型和不同浓度的高葡萄糖体外培养体系,研究高糖环境对促血管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①9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两组同时形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烫伤后第1、3、7、10、14天创面皮肤组织样本,测定糖含量、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②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正常环境及30、50mmol/L葡萄糖中培养7d,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释放VEGF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烫伤创面组织局部糖含量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高糖组释放V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环境组。结论在糖尿病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促血管化生长因子高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低反应性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模型和不同浓度的高葡萄糖体外培养体系,研究高糖环境对促血管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①9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两组同时形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烫伤后第1、3、7、10、14天创面皮肤组织样本,测定糖含量、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②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正常环境及30、50 mmol/L葡萄糖中培养7 d, 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释放VEGF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烫伤创面组织局部糖含量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高糖组释放V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环境组.结论 在糖尿病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促血管化生长因子高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低反应性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8.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2、9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MMP-2与MMP-9表达.结果:生前伤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MMP-2与MMP-9在损伤区及损伤区周围皮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埘照组(P<0.05).死后伤组皮肤组织中MMP-2与MMP-9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前伤组中MMP-2在损伤后0.5 h可见在中性粒细胞中阳性表达,随时间进展表达逐渐增强,并可见在少量血管内皮细胞中阳性表达.12 h后明显增多,3 d达到高峰,维持到第5 d后在炎细胞中表达显著减少,而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2~14 d恢复正常.MMP-9在损伤后1 h可见在中性粒细胞中阳性表达,随时间进展表达逐渐增强,12 h后明显增多,3 d达到高峰,维持到第5 d,5 d后在炎细胞中表达显著减少,而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2~14 d恢复正常.结论:皮肤损伤组织MMP-2与MMP-9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良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望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与兔深II度烧伤模型创面血管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120只新西兰大白 兔,随机分为阻滞剂组、模型组、对照组。其中阻滞剂组于造模前1 d及造成深II度烫伤后连续14 d按2 mg/kg注射γ-分 泌酶阻滞剂(gamma-secretase inhibitor,GSI),每天1次;模型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对照组不予造模,余同 模型组。每组分别于第3,7,14,21,28天随机抽取8只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 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阻滞剂组造模后21 d内VEGF和VEGFR-2的表达逐步上升,第21天后有所下降,而MMP-2和MMP-9的表达逐步 下降,第21天后有所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均 高于阻滞剂组,MMP-2和MMP-9的表达均低于阻滞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剂组在造模后21 d内, VEGFR-2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而MMP-2和MMP-9则与VEGF呈负相关。结论:在兔深II度烧伤模型创面中,Notch 信号通路被阻滞能够减弱创面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VEGFR-2的表达,而上调抑制因子MMP-2和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4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16例乳腺良性病变(对照组)中的VEGF、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VEGF、MMP-2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0%(50/64)、62.50%(40/64),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0%(6/16)、31.30%(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EGF和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MMP-2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评价MMP-9、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46例NSCLC手术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同一病例组来源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关因子阳性表达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0、14天的MMP-9、VEGF血清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MMP-9、VEGF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肺组织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MMP-9、VEGF阳性表达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MMP-9在腺癌的阳性表达高于鳞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腺癌的阳性表达略高于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中Ⅰ期与Ⅱ、Ⅲ期MMP-9、VEGF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组织中MMP-9、VEGF的阳性表达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其MMP-9、VEGF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7、10、14天MMP-9、VEGF血清浓度除MMP-9术后第10与14天比较(P>0.05)以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MMP-9、VEGF出现较高表达,并与NSCLC组织学分型、分期、分化程度、侵袭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但NSCLC原发肿瘤切除术后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不能直接作为NSCLC原发肿瘤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育龄妇女正常分泌晚期子宫内膜注入裸鼠盆腹腔,建立EMs裸鼠模型,光镜下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PV-6001/6002法)检测异位内膜MMP-2、TIMP-2、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种植前子宫内膜比较。结果光镜下观察,异位病灶具有增生期特点;且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MMP-2/TIMP-2比值增高(t=12.919,P〈0.01),VEGF蛋白表达增强(t=2.647,P〈0.05)。结论裸鼠模型是EMs早期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MMP-2/TIMP-2比值升高及VEGF表达增强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MMP-9、VEGF表达与MVD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肾细胞癌、12例正常肾组织中MMP-9与VEGF的表达情况;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微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肾癌组织MMP-9与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F=13.12、9.76;q=4.568~9.333;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癌组织中MMP-9与VEGF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q=0.035~2.209,P〉0.05),不同临床分期肾癌组织MMP-9与VEGF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F=24.95,3.54;q=3.086-11.846;P〈0.05)。MVD与VEGF、MMP-9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1、0.375,P〈0.05),VEGF与MMP-9蛋白表达之间也有显著相关性(r=0.507,P〈0.05)。结论MMP-9、VEGF与肾细胞癌的血管生成有关,MMP-9与VEGF表达检测可作为反映肾细胞癌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胆管癌及5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结果:VEGF和MMP-9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胆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胆管癌中VEG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MMP-9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表达的检测有助于胆管癌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两者相互关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61例NSCLC病理切片中VEGF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瘤体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EGF和MMP-2在61例NSCL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30%和50.82%。VEGF和MMP-2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大小和吸烟史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VEGF与MMP-2在NSCL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MMP-2均参与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可作为了解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不同临床行为的骨肉瘤活检组织和8例转移灶组织进行VEGF、MMP-2、MMP-9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13—91个月随访,骨肉瘤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50.3%,5年无瘤生存率38.8%。MMP-2表达阳性率为53.6%,MMP-9表达阳性率为53.6%,VEGF高表达率为51.8%;MMP-2、MMP-9表达阳性和VEGF高表达与预后相关(P=0.0012、0.0049、0.0322)。MMP-2、MMP-9与VEGF的表达均有相关性(P=0.014、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有年龄(P=0.030)、MMP-2表达(P=0.024)和MMP-9表达(P=-0.014),而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亚型、手术方式和VEGF表达则与预后无关。骨肉瘤转移灶中MMP-2、MMP-9、VEGF表达阳性率较高,且同-病例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有良好的-致性。结论骨肉瘤原发灶MMP-2、MMP-9表达提示肿瘤易于转移,患者预后差;骨肉瘤原发灶MMP-2、MMP-9表达与VEGF表达有相关性,提示前两者与VEGF在骨肉瘤转移过程的作用有关联;骨肉瘤转移灶MMP-2、MMP-9、VEGF表达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MMP-9、VEGF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6例乳腺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9、VEGF和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MMP-9和VEGF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4%(39/56)、78.57%(44/56),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分别为45.45%(10/22)、36.3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为46.43%(26/56),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为86.36%(1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MP-9和VEGF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3)MMP-9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和VEGF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PTE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