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案下期刊出)1选择题选择1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14外感风邪,临床可见()1.1初病鼻翼煽动的机理是()A.发热无汗B.恶风自汗C.恶寒无汗D.但寒A.燥邪犯肺B.风寒闭肺C.邪热塞肺D.肺气不热E.但热不寒亏虚E.肺气将绝1.15病人头痛绵绵,过劳则甚者多属于()1.2痰清稀而多泡沫,其病多属()A.血虚证B.气虚证C.阴虚证D.脾虚证E.A.风痰B.湿痰C.寒痰D.热痰E.燥痰精虚证1.3淡白舌黑燥苔的主病是()1.16癖血证病人,口渴的特点是()A.血虚有热B.血虚夹痰浊C.气虚热甚D.阳A.口干但不欲饮B.口渴饮水不多C.口渴喜热虚寒甚E.中毒饮饮量不多D.…  相似文献   

2.
l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题号写在括号内)1.1下列属于“回光反照”的是() A.两颧潮红娇嫩B.突然颧赤如妆C.神识朦胧D.撮空理线E.语言清亮1.2望色十法指出,色自浊而清,提示() A.病由里出表B.阴病转阳C.病久而将解D.阳病转阴E.病自表入里1.3颧赤潮红,属于() 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 D.真寒假热E.气虚发热1.4白晴黄为() A.肺火B.肝经风热C.湿热内盛D.肝火E.心火1.5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 A.心血不足B.肝血亏损C.肾阴不足 D.肺阴不足E.脾虚湿盛1.6苔黑而滑润多属() A.湿热郁蒸B.…  相似文献   

3.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07,20(7):53-53,F0004
一、单向选择题1.张子和认为“三消之说当从()断”。A、风B、火C、湿D、燥E、寒2.张子和认为“天地之()常则安,变则病”。A、日B、月C、水D、火E、气3.张子和认为“凡见喜怒悲惊思之证,皆以平()火为主”。A、肝B、心C、脾D、肺E、肾4.张子和认为“嗽分六气毋拘以()”。A、风B、火C、湿D、燥E、寒5.张子和认为“目疾头风()最急”。A、发汗B、催吐C、攻下D、出血E、补益二、论述题张子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儒门事亲》学习辅导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E3、B4、E5、D二、论述题张子和不仅是“汗吐下三法…  相似文献   

4.
(答案下期刊出)!单项选择题(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号码填在括1一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壮火”是指()号内,每小题l分,共30分)八.夏日之阳B.人体龙盛之阳C药食气味纯阳l,1最早注释《内经》的作者是()D.阳热盛极八.杨上善B.皇甫谧C.王冰D.全元起1 .17《素问·生气通一尺论》中“洞泄”的原因是不‘.)1.艺肝的阴阳属性是()A.春伤于风B.饮食伤脾c.秋伤于湿D.夏伤于八.阳中之少阳B阴中之少阳C,阴中之少阴暑I川泪中之少阴1.18“好趋”的年龄是()1.3病因与汗出无关的病证是()A.l()岁B.20岁C.30岁D.10岁八.玺专玛.偏枯c,痊D大丁l.1()煎…  相似文献   

5.
1 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1.1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诸病源候论》1.2 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别( )A.疾病 B.病机 C.症状 D.体质1.3 “阳虚则寒”所致寒证的性质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真热假寒证 D.上热下寒证  相似文献   

6.
(答案下期刊出)1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9分)1.1奇经八脉中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1.2十五络穴是为()A.十二经络穴加任督脉之络穴和胃之大络B.十二经络穴加任督脉之络穴和脾之大络C.十二经络穴加阴娇络、阳矫络,脾之大络D.十二经络穴加阴跻络、阳跻络,胃之大络1.3胃俞穴能治疗呕吐、胃痛,主要原因是()A.足太阳经穴B.胃之背俞穴C.足阳明经穴D.胃之募穴1.4人下齿中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脉B.手太阳经脉C.足阳明经脉D.手阳明经脉1.5中府穴最安全的针刺方向是()A.向内斜刺B.向…  相似文献   

7.
第二章太阳病篇第一节太阳病的意义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1条)这“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八个字,是太阳病的总纲,也就是太阳病的特征,但这里面还要加上“发热”两字才比较妥当。(参看本论第2、3、7、13各条便知) “太阳”含有“初期”两个字的意义(注一),凡称太阳病,就是指热性病初期所出现的脉浮、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体痛等综合症候而言。照证类分析:脉浮、发热、头苦属“阳”,脉浮、头痛、项强、发热恶寒属“表”,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请将下列各题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入()内。(10分) 1.第二个提出五脏证治法则,明确区分惊与病,并首创急慢惊风的不同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的著名儿科医家是()。 A.董汲;B.陈中文:C.钱乙: D.吴鞠通;E.万全。 2.辨别小儿风寒和风热两类感冒主要依据,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发热恶寒孰轻孰重;B.口渴与不口渴; C.咽喉红肿疼痛与否;D.舌苔白与黄; E.脉象的浮与不浮。 3.下列除哪项之外均属腹痛的证型?() A.寒实型;B.脾肾阳虚型;C.食积型; D.淤血型:E.虚寒型。 4;慢惊风的发生主要哪三脏受累?() A.肝心肾;B.脾肾肝;C.肝脾心; D.心脾…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A型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下列脉象除……以外均在浮位()。 A.洪脉;B.乳脉;C.濡脉;D.散脉;E.牢脉。 2.气虚证常见的脉象为()。 A.细脉;B.微脉;C.虚脉;D.涩脉;E.短脉。 3.诊察疾病的方法是()。 A.察阴阳;B二明脏腑;C.四诊合参;D.用八纲;E.以上都不是。 4.肾虚的面色可见()。 A.青;B.赤;C.黄;D.白;E.黑。 5.舌体瘦薄色淡,其主病为()。 A.阳虚;B.气血两虚;C.阴虚;D.气滞;E.寒凝。 6.枕项痛属()头痛。 A.足厥阴经;B.足少阴经;C.足阳明经;D.足太阳经;E.足少阳经…  相似文献   

10.
裴正学 《西部中医药》2003,16(10):10-14
所谓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一千多年来,历代医家对经方的卓越疗效予以高度肯定。由此升华而出的理论,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经方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述于后,不妥之处尚望同道们批评指正。1麻黄汤与桂枝汤“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上述经文说明外感有伤寒,中风,温病三部分,伤寒是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中风是头痛,发热恶寒,有汗,脉…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85-88
一、医学基础理论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0.5分,共10分)1.“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失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2.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A.肝火旺泻心火B.肝火旺泻胆火C.肝火旺泻脾D.肝火旺泻肺E.肺热旺泻大肠3.肝主疏泄总的含义是说肝能()A.调畅气机B.运行血液C.调节情感活动D.输布津液E.协助消化4.“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同属于下焦B.同为相火所寄C.精血相互化生D.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E.肝肾之阴相通5.在气与血的…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皿共25分。 (答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字母填入题千后的括号内。) 1.北齐徐之才所提出的“宣、通、补、泄、轻、重、滑、涩、操、湿”是作为:() A、方剂功效分类的依据; B、药物功效分类的依据; C、治法分类的依据; D、以上三项都不是。 2.历史上被称为“方书之祖”的是:( 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D、《千金方》。 3.桂枝汤的组成是:() A、桂枝、赤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干姜、炙甘草、大枣; C、桂枝、芍药、生…  相似文献   

13.
试题部分一、医学基础理论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0.5分,共10分)1.“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失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2.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A.肝火旺泻心火B.肝  相似文献   

14.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07,20(11):30-30,F0004
一、单项选择题1、朱丹溪认为“()者,身之神也”。A、阴阳B、脏腑C、经络D、气血E、津液2、朱丹溪认为“天气属()”。A、木B、火C、土D、金E、水3、朱丹溪认为“老人内虚()弱,阴亏性急”。A、肝B、心C、脾D、肺E、肾4、朱丹溪认为“面()得冷则黑”。A、目B、鼻C、唇D、舌E、耳5、朱丹溪认为“痈疽当分()”。A、阴阳B、脏腑C、经络D、气血E、津液6、朱丹溪认为《局方》方论,皆燥热补剂,其意大率归重于()一经。A、太阳B、阳明C、太阴D、少阴E、厥阴7、朱丹溪认为疝气有挟虚而发者,“诊其脉有甚()而大豁无力者是也”。A、浮紧B、…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我们在临床上见到项背强几几、体痛(检查时两侧或一侧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压痛)、无汗、恶风、脉浮,但未发热者,采  相似文献   

16.
A型题答题说明(1~20题) 每一道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产在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答案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1.清代对温病学贡献最为杰出的代表是: A。薛生白B。吴鞠通C。叶天士D.王孟英E.陈平伯 2。温病的病邪侵入人体以中焦脾胃为中心的病邪是:. 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从寒化温 3.下列何项尿血分热毒极盛? A.舌紫晦而干B.舌紫而疲暗、们之潮湿C.舌焦紫起刺‘D。舌淡紫青滑E.以上都不是 4.营分证钓发热应为哪一项: A。发热微恶风寒B。日哺潮热C.…  相似文献   

17.
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内经》五刺中“浅肉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的刺法叫做:A.浮刺B.毛刺C.半刺.D.豹文刺E.分刺 2.《内经》一刺前,一刺后直对病所的刺法叫做:A.恢刺B.输刺C.偶刺D.俞寡刺E.前后刺 3.《内经》直入直出,多刺而浅,出血的刺法叫做:A.赞刺B.扬刺C.直  相似文献   

18.
一、单项选择顾。(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内。) l、血府逐淤汤出自何书?() A、《血证论》B、《证治准绳》C、《景岳全书》D、《医林改错》 2、医门八法是指:() A、温、清、补、泻、汗、下、和、吐 B、补、下、和、吐、清、消、温、通 C、补、清、温、下、消、汗、吐、和 D、宣、通、补、泄;轻、重、滑、涩 3、吸收最快,能迅速有效的剂型是:() A、汤剂B、丸剂C、散剂D、丹剂’ 4、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当首选何方?() A、麻黄汤B、桂枝汤C、小青龙汤D、败毒…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针灸》2017,(第12)
正以下选择题均为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A型题1.病在腑者,治疗应首选的是()A.八脉交会穴B.下合穴C.原穴D.络穴E.郄穴2.横指同身寸依据的指横纹是()A.中指中节横纹B.食指中节横纹C.无名指中节横纹D.小指中节横纹E.小指末节横纹3.位于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的腧穴是()A.志室B.肾俞C.膏肓D.心包俞E.大肠俞4.下列不属曲泽穴主治病证的是()A.心痛、善惊B.胃痛、呕血C.咳嗽、胸满D.暑热病E.肘臂挛痛5.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子经子穴的是()A.足通谷B.涌泉C.束骨D.侠溪E.足临泣  相似文献   

20.
一、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宜用: A.葛根黄茶黄连汤。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C.桂枝去芍药汤。D.麻黄汤。E.麻黄杏 仁甘草石膏汤。 二、下列脉象,除哪项外,其他均可在少阴病中出现: A.脉阴阳俱紧。B.脉浮虚而涩。 C.脉浮而迟。D.脉细沉数。E.脉微涩。 三、比较下列哪种语语予后较好? A.谙语直视喘满。B.论语潮热汗出。 C.论语直视下利。D.讼语循衣摸床。 E.诊语、脉涩。 四、患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脉沉细无力,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后,诸证未除,身体疼痛此时治疗宜: A.麻黄汤。B.桂枝加附子汤。C.桂枝人 参汤。D.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