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玉明 《河北中医》2015,(4):530-533
目的:观察滋阴养血清火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药加盐酸胺碘酮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清火汤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SOD升高、TNF-α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养血清火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提高SOD活性,降低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苦参素注射液俣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1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2例;与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20例(CPH6例、CAH12例、CAH+LC2例)比较。结果: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丙氨酸转移酶复常率84.7%,胆红素复常率71.4%;苦参素组分别为75%和65%(P<0.05),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HBeAg阴转率47.6%,HBV-DNA阴转率47.6%,苦参素注射液组分别为45%和45%(P>0.05)。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CAH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1%和52.4%,而CPU分别为9.5%和14.3%,CAH+LC分别为4.8%和4.8%(P<0.05)。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患者除引起肌注部位轻度疼痛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纳差等加重反应,而联合中药辩证施治则可改善一般情况。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比单用苦参素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更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I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其疗效与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Ⅱ组)及一般护肝治疗组(Ⅲ组)相比较,三组在改善患者症状及ALT复常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抑制病毒复制指标HBsAg阴转率及抗-HBs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Ⅱ组在HBeAg、HBV-DNA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益气活血汤,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30例给予山活丹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4周后对主要症状,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注学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在轻度心绞痛总有效率为100.00%,对中度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则分别为90.48%,5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对心电图,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并可降低血脂及血黏度状态。  相似文献   

5.
复方黄芪乙肝汤治疗慢性乙肝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筠  刘士敬等 《新中医》2001,33(11):22-2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抗乙肝病毒疗效。方法:对53例HBeAg和/或HBV-DNA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用复方黄芪乙肝汤,对照组用α-干扰素(α-IF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eAg及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HBeAg转阴率为58.62%,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为4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及γ-球蛋白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5、P<0.01)。结论:复方黄芪乙肝汤具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及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纠衰汤治疗肺心病心衰6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益气活血、利水祛痰法组成的中药纠衰场和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心衰病人60例,并与随机用西医综合治疗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1.4%(P<0.05);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中药治疗组PaO_2、SaO_2、PaCO_2有极显著变化(P<0.01),西医对照组则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中药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有极显著变化(P<0.01),高切、全血还原粘度、RBC聚集指数、PLT粘附率有显著变化(P<0.05),而西医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治疗肺心病心衰在西医一般疗法、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益气活血、利水祛疾的中药纠衰汤与川芎嗪静脉滴注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练伟东 《河北中医》2015,(4):553-555
目的:观察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独活寄生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股四头肌训练。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量表( LKS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LK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KOA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段立峰 《河北中医》2003,25(4):247-249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予自拟化浊清肝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40例用多烯康治疗,每次500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LDL-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C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B超检查脂肪肝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组46例(59.0%),对照组17例(4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治疗组15服曲马多片和益气活血化痰汤,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3%,对照组为60.0%(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苦参注射液(博尔泰力)及一般护肝药治疗,对照组只用一般护肝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下者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P<0.05)。治疗组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疗程结束时2组复常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5)。结论:苦参素有显著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促进肝功能修复的作用,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有一定的升高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7.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8.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