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初筛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联合放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并以青蒿琥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对A549细胞的体内、外放射增敏效应,初步探讨其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初筛低毒剂量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放射增敏作用,发现青蒿琥酯具有较强放射增敏效应;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青蒿琥酯联合β电子线对荷痛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同时采用Giemsa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青蒿琥酯联合电子线对A549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青蒿琥酯联合电子线对肿瘤细胞A549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结果MTT法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IC10,以IC10为剂量参考,发现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具有放射增敏效应:联合射线后20rtM和40州的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p〈0.05)并呈一定量效关系,10μM、20μM和40μM的双氧青蒿素也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p〈0.05)。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琥酯(30mg/kg)可显著增加荷瘤裸鼠肿瘤组织B放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生长抑制率达50.90%。体外Giemsa染色结果表明,80μM的青蒿琥酯可以引起A549细胞出现显著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20μM青蒿琥酯可将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2仃订期;凋亡结果分析,20μM青蒿琥酯联合放射线不引起A549细胞凋亡。结论青蒿素衍生物中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青蒿琥酯联合放射线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放射增敏效应,其放射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的过氧桥断裂,产生自由基导致细胞周期的延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其具体机制与青蒿琥酯剂量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中活性成分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体外放射增敏活性。方法:MTT法测定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各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活性,单靶多击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和放射增敏比。结果: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62.1、79.9、59.6、435.6μmol·L-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合并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单纯照射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84和1.13。结论:芦荟大黄素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并且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活性。  相似文献   

3.
硝基咪唑类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基咪唑类放射增敏剂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并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抗肿瘤放射增敏药。对几类具有代表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沙纳唑是硝基三氮唑类乏氧细胞辐射化学修饰剂,其不良反应小、放射增敏作用强。本文综述其药动学特点、免疫调节作用、放射增敏作用、化学增敏作用、及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株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方法用克隆形成法检测不同时间-浓度条件β-榄香烯和/或放射作用后的人肝癌细胞株存活分数,计算放射增敏率(SER)。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时间-浓度条件下β-榄香烯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0、100、1000nmoL/L β-榄香烯作用24h后SER分别为1.32,1.71和1.36。β-榄香烯作用时间和浓度越高,人肝癌细胞G2/M期的比率也越高。100、1000nmoL/L β-榄香烯作用24h后,G2/M期比率明显升高。10nmol β-榄香烯作用24h细胞凋亡百分率20.71%。结论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β-榄香烯对细胞的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吉西他滨对BxPC-3细胞生长的作用,集落形成法观察其对BxPC-3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占西他滨对BxPC-3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106 μg/ml),选择浓度为IC10(0.04μg/ml),可增加X射线对BxPC-3的杀伤作用,放射增敏比SER为1.15.药物浓度为0.04μg/ml时S期细胞比例增高.吉西他滨作用24 h后,细胞Bax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下降.结论 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系有细胞毒性作用和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吉西他滨引起S期阻滞和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女性乳腺癌,居第二位,其病死率已跃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宫颈癌对辐射中低度敏感,想达到满意的疗效需提高宫颈癌对辐射的敏感性。近年来,姜黄素因具有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特性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多项体外实验证实姜黄素对宫颈癌具有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本文就其对宫颈癌放射增敏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鲁世慧  孙新臣  童金龙  陶华  成红艳 《江苏医药》2012,38(21):2510-2513
目的 探讨洛铂对肝癌细胞的放疗增敏效应.方法 用MTT法确定洛铂对肝癌细胞株HepG2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1/4 IC50、1/8 IC50洛铂对HepG2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洛铂对HepG2的放射增敏比.结果 洛铂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1.85μg/ml,不同浓度洛铂组(1/4 IC50组、1/8 IC50组)均观察到HepG2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明显增加(P<0.05);两组洛铂干预组肝癌细胞Bcl-2表达下降,Bax、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洛铂对肝癌细胞HepG2的放疗增敏比分别是1.12、1.28.结论 洛铂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G2/M期阻滞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放射增敏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放射增敏荆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使用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放射增敏剂能选择性增强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致死效应.结论 放射增敏剂是临床提高放射治疗效果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0.
李宁  周晓靓  施培基  王荣先  王浩 《中国药房》2011,(13):1223-1226
目的:为放射增敏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非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与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的研究现状。结果与结论:非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增敏效果好但毒性较大;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以经典增敏剂的衍生物为主,其增敏作用目前没有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仍需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对于已有增敏活性的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及新靶点、新机制的研究将成为未来放射增敏剂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丹参酮ⅡA进行结构修饰,以期得到放射增敏效果较好的衍生物。方法通过曼尼希反应在丹参酮ⅡA的16位引入不同的小分子胺,通过EI MS、1HNMR确证化合物结构,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其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20%抑制浓度(IC20)值,初步评价几种衍生物的放射增敏活性。结果得到丹参酮的5个化合物,其中4个未见文献报道。其中3个进行了放射增敏活性测定,发现在16位引入芳香环的衍生物C5放射增敏效果增强。结论在16位引入芳香环可能是提高药物放射增敏活性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较明显的心脑血管保护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在体内外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就丹参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鳞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曙  吴清明  于皆平 《医药导报》2006,25(7):613-6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药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的放疗增敏效应。方法通过γ射线反复照射EC9706细胞,每次照射剂量200cGy,再克隆培养,重复以上过程达到累计放射剂量6000cGy,筛选得到放射抗拒细胞株EC9706R,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C9706R及其亲本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采用不同浓度的NS398处理EC9706R细胞,研究它对EC9706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的放射抗拒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R较亲本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放射抗性,不同浓度的NS398对食管癌EC9706R细胞均具有放疗增敏效应,25,50,100,150μmol.L-1的NS398作用24h后均能检测到放疗增敏作用,其放射增敏比SERSF2、SERDq分别为1.05,1.10,1.15,1.23和1.14,1.28,1.36,1.67,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EC9706R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蔺子甲素是一种2,6-二取代苯醌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作用。通过对马蔺子甲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合成了12个2,6-二取代苯醌类化合物,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具有较高的放射增敏作用,但是乏氧选择性细胞毒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5.
宋敏  杭太俊  张正行 《药学学报》2007,42(3):301-307
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单体、或含有相同剂量有效成分的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后,分别测定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效成分单体和提取物中相应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共存成分对各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使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吸收减少、消除变快,却促进丹酚酸B的吸收,并使其在体内的消除减缓;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促进药效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吸收,使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加快,同时使其从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也促进隐丹参酮向丹参酮IIA的转化。提示丹参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其“标识成分”或“药效成分”的体内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同时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气候对丹参基础组合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地域、不同纬度、不同气候带对丹参基础组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对全国7个不同气候带主产地的丹参脂溶性部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和水溶性部分丹参酚酸B5种基础组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产区丹参基础成分组配差异显著,其中脂溶性基础成分差异大于水溶性部分。结论在亚热带、暖温带和过度带气候栽培的丹参基础成分的组配基本相同,在北温带气候栽培的丹参基础成分的组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对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改变和凋亡影响,及其放疗增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为实验对象,MTT法观察多西紫杉醇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多西紫杉醇对A-549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较低浓度(1μg/ml)时即可降低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各处理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表明,多西紫杉醇+放疗组G2/M期细胞比例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在低细胞毒性浓度下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有放射增敏作用;多西紫杉醇对A-549细胞增敏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变细胞生长周期并诱导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有氧及乏氧状态下DL型丁胱亚磺酰亚胺(DL BSO)对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方法 以60 Coγ射线为放射源 ,分有氧和乏氧状态下单纯照射组、加药照射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方法观察DL BSO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结果 有氧状态下 ,DL BSO的放射增敏作用和药物作用时间有关。 0 1mmol·L-1DL BSO用药 2、6、12h ,未能观察到放射增敏作用 ,放射增敏作用仅在用药后 2 4、4 8h出现。乏氧状态下 ,0 1mmol·L-1DL BSO用药后 ,各时间点 (2~ 4 8h)均可见放射增敏效应。有氧、乏氧状态下不同浓度DL BSO的放射增敏作用和药物浓度有关。结论 DL BSO对有氧及乏氧状态下的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离体状态下 ,DL BSO主要表现出乏氧增敏作用 ,并呈现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为丹参提取的菲醌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是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丹参酮ⅡA对肿瘤具有杀伤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自噬,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形成和肿瘤的转移,还可起到增敏化疗、逆转化疗耐药的作用,在增敏放疗方面前景广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抑制抗凋亡蛋白生成、激活多种凋亡、自噬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正国  于立佐 《齐鲁药事》2007,26(7):401-40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山东产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为丹参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总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分别为1.02%、1.21%。结论丹参脂溶性成分8月呈现积累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