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探讨儿童心肌炎心率变异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3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的心率变异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儿童心肌炎患者心率变异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儿童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心率变异值也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Holter证实有频繁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测定服药前后HRVI ,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后 ,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心率变异指数明显增加 ,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美托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并使心率变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 47例进行心率变异性 (HRV)测定。结果显示SMI组HRV各项指标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其中 6例显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简称恶性心律失常 )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方法】 16 3例研究对象AMI发病后第 2周末作Holter检查和HRV分析 ,按Holter中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分为 2组 :①恶性心律失常组 ( 42例 ) ;②对照组 ( 12 1例 )。【结果】①恶性心律失常组第 2周末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 及频域分析指标TF、LF、HF较对照组小 ,频域分析指标LF/HF比值较对照组大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第 2周末HRV指标总体标准差 (SDNN)≥ 5 0ms的研究对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SDNN <5 0ms者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HRV值减小有关 ,提示HRV减小可作为预测AMI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QTd、QT间期改变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4 7例糖尿病患者的QTd、QTc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cmax,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37例非糖尿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QTd、QTcma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加 (P<0 .0 5 ) ;②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SDNN -inde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组QTd与SDANN、SDNN -index及QTcmax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非糖尿病组QTd及QTcmax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无明确相关性。③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而非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组QTd、QTcmax较非糖尿病组延长 ,且QTd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情况。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冠心病老年患者103例,将其做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监测,对比2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Ⅱ级以上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检测值显著低于0~Ⅰ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率变异检测指标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检查中,能够更好预警出老年冠心病猝死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患者治疗及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非慢乙肝患者为对照组,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将54例慢乙肝患者分为Ⅰ组31例和Ⅱ组23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BⅠ组HRV时域指标测值PNN50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CHB Ⅱ组各项测值均降低.其中SDANN(P<0.02)、rMSSD(P<0.05)、PNN5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SDNN阳性率指标:CHBⅠ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而CHB Ⅱ组与对照组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在慢乙肝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HRV减低可作为慢乙肝患者中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病心肌缺血后心率变异(HRV)的变化以及HRV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心肌缺血诊断标准的120例心脏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心肌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产DMI动态心电分析仪,对每例受试者进行24h连续心电记录,并通过电子计算机专用程序分析处理,得出下列指标:24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RR)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两组24h平均心率和SDRR、HRVI及二者缩小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肌缺血时间越长,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个指标缩小的阳性率越高(P<0.01或<0.05);两组SDRR、HRVI及该2个指标缩小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24h平均心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RV作为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的最新指标,对心肌缺血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小薇  王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65-1666
目的:探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冠心病患者和同龄正常组心率、心率变异与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冠心病组最低心率明显高于同龄正常组(P<0.05),最高心率与平均心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冠心病患者随SDNN的降低,其所伴随的Low n’s≥3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中Low n’s≥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SDNN的降低而明显增加。因此,应重视对老年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直接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及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 ,使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血流 3级 ,于PTCA术前、术后 2h、4 8h作同步 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 ,然后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d和QTc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PTCA术后其QTd和QTcd下降 (P <0 .0 1) ,室性心律失常好转。结论 成功的直接PTCA可降低AMI患者的QTd和QTc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31例HCM患者及 31例健康者同步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比较 ,QTd(79± 2 5比 33± 16 )、QTcd(84± 31比 38± 2 0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H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HCM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 ,QTd(114± 31比 4 4± 19) ,QTcd(12 1± 37比 4 7± 2 5 )亦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 ,其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 QT离散度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描记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80例 (观察组 )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 2周复查心电图的 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 ,Ι组为室性心律失常 (n=40 ) , 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 (n=40 ) ,设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n=2 0 )。结果 :I组、 组 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 .0 1)。观察组治疗前后 QT离散度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 ,可作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I)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后3-4周的患者9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65例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入选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HRT的三个参数: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AMI组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按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及AMI各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传统预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T、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TS低于非心衰组(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T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01),TS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AMI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平均心率与TS负相关(P<0.05);HRT各指标中TO与TS负相关(P=0.002);TT与各指标及HRT与SDNN、LVEF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MI组HRT明显减弱,心衰组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减弱更甚,尤以TT和TS变化显著;TT新指标在测量时不受年龄、平均心率等因素影响,提示与TO、TS相比,TT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HRT可作为独立于SDNN及LVEF的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DCM患者55例,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依据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A组(n=25)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B组(n=30)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B=35),对各组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对其中的SDNN、SDANN、PNN50、LF、HF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与c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组降低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且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可成为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89例患者同步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 (42例 ) QTd为 (92± 31) ms,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 (47例 )为 (6 2± 19) ms,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随 QTd增大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显著增加 (高 )。结论 :QT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分析 6 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心电图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4例 )和无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变化。结果 :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及QTcd相比较均有显著增大 ,分别为 77 6± 2 3 4msVS30 8± 2 8 6ms ,6 0 4± 2 7 2msVS2 8 6± 2 2 8ms ,具显著差异性 ,(P <0 0 1)。结论 :早期心肌梗塞者QTd延长反映心肌复极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QTd越大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早期QTd的延长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及死亡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对124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左心室肥大,并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结果:伴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组(A组)和无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组(B组)的HRV分析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复杂性心律失常(Lown氏分级≥Ⅲ级以上)的发生率(68.75%)显著高于B组(15.78%),P<O.005。其中尤以成对的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两组比较P<O.01及P<0.005。结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检查,了解患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心律失常孕妇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 5项指标对18例患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孕妇及2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作室性心律失常的孕妇24小时心率变异性作对照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心律失常孕妇24小时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律失常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心率变异性检查对于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非慢乙肝患者为对照组,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将54例慢乙肝患者分为Ⅰ组31例和Ⅱ组23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BI组HRV时域指标测值PNN50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CHBⅡ组各项测值均降低。其中SDANN(P〈0.02)、rMSSD(P〈0.05)、PNN5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SDNN阳性率指标:CHB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而CHBⅡ组与对照组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在慢乙肝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HRV减低可作为慢乙肝患者中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住院期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1 8例 )的QTd、JTd、QTcd较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8例 )明显增大 (P <0 0 1 ) ,且发生室颤的 9例患者QTd、JTd、QTcd比无室颤的明显增大 (P <0 0 1 )。结论 :早期测定AMI患者QTd、JTd、QTcd对患者近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