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金双歧,观察黄疸消退的天数。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输液、清蛋白静滴,重者采用蓝光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黄疸消褪时间分别为(4.0±2.1)、(5.5±2.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d5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5.6±17.3)(、82.5±32.6)μmol/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输液、清蛋白静滴,重者采用蓝光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黄疸消褪时间分别为(4.0±2.1)、(5.5±2.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d5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5.6±17.3)、(82.5±32.6)μmol/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金双歧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对129例早产儿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给予口服金双歧半片/次,每日3次,观察用药后第2天、4天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金双歧用于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如光疗、白蛋白、酶诱导剂等),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疽应早期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60例母乳性黄疸儿分为门诊随访未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并且进行远期跟踪随访、评分、对照。结果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但是远期观察均未发现体格、神经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等。结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高峰期胆红素过高,有潜在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核黄疸发生的可能,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标准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双歧三联活菌并哺乳习惯改变干预母乳性黄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3):1018-1019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并哺乳习惯改变干预母乳性黄疸(BMJ)的效果。方法BMJ患儿50例。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并增加哺乳次数;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及苯巴比妥口服,按需哺乳;记录每日患儿进乳及排便次数;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干预组大便次数较对照组增加(P〈0.01),日均胆红素下降、治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a〉0.05),无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口服并增加哺乳次数治疗BMJ安全有效,勿需中断母乳喂养,可作为一种减轻BMJ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新生儿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除了临床上对黄疸重视程度提高之外 ,还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及母乳性黄疸逐渐被认识有关。我院儿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10月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重症母乳性黄疸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条件 ①母乳喂养 ;②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3~ 14d)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 ;③黄疸程度轻重不等 ,以轻、中度为多 ,血清胆红素浓度 2 5 6 0~ 40 5 1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④患儿一般状况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思连康辅佐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单用苯巴比妥,治疗组在苯巴比妥的基础上加用思连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连康辅佐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母乳性黄疸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动态观察母乳、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活性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关系。方法以纯母乳喂养的1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和12例生理性黄疸儿为观察对象。于生后第1、2、3和4周测定母乳及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和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母乳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第1、2、3、4周(中位数,M)分别为178、102、134和91kU/L,生理性黄疸组分别为320、128、182、164kU/L,两组各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分别为(512±291)、(660±153)、(629±282)和(639±237)U/g,生理性黄疸组分别为(672±118)、(582±270)、(573±211)和(714±153)U/g,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母乳性黄疸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母乳及粪便中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4和0.027(P>0.05);生理性黄疸组分别为0.109及0.140(P>0.05),两组均无相关性。结论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中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思密达治疗,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金双歧、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口服高丽参后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口服高丽参的新生儿67例,分为无黄疸组和并母乳性黄疸组。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系统及脑CT等。选取同期未服高丽参母乳性黄疸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口服高丽参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障碍腹胀、呕吐、呕血或(和)便血、精神疲乏或爱哭闹,并母乳性黄疸组血液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数升高50例(占74.6%)。死亡1例,表现为中毒性脑病、中枢性呼吸衰竭、药物性肝损害、代谢性酸中毒。结论新生儿口服高丽参后毒副作用较明显,严重中毒可死亡。新生儿应慎用高丽参,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47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金双歧口服;对照组予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乳中不同脂肪酸组分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BMJ)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诊断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足月儿作为BMJ组,同期入住月子会所的无黄疸或无病理性黄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出生方式、喂养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次、产次及总胆红素峰值)及其母亲乳汁,使用MIRIS母乳分析仪检测人乳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含量和热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母乳中不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 对照组人乳各种宏量营养素组分均高于BMJ组,其中脂肪、干物质和热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测得母乳脂肪酸共25种,其中饱和脂肪酸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比较两组不同脂肪酸百分含量发现,BMJ组人乳中C15:0、C16:0、C17:0、C18:0、C20:0、C18:1n9t、C20:1n9、C18:3n6、C22:2、C22:6n3(DHA)等10种长链脂肪酸百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3种脂肪酸C10:0、C12:0、C14:0百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部分人乳宏量营养素及脂肪酸组分可能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乳中不同脂肪酸组分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BMJ)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诊断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足月儿作为BMJ组,同期入住月子会所的无黄疸或无病理性黄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出生方式、喂养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次、产次及总胆红素峰值)及其母亲乳汁,使用MIRIS母乳分析仪检测人乳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含量和热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母乳中不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 对照组人乳各种宏量营养素组分均高于BMJ组,其中脂肪、干物质和热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测得母乳脂肪酸共25种,其中饱和脂肪酸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比较两组不同脂肪酸百分含量发现,BMJ组人乳中C15:0、C16:0、C17:0、C18:0、C20:0、C18:1n9t、C20:1n9、C18:3n6、C22:2、C22:6n3(DHA)等10种长链脂肪酸百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3种脂肪酸C10:0、C12:0、C14:0百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部分人乳宏量营养素及脂肪酸组分可能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92例新生儿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研究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每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研究组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较低。结论母乳有轻微的通便作用,可有利于胎粪排出,有利于胆红素的清除,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碳酸氢钠洗胃联合思密达预防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碳酸氢钠洗胃及思密达。结果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病死率及治愈好转出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碳酸氢钠洗胃联合思密达预防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3)。观察组给予光疗+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照组给予光疗+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72 h后收集患儿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需要再次给予光疗的新生儿比例(12例,20%)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75%)(P < 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P < 0.05),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光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预防黄疸退而复现有较好的疗效。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3)。观察组给予光疗+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照组给予光疗+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72 h后收集患儿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需要再次给予光疗的新生儿比例(12例,20%)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75%)(P < 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P < 0.05),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光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预防黄疸退而复现有较好的疗效。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在医院设备所限无法用光疗的情况下 ,给予茵栀黄退黄及保肝等综合治疗 ,但疗效不十分满意。思密达用于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文献中已有报道[1] 。我们用思密达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日龄均 <2 8d ,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 ] 。总胆红素 <342 .0 μmol/L(2 0mg/dl) ,未成熟儿总胆红素 <2 5 6 .5 μmol/L(15mg/dl)。感染性黄疸 14例 ,头颅血肿 8例 ,母乳性黄疸 13例 ,溶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