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苏省私营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8家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口开展自主学习和科普讲座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流动人口815人,干预后共调查728人。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点晓率大部分在75%以上,除“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以外,各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调查对象对“每次性行为后都用药水冲洗生殖器不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6.3%)。干预后,调查对象正确态度持有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隔离”(55.0%)和“同情和关心艾滋病患者”(61.1%)的比例仍较低。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题目全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0.9%上升为15.8%(x^2=117.84,P〈0.01),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3.2%上升为12.9%(x^2=50.67,P〈0.01),知识与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0上升为2.3%(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知识具有明显效果,但对态度转变的效果则较差,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应注重知识和态度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改变,探索在建筑工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模式。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采用多部门合作、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了337人和273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传播途径总知晓率、预防措施总知晓率分别由54.3%、55.3%和61.2%提高到69.3%、70.8%和76.2%。对艾滋病相关态度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仅占6.1%,干预后愿意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达84.2%。65.9%的被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健康讲座。结论多部门合作、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宣传教育干预对服务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针对高危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的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宁市2家娱乐会所、2家KTV、2家酒吧、2家星级宾馆共8家场所,以场所内外来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宣传干预前后分别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性病知识(除梅毒外)知晓率均有所提高(P〈0.05);性病正确就医行为有所提高(P〈0.05);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对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服务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宣传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的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所持有的态度,探讨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对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在培训前已较高,经过培训,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技巧等问题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共用毛巾、泳池、马桶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82.1%和100%(P〈0.001),在对艾滋病、艾滋病人的正向态度上,艾滋病人享有信息、教育、咨询等权利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28.6%和92.9%(P〈0.001),过度关注艾滋病人也是歧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10.7%和100%(P〈0.001),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系统培训能有效提高艾滋病流行区教育工作者的技能,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城乡社区健康教育试点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点项目实施,了解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传播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后抽取城乡试点社区居民各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城市居民在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多吃多睡、母婴传播、握手等日常接触知识上的正确持有率有明显提高(P〈0.05)。农村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艾滋病传播途径中的大部分知识的正确持有率明显提高(P均〈0.05),血液传播的知识知晓率从项目开始前的40.1%,上升到项目结束时的62.2%;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由22.0%上升到49.4%,性传播知识知晓率由38.8%上升到57.4%。结论无论城乡,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传播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农村在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上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7.
曹红霞  姜明  于立鹏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8):642-644,678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建筑工地农民工讲授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材料,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农民工对部分艾滋病、狂犬病、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最低提高了5.4%,最高34.5%。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2.2%提高到干预后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生吃瓜果洗净,海鲜煮熟"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咬伤前可不打疫苗"、"猫鼠等可传染狂犬病"、"狂犬病能防不能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9.5%、10%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讲座为主宣传材料为辅的联合方式是建筑工地农民工适宜的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对阻断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选择阳江市江城区从事过以性换取金钱或以性换取毒品等商业性性活动的女性为干预对象,对干预对象开展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的使用率、梅毒感染率和HIV抗体阳性率。结果干预前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过去1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0.00%(114/285)和60.43%(135/240),干预后分别为56.25%和80.9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抗体TRUST阳性率从干预前的7.72%下降到干预后的0.83%(P<0.01),最近3个月曾经因性病症状去医院就诊比例从干预前的25.26%下降到干预后的7.50%(P<0.01)。结论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促使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娱乐场所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行为情况,探讨在社区中娱乐场所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可行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社区内娱乐场所进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正确使用安全套,发放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科普小册。结果干预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1.6%,最高为77.9%,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对艾滋病态度总变化率从干预前的55.23%上升到干预后的68.58%(P<0.01),对艾滋病相关行为(避孕套)使用情况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从未使用避孕套”变化最大,由干预前的61.6%下降到46.5%(P<0.01)。结论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有意义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艾滋病歧视情况调查,进行消除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综合宣传并评价其宣传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采用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设计的关于艾滋病歧视态度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职业防护技能、相关伦理与道德、不歧视的相关政策的培训干预,干预前、后收回有效问卷各500份。结果医务人员已经掌握了一些艾滋病防治知识,经过培训其正确率得到提高,其正确率由干预前的93.0%,提高到干预后的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客观存在,经干预,其不歧视率由干预前的49.8%,提高到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干预明显消除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但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消除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综合医院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可通过领导支持,科教、医务和护理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分次培训,以提高培训率。  相似文献   

13.
张天璐  郭燕  于茂河  周宁 《职业与健康》2014,(22):3284-3286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众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城市社区居民、农村行政村居民、青年学生以及流动人口4类人群共8 416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天津市大众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0.4%(5 875/8 416),其中,城镇居民为65.3%(1 472/2 254),农村居民为62.8%(1 080/1 721),流动人口为63.5%(895/1 410),青年学生为81.8%(2 478/3 031);其中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仅为43.3%;仅26.10%的受访者认为应允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继续工作和学习,有32.7%的受访者愿意继续同感染了艾滋病的朋友或亲戚来往。结论天津市大众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且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社会宽容度也不容乐观,亟需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村干部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探索适合农村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区郎溪县和濉溪县各2个乡镇村干部147人,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结果:村干部的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其次为报刊杂志和宣传画。干预前后村干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5%和89.1%(X^2=67.22,P〈0.001)。干预后村干部对AIDS/HIV抱有同情心的比例高达89.8%;觉得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很可怕的比例从48.3%下降到33.3%(X^2=7.2,P〈0.001);感觉处于感染“艾滋病”危险之中的比例从89.8%下降到22.4%(X^2=143.17,P〈0.001);同意公布AIDS/HIV名单让人们躲避的比例从23.1%下降到17.0%(X^2=111.84,P〈0.001);愿意到AIDs/HIV处买菜或购物的比例从30.6%上升到57.8%(X^2=23.33,P〈0.001)。结论:在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在当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仙居县
4 类流动人口进行抽样,开展艾滋病知识等的基线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干预及再调查,对干预前后指标进
行χ
2 检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流动人口艾滋病总的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1%上升到干预
后的94.0% (犘<0.05);干预前信息来源以电视和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61.0% 和39.4%,干预后
信息来源以医生和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89.5%和56.6%;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比例由
干预前的33.3%上升到干预后的87.2% (犘<0.05),是否愿意与艾滋病工友一起工作的人数由干预前的
27.5%提高至干预后的42.4%。结论 仙居县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对相关知识的提高效果明显,但在
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使用安全套自我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巩固干预
效果,遏制艾滋病蔓延。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61 03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高中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帮助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4所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共8个班级的42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们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除“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这一知识外,其余知识点均明显提高(P 〈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2项外明显也有所提高(P 〈0.01);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教育后“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的话题”以及“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将使用安全套”这2项有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在中学进行主题班会和展板等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丰市娱乐场所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针对性。方法 2013年5~6月选择大丰市区部分娱乐场所,采取匿名调查问卷方法,对大丰市260名性服务者进行面对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感染状况检测。结果调查260人,艾滋病知识核心问题知晓率为73.85%(192/260),接受过干预与未接受过干预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核心问题知晓率分别为86.32%、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占87.31%(227/260);最近1次、最近1月每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1.54%(238/260)、85.38%(222/260);被调查者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来自电视、网络和报刊杂志等传媒,分别为88.46%(230/260)、76.54%(199/260)和53.46%(139/260)。结论大丰市娱乐场所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漕河泾街道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歧视现状,为制定有效的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社区居民、中学生、建筑工地中随机抽取397名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类人群知晓率依次为社区居民(89.00%)、建筑工人(58.42%)、学生(56.00%)。社区居民中曾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宣传的人数最多(89%),学生最少(40%)。对"购买感染者家生产的食品""去感染者家串门"的得分最低,歧视率分别在76.29%-88.50%和53.6%-78.00%间。建筑工人掌握知识情况与持歧视与偏见态度呈负相关。结论学生及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城市居民的艾滋病歧视现象仍存在,需加强对学生、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宣教,充分借助电视、报纸报刊、网络等多元媒体,增加日常宣传频次,加大正面信息的宣传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需求状况,评价对他们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7年,在泰安市抽取泰山区神龙技校学生69名,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干预与评价。[结果]调查6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2.05%,干预后为86.68%(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高的(主要传播途径等)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认为对HIV感染者的身份应保密的、认为应允许HIV感染者继续工作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人,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0.01或P〈0.05);如果朋友或亲人得了艾滋病会关心帮助的,干预前66人,干预后68人(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提高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变有关态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前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评价艾滋病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面对面匿名同卷法,对珠江三角洲某市4个制衣厂的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并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综合措施干预,干预后再进行调查。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对艾滋病缺乏基本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经干预,工厂外来女工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