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磁共振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射频信号很弱,极易受到来自外界噪声的干扰,因此提高图像信噪比是磁共振成像的首要任务.而射频线圈作为信号接受链前端,则是信噪比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分类探讨了射频线圈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对它们的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线圈性能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旨在达到提高磁共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水平以及优化图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英寸表面线圈应用于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MR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MR成像(GE1.5T)。使用两个3英寸线圈分别至于两侧颈动脉分叉处。成像序列包括横断面双翻转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PDWI,及3DTOF序列。由两位医师共同评价每个序列的图像质量并综合四个序列进行斑块成分分析,斑块成分的分析进行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按图像质量分级评价系统(1~5分,5分为最好)对两侧颈动脉分别进行评价,共评价了264个序列图像,图像质量评分≤2分的序列27个(占10.2%)。评分≥4分的序列147个(55.7%)。将含一个序列≤2分的检查排除,共50支血管可用于斑块成分分析,显示了斑块32个(20例患者)。其中明确有脂核16个,出血10个,破裂纤维帽5个,钙化15个,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是0.81(95%CI:0.61to1.01);0.86(0.66to1.04);0.45(0.05to0.85);0.87(0.70to1.00)。结论使用3英寸线圈进行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不同评价者进行斑块成分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对斑块的组织成分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动物整个头部成像的高场射频线圈设计方法,以解决表面线圈在脑深部区域信噪比低的问题.方法 采用微波传输带结构,并集成了猫头部固定系统.根据设计结果制作的原型线圈由16个微波传输带单元构成.分别采集了矿物油、水模以及猫脑图像验证线圈性能.结果 猫脑感兴趣区域内信噪比及敏感度分布均匀;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清楚显示了连接外侧膝状核及初级视皮层的丘脑皮层视觉网络.结论 MTL线圈的动物固定系统能够稳定地固定猫头部,减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该线圈适用于脑功能磁共振研究,尤其是脑深部区域的fMRI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靴形线圈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2D-FSE-PD)、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成像和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序列成像对距骨软骨损伤成像的准确率。方法 对 43例患者(45个踝关节)采用靴形线圈行2D-FSE-PD和3D-SPACE序列扫描,然后更换为小FOV表面线圈行2D-FSE-PD成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扫描方法显示距骨软骨损伤的符合率。结果 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序列的符合率为86.67%(39/45),靴形线圈2D-FSE-PD序列的符合率为60.00%(27/45),靴形线圈3D-SPACE序列的符合率为68.89%(31/45)。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序列的符合率高于靴形线圈3D-SPACE序列(χ2=4.114,P=0.002)和2D-FSE-PD序列(χ2=8.182,P<0.001),而靴形线圈3D-SPACE序列的符合率与2D-FSE-PD序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6,P=0.125)。结论 与靴形线圈的2D-FSE-PD与3D-SPACE序列相比,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距骨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大鼠脑部射频线圈.方法 提出一种设计线圈结构的方案,采用高等于直径的鞍型线圈,研究直径为5 cm的大鼠脑部线圈减小电容和分布电容,可使线圈带宽减小,提高线圈品质的因素(Q).将线圈与人体头部线圈和体部线圈分别对自制的模型利用同一序列进行扫描,对三组图像选择同一位置的图像,比较各线圈的信噪比(SNR).观察图像的质量,应用大鼠颅脑模型分别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 FLAIR或T2W扫描.结果 线圈的SNR比现有的头部线圈高5倍以上.大鼠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脑室结构,可清楚分辨脑部的灰质和白质.结论 利用所设计的线圈可获得具有很高SNR的图像,在大鼠脑部影像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直肠内线圈与腹部相控阵线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6):727-729
目的比较直肠内线圈(endorectalcoil,ERC)和腹部相控阵线圈(torsophasedarray,TORs0PA)对前列腺检查的图像质量及对前列腺癌显示的差别。方法对123位患者行前列腺MRl检查,每位患者先用TORSOPA检查,然后行ERC检查。对30例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图像进行评价。将前列腺分为6个区,左、右侧的底部、中部和尖部,由阅片者对每个分区是否有癌作出评价。结果123位受检者中有1位未完成ERC检查。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Y2=2.562,P=0.278)。MRI和穿刺病理对照,ERC与TORSOPA比较,对肿瘤定位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明显升高(由58.8%和82.6%上升为86.2%和93.0%),诊断的特异性、准确度和阳性预期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直肠内线圈比腹部相控阵线圈MRI对前列腺癌的定位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表面线圈接受信号对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成像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表面线圈接受信号对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含有0.1% Gd-DTPA(0.5 mmol/ml)的500 ml 生理盐水模型:一是将其直接放置在柔性线圈表面上,横断面、冠状面T1加权成像,然后对中心层面图像Profile测定;MR检查后对同一模型进行多体素化学位移成像氢波谱检查.二是将同一模型包绕在线圈内,采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另对1例人体肩背部脂肪瘤进行活体多体素化学位移成像氢波谱检查,柔性表面线圈贴近肩背部病灶部位进行信号采集.结果水模型直接放在表面线圈上,等中心层面横断面图像Profile显示中心明显低于左右两侧,远离线圈侧明显低于靠近线圈侧,波谱亦显示感兴趣区内远离线圈侧波谱信号幅度明显低于靠近线圈侧.水模型包绕在线圈内,等中心层面横断面图像Profile在左右、前后方向基本均匀分布;MRS波谱信号幅度大小分布与距离线圈远近无关.水模型冠状面Profile显示靠近线圈中心明显高于两侧.人体脂肪瘤波谱图像示感兴趣区内靠近表面线圈侧波谱信号幅度明显高于远离线圈侧.结论表面线圈接受信号不均匀性会对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产生直接影响;将检查对象放置在线圈中心并包绕在柔性线圈内可以基本排除其对波谱定量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的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0.3T永磁MRI系统中笼式线圈的计算机模拟和优化.方法 运用毕奥-萨伐尔定律,通过计算分析,设计了针对3H,129Xe共振频率的8列高通笼式线圈,利用IDL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和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证明了在低场条件下所设计的8列笼式高通线圈产生的射频磁场的均匀性和对称性.当列线数目减少为6列及4列时,笼式线圈产生的磁场均匀性和对称性大大降低.结论 仿真精确度较好,误差较低.线圈列数的降低对B1场均匀性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表面线圈MRI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20例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分别用直肠表面线圈及体线圈进行多个轴位的TSE T1、T2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价值.结果直肠表面线圈MRI对前列腺癌检查的准确性(85.0%)、敏感性(85.7%)、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2.3%)均高于体线圈MRI扫描检查.结论用直肠表面线圈MRI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前列腺图像,提高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结合体线圈,可提高对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价血流动力学的有价值的方法 ,能够用于评估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综述相位对比磁共振血流测量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自制线圈辅助支架及相控阵表面线圈组合(简称组合线圈)用于新生儿颅脑1.5T MRI的价值。方法针对水模分别以组合线圈及常规头颅线圈以相同参数采集T1WI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组合线圈(试验组)及常规头颅线圈(对照组)以相同参数对1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采集颅脑T1WI、T2WI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图像,比较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号一致性(Cs),综合分析新生儿颅脑各序列图像,比较组间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体外实验中,相比常规头颅线圈,以组合线圈采集的T1WI中,各区域SNR均有所增加(P均<0.05),前后部及左右侧Cs值均降低(P均<0.01)。临床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新生儿颅脑T1WI、T2WI及T2-FLAIR序列图像的前额部SNR均提高(P均<0.05),T1WI基底节及左右颞部SNR均降低(P均<0.05),其余区域各序列图像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新生儿颅脑各序列图像所示各区域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45±0.27)高于对照组[(3.01±0.42),t=35.25,P<0.01]。结论自制线圈辅助支架及表面线圈组合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颅脑1.5T MR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MR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颈部及颅内主要血管血流流速和流量改变情况.方法测量15例正常志愿者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静脉的血流速率并计算相应血管血流量.结果 15例正常志愿者平均总入颅血流量为(627±110) ml/min,平均颈静脉回流量为(724±115) ml/min,左右颈内动脉平均流量分别为(236±53) ml/min、(272±62) ml/min.左右椎动脉平均流量分别为(63±37) ml/min、(56±38) ml/min.左右颈静脉平均流量分别为(213±56) ml/min、(512±81) ml/min .颅内主要血管左右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流量分别为(180±32) ml/min、(106±20) ml/min.左右大脑前动脉A1段平均流量分别为(174±39) ml/min、(114±26) ml/min.左右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量分别为(63±14) ml/min、(57±13) ml/min.结论 MR相位对比电影法可较准确地反映颈部及颅内主要血管血流速率及流量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相位编码方向(PED)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脑白质信号强度(SI)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方法]对12例健康成年人(年龄21 ~42岁,男7例,女5例)分别采用三种PED[从右到左(R(=>)L)、从左到右(L(=>)R)和从前到后(A(=>)P)]进行横轴位DWI扫描(b=0、1000 s/mm2),比较两侧大脑半球各叶脑白质SI和ADC值的变化,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R(=>)L和L(=>)R PED的DWI中,两侧额叶(基底节层面)、颞叶脑白质S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枕叶、顶叶和额叶(半卵圆中心层面)的脑白质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P PED的DWI中,双侧枕叶、顶叶、额叶和颞叶的脑白质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部位双侧脑白质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WI中双侧脑白质信号存在差异性,较低层面额叶和颞叶脑白质信号随PED不同而变化,而ADC值不因PED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