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6,47(11):872-872
答: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张仲景所云:“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张仲景的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提高疗效。抓住该方的主症: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汤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每一个汤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证候群,其中又有“主症”…  相似文献   

2.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7,48(4):375-376
答: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在临床上提高疗效。1抓住该方的主症: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汤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每一个汤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证候群,其中又有“主症”、“次症”、“或然…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之方配伍精当 ,效专力宏 ,先人有用之“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之誉 ,被尊奉为经方和众方之祖。笔者从医以来 ,喜读伤寒书 ,爱用伤寒方 ,临床上每值病情复杂疑似难辨、常规方药缺乏疗效之际 ,根据《伤寒论》的提示 ,选用相应方药 ,结果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学用伤寒方的体会略述于下 ,以就教于同道。1 明确适用范围遇到哪些疾病应考虑选用伤寒方药 ,取决于对《伤寒论》方药适用范围的理解。对此 ,目前大致存在三种观点 :其一 ,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外感病专著 ,与杂病无涉 ,其方药仅适用于外感疾病。其二 ,认为《伤寒论》虽…  相似文献   

4.
“里急”是经方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分析与张仲景生活时代相近的著作《说文解字》中“急”的字义,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里急”条文的证治,研究经方中关于“里急”腹证的论述。经方中的“里急”与现今中医学“里急”的概念非常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剂也完全不同。经方中的“里急”应主要表现为腹部消瘦、腹部肌肉紧张、自觉腹部拘挛不适,治当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温中补虚缓急之剂;现今之“里急”主要表现为腹痛窘迫、时时欲便,常与“后重”相伴出现,治当以白头翁汤、芍药汤等清热祛湿之剂,对两者的进行明确区分不仅有助于理解张仲景原文,也可避免临床使用经方时出现“虚虚实实”之误。  相似文献   

5.
刘德山 《河北中医》2005,27(5):325-326
经方是古人经验和反复实践传承下来的,是历经临床验证疗效可靠之方。狭义的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但其并非经方之始,《汉书·艺文志》就有经方类,共录书11部,其中“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所录方也应该是经方类。西汉初年淳于意《二十五诊籍》中,已有“苦参汤、半夏丸”等经方。张继东老师系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30多年来,张老师精心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及经方在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多用经方,善用经方。他使用经方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简论《千金方》的方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两部共六十卷 ,除总论外包括了伤寒、杂病、妇科、儿科、伤科、疮痈、五官、针灸、药物、解毒、救急、食疗、养生等临床医学的内容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括》谓其“妙尽古今方书之要 ,今通天下言医者 ,皆以二书为司命”。近代学者更誉之为“第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1 古方新用《千金方》的作者十分注重向古人学习 ,强调“欲为大医” ,除了研读《内经》、《难经》之外 ,还必须熟谙仲景和其他医家留下的“经方” ,他非常崇尚仲景 ,所以《千金方》采用了仲景差不多全部处方。但是 ,他在实践中 ,又善于抓住仲景立…  相似文献   

8.
白永江  林雪  杨娜 《陕西中医》2010,31(7):936-936,F0003
高血压病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临床表现的综合症,中医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经方一向以配伍严谨,用药精当,临床疗效显著而受后世医家追捧,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结合《伤寒杂病论》的论述及后世医家运用经方治疗高血压的报道,探索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偏重于临床治疗,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以患者的脉证为据,遣方用药,即观其脉证,知犯所逆,随证治之。时方·临床辨证相对主观,常常揣摩病机,制定大法,按法选方。要掌握经方必须学习《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学习“散文”的方式入手,必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经方小议     
姚杰良  黎忠民 《河南中医》2008,28(12):94-95
《汉书·艺文志》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说明经方是根据药物寒热温凉的性质,衡量疾病的浅深程度,凭借药物的补泻作用,按照四时气候变化宜忌情况,辨别药物性味,并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组成寒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问世之前,中医的主要流派是“医经派”与“经方派”。此处“经方”只是经验方之谓,与后世崇尚的仲景方之“经方”含义不同,后者之“经方”是“以经论方”也。迨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祖国医学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得以问世,中医有了诊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该著“有论有方”、“以论统方”,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从根本上改观了汉以前中医临床缺乏系统理论的局面。笔者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仲景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汉代一两等于15 g的折算方法,运用经方原方以及原方剂量,总结250例病案的临床体会.在治验的病案之中,2剂药内治愈的病例占六成,5剂药内治愈的约占九成,需用7剂药以上的只占少数;2剂内病情减半的占八成,3剂内病情减半的占九成多.由此临床实践,初步验证了应用经方原方以及原方剂量于当今临床,具有“一剂知、两剂已”之速效.并体会到临床运用经方并非必须“灵活加减”,经方并非不能长期服用,经方煎服法方便患者,翻煎易破坏方剂配伍关系,使用经方必须注意药物质量,必须打破药典“常用量”的局限,使用原方必须重视原意.  相似文献   

13.
黄煌教授从医三十载 ,临床擅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诸多疑难杂症 ,是现代经方派之典范。他在“方证相应”学说的基础上开创性的将“药证”、“体质”等概念引入到经方的研究中来 ,可谓“独树一帜” ,并相继出版了《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 5 0味药证》等专著 ,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现选录近期门诊医案 3则 ,以展示经方朴实无华、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泽恩 《中医杂志》2006,47(8):635-636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近似于中医的心痛、胸痹,运用经方治疗心痛、胸痹历史悠久。经方者,一是指汉代以前的方剂,《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里的经方11家,即属此类。一是特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剂。现今所谓“经方”是指后者。1心阳虚衰是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特征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中医学里多有记载。古人描述了心脏病可出现放射状疼痛,“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其疼痛剧烈者可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会伴发肢体冷青症状,并随时…  相似文献   

15.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了“中医经方进社区”工程。该项目将在未来两年内,分批次对基层中医师进行经方应用的培训。 经方,是西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的药方,以其短小精悍与疗效显著著称。经方大多由几味简单的药物组成。配伍严谨精湛,治疗思路鲜明,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侯兵  马新童 《新疆中医药》2007,25(5):122-123
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十六卷,其文辞古朴,义理深邃,立法详明,病证相应,遣方精当,用药简要,验之临床,效如桴鼓。兹结合临床浅谈对经方运用之管见。  相似文献   

17.
“经方”之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之名由来已久 ,在临床实践中 ,以“经方”加减治疗各类病证疗效卓著。然而“经方”的解释说法却很多 ,见仁见智 ,难于统一。在文献报道中 ,所使用的“经方”也取自于范围较大的各种古典医籍 ,造成不少的歧义 ,因而有必要对“经方”之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以求共识。1 “经方”的含义目前“经方”之含义大致有 3种。1 1 经方者 ,经验之方也 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的社会制度经历着巨大的历史性变革。随着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高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与要求的各种学派———诸子百家的出现 ,祖国医学的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动。这…  相似文献   

18.
刘洋  于峥  刘慧杰 《中医杂志》2007,48(4):377-378
处方中药物用量是中医临床颇具技术含量的内容。处方一经组成,每味药物的用量直接关系方剂的功效,故素有“不传之秘在药量”的说法。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开创了中医临床治疗学辨证论治系统的先河,经方的药物组成、用量、加减、炮制、制剂、服法等精确清晰,基本涵盖了整个中医临床用药过程,其规式作用,也是被后世尊为医方之祖的原因之一。但经方药量欹重,动辄数两,甚至半斤、1斤、2斤。后世畏其药重,尚轻剂而用之。对经方的药量考据,一直是历代聚讼之一。对经方药量的把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经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尚云冰 《河南中医》2010,30(10):954-956
《经方实验录》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曹颖甫所著,记录了其运用经方效验的缩影和精华。笔者近读《经方实验录》数遍,深感妙不可言,故记录下突破精文,活用经方;离经叛道,胆大心细;人有百态,病亦无常;虚实缓急,进退自如;治病求本,药精效捷;辨证为首,勿拘病名;揣思不定,以药试病;随证治之,不囿前贤等读书体会,以期精于典,勤于思,悟于心,验于行。  相似文献   

20.
吕志杰 《中医杂志》2003,44(6):476-477
经方指上古相传的经实践检验的有效医方。然上古经方只得之传闻,已无成书可考。惟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集古方之大成,故后世言经方者,概指仲景之方也。如何善用经方治病,推求源流,先圣后贤的经验可以归纳为3个原则。1 方证相对,应用原方宋代林亿等在《金匮要略方论·序》中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这就是说,只要患者的病情与经方主治相符合,原方应用,无不神效。如此疗效,无疑也是仲景当年的切身体会,才加以撰集。所谓“方证对者”,徐大椿有一段论述颇为中肯,他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